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的精神分析解釋

學了精神分析,就更能理解抑鬱症的發病機制了。曾老師說,抑鬱症要根治必須尋求心理治療,藥物可以緩解,但始終治標不治本,而精神分析就是追根溯源的一種療法。

老資料網yuxi心理諮詢專家李紅豔

聽曾奇峰老師的課,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說得透徹,句句入心,本來日思夜想不得解的案例,曾老師幾句話就給搞定。學了精神分析,就更能理解抑鬱症的發病機制了。曾老師說,抑鬱症要根治必須尋求心理治療,藥物可以緩解,但始終治標不治本,而精神分析就是追根溯源的一種療法。

幾經研究,我找到了抑鬱症的發病機制(精神分析視角):

第一、抑鬱症是攻擊性指向了自己。人活著是為了與他人有關係的連結。舉個例子,人們不斷地每天刷微信、刷微博,有人回應有人點贊,就會越來越起勁,越幹越興奮;如果沒人回應,也就失去刷的動力。再舉個例子,一個有人格障礙的母親,對女兒從小就進行情感虐待,但是當有一天,這個母親去逝的時候,這個女兒仍然會感覺到傷心。這就是人類的心理機制,再糟糕的關係,也比沒有關係要好。

鼻祖佛洛德說,人類有著與生俱來的攻擊性。一個健康的人,有一個外部攻擊對象的時候,他的狀態是健康的。我們人活著是在尋求另外一個,尋找一種關係。但是當一個人他生活中重要的客體喪失之後,比如媽媽很忽視他,他感覺不到媽媽的愛,那麼他沒有了表達攻擊的對象,就把攻擊力撤回自身,成為自我攻擊力。

囙此,根據這個發病機制,抑鬱症病人,要儘量地把攻擊性向外發出。

第二、抑鬱症病人,有一個强大的超我。抑鬱症病人,基本上都是認真學習、好好工作、遵守法律、遵守規章紀律的善良、負責任的“乖寶寶”,是家長、老師和領導最喜歡的類型。內心有著强大的道德、紀律、制度標準,時時用這些標準來衡量自己的行為,對時不時跑出來的本我欲念實施“懲罰”。超我太過强大,而且是朝向自己,本來只是二分的懲罰,現在有了十二分。不抑鬱才怪。

囙此,抑鬱症病人,是非常自戀的。自戀就是攻擊性朝向自身,這人也太自私了,刀叉劍戟都捨不得給別人,都給自己了。揍別人都捨不得,全揍向自己。最高級別的自戀是自殺,其實,抑鬱症患者殺死的不是自己,而是讓他產生愛與恨衝突的客體。這部分充滿了愛與恨的客體,已經被抑鬱症病人內化成了自體的一部分,抑鬱症病人無法拿走這部分他不想要的東西,所以只能選擇自殺。

根據這個發病機制,抑鬱症病人可以用艾理斯ABC理論,認知療法。簡單地說,就是儘量地減輕道德焦慮,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認知。

第三、精神動力三角結構的不平衡。精神動力三角結構是指人的生存、繁衍、死亡本能相互抗拮的精神動力形態。正常情况下,“死亡”的自我毀滅衝動不會有足够的力量來控制每個人,原因就在於生存動力與繁衍動力構成了與死亡動力相互抗拮的精神動力三角結構。

當生存與繁衍的動力同時被壓制,而死亡動力又沒有很好的釋放機制,此時自我毀滅的力量就成為了主導的精神動力,這就是抑鬱症。所以,當一個人的生活中生存與繁衍有一項本能的力量缺失,在生活中突然遇到另一項本能的壓制,會導致死亡本能獨佔整個人的精神動力。

比如,一些患者的生活圍繞著生存過程,專注於事業,完全沒有性欲及情感生活,這類患者在突然受到事業上的挫折時,很容易被死亡動力支配掉入抑鬱狀態中;還有一些患者來自於比較優裕的生活環境,從來不用為生計、工作而操心,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情感生活中,在突遇到情感挫折時,也會很容易掉入抑鬱狀態中。

基於這樣的發病機制,抑鬱症患者,要强化生存本能,即强化謀生過程的興趣及能力;强化繁衍本能,即豐富患者的情感生活及情感體驗能力。

曾氏名言:

人活著是為了尋找跟他人的連結。

此時此地。

☆我是李紅豔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我在玉溪

☆我擅長以下領域

親子關係、情緒壓力

本文標題: 抑鬱症的精神分析解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73280143452
相关資料
致父親母親的一封信
感恩父母養育了我,讓我得以以生命的形式擁有陽光、水份和空氣;讓我可以環視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可以聆聽大自然的蟲鳴鳥叫;可以在陽光下盡情奔跑;可以思考人生和宇宙哲學。我從內心裏一直都相信,父母一直在深深地愛著我。親愛的父親母親,我相信你們最大
標籤: 育兒
愛的療愈
剛剛得知自己得了抑鬱症的時候,可能感覺世界都塌了,不知道路在何方,未來在哪裡,根本接受不了現實。其實抑鬱症也就是大腦內的某些化學物質失調,所導致的情緒偏離了正常的範疇。得抑鬱症,意味著長久以來的生活方式、思想管道、人生觀念、世界價值觀需要重
標籤:
讓時光倒流
《時間簡史》告訴我們,如果一個物體以超光速運動的話,時光就會倒流,這個在理論是成立的。然而在現實中,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的實踐過。人們都幻想著可以超越時空,回到過去,去修復一段感情,去避免一個傷害,去彌補一個錯誤。時間線療法,本質是上
標籤: 時間線
原創|老太太坐後備箱裏,事情遠不是那麼簡單……
以上這張圖片是最近在網絡上大火的一則新聞,大概講述了母親為了節省再跑一趟的油錢,自願坐在後備箱,這則新聞發佈在網絡上之後很快引起網友的討論。看到這種滑稽的、甚至讓人哭笑不得的情境,您的感想是什麼呢?有人心酸心疼,有人歎息不解,有人讚美,有人
標籤: 後備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