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習慣心理

在談愛情的習慣前,我們先討論是否足夠愛自己?降低對另一半的期望,正確地接受到對方愛的資訊,不是過度“理想化”對方的模樣,而是接納真的愛的原貌。在愛裡,我們總是忍不住去理想化自己所喜愛的人,把理想化形象投射在他們身上,不想去看他們真的樣子,也將不斷地說服自己待在自己想像中,只是不希望面對失去的失望。

老資料網taibei心理諮詢專家蔡佩潔

在談愛情的習慣前,我們先討論是否足夠愛自己?甚麼是愛自己?

第一:檢視自己是否有安全感:經常能感到安心,能信賴他人,對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不會感到害怕;

第二感受獨特感認識接納自己的外表、喜好、價值觀,感到有自我價值;

第三是方向感可以掌握生命的意義和目標,可以做决定和承擔後果;

第四是能力感:可以面對生命中的各種挑戰,最後達成自我肯定的過程。擁有健康的自信心,就是理性、實際、獨立、創造力、彈性、調節、承認錯誤、改善、合作互助、接受挑戰、要求目標、嘗試調整、能自製、能愛人、與人溝通、不認為他人在威脅自己等…,接著是信任感與親密關係壓力,對自己的信任感越高,親密壓力關係愈小,而親密關係的質量越高,因自我信任感低時;經常會陷入“我是對的”而對方是錯的,這樣的漩渦中,感到自己或他人感到生氣;而又亦或是陷入“都是我的錯”想法漩渦時,對自己感到無能感,感知到悲傷和痛苦,最後走向分離的關係,這樣的結果也會自己有了愛的障礙。

愛的障礙出現,是因為失望,我們的愛是有限的,失望總是在期待破滅的時候,所以問題不在於失望,而是我們的期望,期望可以獲得彼此的愛,但生活和現實,與期待的差距可能很大,越努力愛;也就越痛苦。降低對另一半的期望,正確地接受到對方愛的資訊,不是過度“理想化”對方的模樣,而是接納真的愛的原貌。降低愛的障礙,感受幸福。

愛的習慣,是內在的單純,是一種心(新)的態度,和內在的决心,就是喜歡對方。接著會建立交往習慣,那麼一般性的習慣建立的歷程,可能是,刺激(發微信)–>反應(她覺得暖心、有安全感)–>天天固定時間發(連接)–>我發微信,她有很高的機率覺得很暖心(形成習慣),所以兩個人就交往,建立關係習慣歷程。

起初是幸福的滋味,但是,事情並不如我們想的那麼簡單-在習慣建立一陣子之後,我們會對這個關係習慣產生愛情評估,也可以稱為愛情磨合期,我們開始會發現自己與對方的差异,從生活瑣事,大到價值觀差异,讓彼此思索要不要繼續在一起,即使走入婚姻,愛情的評估依舊存在,那麼真愛就是,尊重彼此的過程,是協助彼此成為成長,包容不同觀點,而不是由誰做主。

愛的習慣也會讓我們產生依賴感,因為有安全感,但要思考的是,我們愛上了誰?是真實的對方呢?還是透過自己“理想化”了對方,而覺得離不開呢?

在愛裡,我們總是忍不住去理想化自己所喜愛的人,把理想化形象投射在他們身上,不想去看他們真的樣子,也將不斷地說服自己待在自己想像中,只是不希望面對失去的失望。就算即便已經知道是這樣的,還是接受原先决定,透過梳理自己,那便是全新的自己,進而修復關係,還是可以擁抱幸福的。因為真正的人生,並非都是完美無瑕的。

☆我是蔡佩潔

十四年心理諮詢師、我在臺北

☆我擅長以下領域

戀愛情感、校園資訊、情緒壓力

資料標籤: 愛情 戀愛 情感 兩性
本文標題: 愛情習慣心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72145270534
相关資料
從自畫像看性格——你會是楚喬還是星兒?
最近《楚喬傳》很熱播,除了因為男女主角的緣故,也因為是改編自火熱的網路小說。不過每次觀看的時候,我總感覺女主角趙麗穎很能表現出來星兒的憂鬱神態氣質,似乎她自己本身就壓抑著很多就像星兒那樣內心承擔了很大壓力。同樣趙麗穎的自畫像也是如此,我在這
標籤: 趙麗穎 楚喬 楚喬傳 壓力 愛情電視劇 中國電視劇
把走丟的自己找回來
壓抑還是釋放呢,便產生的心事。迫切需要探索自我,有了放不下來的心事。人腦是意識的物質基礎,“自我”是人的意識存在。“自我概念”的產生意味著非我的出現,意味著“我”有諸多的不可能、不應該、不自由。心事說出來肯定會有回應,至少被自己再次認識。心
標籤:
我是個“孤兒”
沙盤遊戲治療室裏,7歲的二年級小男生小天(化名)跟我說:“老師,我覺得我就像個孤兒一樣,不管我說什麼,我的爸爸媽媽都不理解。昨天我去參加鋼琴表演了,可是到了臺上我忘了曲譜,然後我就亂彈一通,下了臺後我爸爸就責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回到家後我媽媽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斷舍離篇之斷篇
“斷舍離”是由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人生整理觀念。所謂斷舍離,就是透過整理物品瞭解自己,整理心中的混沌,讓人生舒適的行動科技。斷絕一切不需之物,並不是說斷絕所有的欲望,而是在滿足生活所需,物質基礎達到一定水准的根基時,在這個時候可
標籤: 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