被壓抑的需求

諮詢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來訪者,他們很隨和順從,履行一個好的來訪者的義務,潜在的也滿足諮詢師的期待。然而在滿足他人期待的同時,他們很少向別人提出要求。幾年前,當時的男友也說我挺好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對他要求不高。

老資料網beijing心理諮詢專家樊瑞娟

原文標題:你為何沒有要求?

諮詢中,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來訪者,他們很隨和順從,履行一個好的來訪者的義務,潜在的也滿足諮詢師的期待。然而在滿足他人期待的同時,他們很少向別人提出要求。

諮詢師可能會花更多精力在那些難以對付的來訪者身上,而不知不覺的忽略了這個“好”來訪者,來訪者的不滿和憤怒也在暗中滋長。

想到自己多年來也是這樣一個不會提要求和需求的人。幾年前,當時的男友也說我挺好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對他要求不高。

我還記得自己剛上大學時,一個人提兩個大箱子回家,走幾步要放下歇幾步,卻不能够向人求助。還記得自己在心理害怕焦慮,非常需要他人陪伴的情况下,還是一個人去醫院,最後往往是同學看不下去主動提出,我陪你去吧。陪同一次便已非常感激,不會要求第二次。

我喜歡凡事親力親為,朋友說我挺能扛的。

可是我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還是有依賴的需要,傾訴的需要,被支持的需要,怎麼辦呢?

從高中開始,我生活裏的親密他人就很少,每一段路好像都只有一個人陪伴。這個陪伴對象有的時候也很遠,或者不是完全意義上的陪伴。現在想想,也只不過是痛苦到不行時的短暫傾訴與支持。

大部分時候,我還是孤獨一個人。

是什麼,讓我們無法發出我們的聲音,提出我們的需求,告訴全世界我們的存在?

想起之前在帶領團體中,一個成員提到主動向他人提出需求時,是非常需要勇氣的,你等待著其他人滿足你的需要,他人可以滿足,也可以不滿足。你完全敞開了自己,等待著別人的發落。

所有人都害怕被拒絕是嗎,如果實在不得不拒絕他人,我們都有過拒絕別人的經驗,也希望儘量委婉,能够不傷害到他人。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有的時候真的無法滿足對方。

理性上明白這一點,在感性上,有的人比另外一些人更難以承受拒絕。當感受到被拒絕,整個自我就要坍塌。何以如此?

最近在看兩本書,一本是《改善情緒的正念療法》,另外一本是《心理治療中的依戀》。

前一本書主要講正念在抑鬱症治療中的運用,“被拒絕”絕對是陷入抑鬱的有力扳機,因為“被拒絕”往往會啟動一系列的負性記憶、情緒、自我評價,讓人瞬間情緒低落,覺得自己不够好,沒價值,陷入一種自貶,羞愧的狀態中。

這一系列的負性心理事件從何而來呢?

那是經過千百次的被拒絕,被否定的創傷而形成的固定心理表徵,所以,它的出現速度之快,讓人毫無抵抗能力。

為了不讓自己感受那種傷痛,不向他人提出需求便是自我保護的好辦法,然而,卻又帶來新的痛苦,因與他人隔離而造成的孤獨,無法在人際中得到愛與被愛的滋養,活著,便成了一種常常陷入空虛的煎熬。

《心理治療中的依戀》講回避型依戀模式,被拒絕的創傷形成的更早,要追溯到早期的母嬰互動。

回避型依戀嬰兒不在意母親的離開或者回來,他們顯得漠然而無動於衷。表面看似平靜,實際上,在分離場景中,他們的心率和安全型依戀的同齡人一樣,都是加快的,他們的皮質醇水准(身體主要的壓力荷爾蒙)都明顯高於安全型嬰兒。這些嬰兒都認定了自己想要得到安慰和照顧的任何主動表示都毫無用處,囙此,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放弃了要求。

回避型嬰兒的母親不能够回應嬰兒的情緒,特別是負面的,她們會退縮,對嬰兒的主動連接請求會拒絕,並且不能給予孩子身體上的適宜接觸,這些嬰兒尚在繈褓之中就要適應外在的冷酷現實,她們學會了抑制自己的依戀需求,這樣就回避了自己被拒絕的可能。而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會在情感上過於隔離而在婚姻家庭中出現問題。

那些需要只是被壓抑,它們還存在。生命渴望表達、舒展、被看到、被滋養,遲早還是要回來面對那些曾經被拒絕的痛。

就好像我的一個來訪者多年來一個人生活的很舒服,自己吃飯逛街,自己看電影,直到有一天一個喜歡他的人出現,給予他理解,陪伴,關愛;然而這份愛有如曇花一現,對方後來離開他去到另一個地方,他陷入了巨大的痛苦和抑鬱中。

他想回到過去自由自得的生活,然而不可能了,內心第一次品嘗到了被愛的滋味,他想抓住。那個曇花一現的人的出現也許只是為了啟動他內在對愛與被愛的渴望,告訴他生命除了離群索居,還可以有更好的活法。

然而,願不願意面對自己還在於他,他只在我這裡做了一次諮詢,處理了一下難以忍受的失戀情緒,我知道那背後有更多更深的東西,我還在期待他能够回來。

不是沒有需求,而是因為需求被忽略,被漠視,被拒絕甚至被否定和羞辱。

大人會對孩子說,“多大點屁事,就你事兒多,”完全忽視事情對你的影響。久而久之,孩子也學會漠視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認為那不重要,沒關係。這種“不重要,沒關係”是對無價值,無能力的防禦,認為自己根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別人不會給你的,你自己也是沒有能力的獲得的。

多年的療愈過程中,我會感受到自己一點點的變化,一開始,我也會在心裡想,這些小情緒,小感受有那麼重要嗎,有必要拿出來說明強調嗎?

開始談戀愛時,男友說我為什麼對他沒有回應,因為我沒有學到為什麼一定要有回應,何時該有回應,我不知道那些微小瑣細的感受同樣值得被重視,被滿足。

然而生活不就是由這些瑣碎的事填充的嗎?

前兩天我搬家,從大學離家工作已經好多年,這一次,好像是第一次內心比較順暢的邀請他人來幫忙,儘管以前我也請求別人,但好像是強迫自己去求人,否則自己真的搞不定。但這一次感覺內心放鬆一點了,他們也很爽快的答應了,儘管在過程中我還是會感到有點過意不去,但是更加坦然了。

多年來,我會對別人對我的幫助,我的重視感到受寵若驚,心懷莫大的感激。然而卻很少想過,自己也在很多時候給予對方支持與幫助,我不欠別人的,我的付出一樣也具有價值,我同樣也值得別人好好對待。

獨自一人時,聽到自己的要求和需要,去滿足它們讓自己舒服;與人相處時,提出自己的需要看看對方是否願意滿足,人與人的互動由此產生,彼此有了連接,生活有了更多的意義和價值。

這本來是天經地義,然而,那些“被拒絕,沒價值”的痛在暗中湧動,剝奪了人的天賦權利,先看到這些傷痛所在,才可能有新的選擇,療愈之路漫漫,但我想終會找到回家之路。

☆我是樊瑞娟

北京心理諮詢師

我擅長以下領域

焦慮、強迫、抑鬱等神經症性心理問題,婚戀情感,人際關係,心理創傷,青少年心理問題等。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被壓抑的需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74380770347
相关資料
點·撥(四)
沙盤需要做6次,每週一次,心靈的成長在現實中開始顯現,這個說法是有理論的和現實案例的支撐的。一個療程一般是12次,也就是12周的時間。課堂的點撥需要幾次才能擊發起呢?這個幾率就變成50%了,當然在買的時刻還會有偶然因素影響。
標籤:
焦慮與懲罰
我比平時食用了更多的食物以及更多辛辣的食物,我感覺非常不舒服,我確信我是很焦慮的狀態了。為了緩解這種焦慮情緒,甚至用打罵我的方式來發洩和轉移。霍尼說,壓抑敵意所產生的後果,本身即足以導致焦慮。
標籤:
兩性溝通密碼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有些話題在同性之間交流起來很容易,但是好像在异性之間就變成了雞同鴨講。首先我們要瞭解一下兩性之間的差异性:在原始社會勞動生產過程中,男人負責打獵,女人負責采果子。不同,但只要我們瞭解彼此的一些特點,相信在兩性溝通方面
標籤: 兩性 情感
怎樣有效使用“心理諮詢”
當前社會心理諮詢已經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尋求心理諮詢,幫助自己生活的更好。但是基於心理諮詢的保密性,更多的人其實無法真實地體驗或者瞭解到心理諮詢是做什麼的?心理諮詢到底怎樣在人們的內心中發揮著作用的?總體而言,心理諮詢是幫助每個生命過更有
標籤: 心理諮詢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