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羽
從小到大,我受到的家庭教育就是與人保持距離。沒有對錯、沒有理由,我只是承襲了上輩他們所經歷的人生經驗,更何况,我也沒有辦法選擇其他人際生存管道的權利。
稍大的時候,也就是童年的階段,我也有過幾次爆發,也有大聲地抗訴為什麼別的孩子就在樓下踢球玩,我就非得待在家裡。於是,我也抱著足球下樓了,踢了一會兒,卻發現,很難融合進去,似乎,已經有隔閡了。是的,我和他們有隔閡了。
再大點的時候,上輩有過幾次對我的抱怨,怎麼老是宅在家裡,出去啊,跟別人打交道要靈活點云云。好吧,你們教會了我孤島,現在又想把我扔進餃子湯裏。究竟想怎樣?!
社會中每個人的互動管道,就像是各個家庭作坊的產物。帶著開放的,帶著防禦,帶著攻擊,一開始都是尖銳的,刺痛別人也刺痛自己。通常發生在小範圍的環境中,如宿舍、如辦公室。等把棱角磨圓了,日子也就能好過一些。但是,總有一些人,似乎認定家庭作坊的產物是最好的產品,終生不放,表現出來,或偏執、或自大、或抑鬱。
成為一個心理諮詢師以後,看過形形色色這麼多人,我最大的感慨就是,每個人都太把自己當回事情了,自身的角色,人際的邊界,總是模糊不清。既守不好自己的底線,又把握不住關係的邊界,還總想著拿到更多的好處。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後來到現在,我的身份轉向成為一個家庭諮詢師。因為,個體的視角總是太局限,背後這個家庭作坊往往又很坑。所以,通過一個系統觀的角度,去看待每個人,會全面很多。
如今主流的一代,包括以後的更多代,已經從傳統的共性思維走向了個性思維,就像遠古時期的大陸逐漸分成一塊一塊的島嶼。這個時期,會令很多的傳統道德衛士們恐慌不已,痛駡著下一代忘了自己的祖宗十八代。很好,這是時代的進步,罵與不罵,意識形態走向一個個孤島是必然的趨勢,個性的浮動,會讓整個社會更有活力,而不是死氣一片。
孤島是好,但需要碰撞,需要不停地漂浮,才能彙聚更多的形態。如果不動,那只有沉沒的命運。
☆我是翁羽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我在寧波
☆我擅長以下領域
婚姻情感、親子關係、個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