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勳:心理諮詢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心理醫生並不是萬能的,許多事情他是無能為力。那他唯一能做的只能鼓勵你接受,把問題或困難看成是生活的一個部分,在這個部分你感覺不好,在其它生活層面,你還得保持正常的行為與好的感覺。但諮詢師往往沒有明確的觀點,只是問你能做什麼?其實,心理諮詢成功的關鍵是諮客自身的準備、內在成長的動力、諮詢中真正投入的程度。

老資料網心理諮詢師

心理醫生並不是萬能的,許多事情他是無能為力。比如酒依賴、戒烟、藥物濫用、同志、疼痛、身體或精神殘疾、境遇不佳、升職受阻……等。尤其是對現實困境,醫生沒有能力幫助你改變。如果你向諮詢師抱怨“他為什麼會有婚外情?”他為什麼會拋弃我?”“老闆為什麼炒掉我?”“我為什麼這麼不幸?”那他唯一能做的只能鼓勵你接受,把問題或困難看成是生活的一個部分,在這個部分你感覺不好,在其它生活層面,你還得保持正常的行為與好的感覺。

許多來訪者很自然地抱著這樣的想法:我有一個問題,我需要求助,需要諮詢師的對問題的解决意見,至少給我一個主意。或者我有一個煩惱,我希望諮詢師能幫助我化解,看過心理醫生後,煩惱就應該不再存在了。但諮詢師往往沒有明確的觀點,只是問你能做什麼?你能承受多大的自我改變,或者如果問題不消失,你能忍耐它多長時間。如果你硬是要醫生給你一個是還是否,可惡的他要不含糊其詞,要不就顧左右而言它。

其實,你的故事,他在聽,但他卻是用眼睛聽。他觀察你的表情、情緒,無意識動作,分析你在如何說故事,故事裏哪些內容是你的解釋,哪些是你的判斷,那些是你的賦義。好的諮詢師總是在激發你對自己的反思,使你從你的問題中看到自己,從感覺自己是一個無辜受害人,慢慢明白自己也可能也是構成某個問題的“肇事者”。

在我們的傳統意識中,醫生就是一種權威,很多人以為,只要找到一個很權威的諮詢師,一切問題都可以搞定。但是,在諮詢中有權威欲和表現欲的諮詢師恰巧是糟糕的,他們喜歡躲藏在心理學理論後面遙控你或教導你,這可能是專業能力不够的表現。

不能代替你對自己的覺察和分析

弗洛依德說:“精神分析只能治好有精神分析頭腦的人。”大意就是,來訪者才是諮詢的主體。

如果你不想分析自己,心理諮詢無論從時間上還是經濟上就有點奢侈,就像用高射炮打蚊子。如果你只是需要一雙好耳朵,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打免費熱線,熱線諮詢人員接受的訓練就是傾聽,共情與提供人性關懷。

諮詢發生時,你可能感覺心理醫生什麼多沒有做,他只是在提問,有時是一些非常古怪的問題,比如:“你的問題已經有兩年的時間了,為什麼是現在來看醫生?”“如果生活中發生什麼奇迹,你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如果一天你已經習慣了有問題的生活,心理幫助你解决了問題你會反過來不安嗎?”或者“有一天你覺得有問題比沒問題好,醫生這麼幫你把問題找回來?”等等。有些提問匪夷所思,“如果你遇到一個外星人,他會怎樣看你的問題?”有些心理醫生可能會對你的早年提問,尤其是你雙親的關係,或者在你成長中那些重要的關係人,你對這些人的內心感受與早年的創傷體驗可能是你現在內心結構,親密能力,安全與信任感,行為與情緒體驗的根源。醫生可能讓你領悟到,許多問題是你無意識的應用兒童時期與親人的關係模式來處理現在的人際關係造成的,選擇一種成熟的回應模式是你需要自己去决定的。

諮詢發生後,真正的治療就開始了,不過不是醫生在做,是你在做,醫生退到你意識的後臺。你開始對自己每個行為,情緒,內心體驗保持一種分析的態勢,問題自己是否在重複那些無效的回應管道,是否已經選擇了新的路徑。以為諮詢完了後自己什麼都不能做,只能等著下一次諮詢是非常糟糕的。你必須做新的嘗試,到下一次諮詢醫生最關心的是諮詢後你發生了什麼改變。

不能或很難立竿見影

心理諮詢不像普通醫學,它並不那麼在意診斷,也不是看一次病,處一次方就能立竿見影的。一個最簡明的短程治療,也需要八到十次,每次30-45分鐘。

除了時間,還需要有經濟上的準備。現時,心理諮詢的收費很亂,在醫院,一般不會超過一分鐘一塊錢;社會諮詢機構可能高些,大多一小時150元左右,有的按次收費,200-300元/次;個別醫生要價很高,一次1000元,有些涉外的醫療機構,一小時100美金。當然,如果你諮詢的次數多,也可以讓對方把價錢减低一點。

一個心理諮詢師,不能適合所有的來訪者

成熟的諮詢師會選擇來訪人,會根據情况來考慮是否接受這位來訪者,與他建立真正的治療關係,如果諮詢師並不打算接受他,就不去觸動那些深層的東西;如果接受你,會主動與他討論複診時間,給他預約和討論費用等問題。當然,諮詢師不是根據自己的好惡來選擇當事人,而是受自己專業和所受訓練的範圍限制。有的醫生會判斷當事人的求助動機,如果他覺得當事人準備不够,或者動機是要為自己的問題合理化,或者把問題的責任推給別人,那麼心理醫生不會那麼投入,他會給你一些必要的擾動,然後等待諮詢的時機成熟。

諮詢室裏,心理醫生只分析當事人,哪怕你一直在抱怨社會,抱怨他人,心理醫生感興趣的是你是如何在表述問題,你刻意要扮演什麼人,你在回避什麼,是否是不做决定也不想承擔責任,或者你在宣洩什麼樣的情緒……等。至於別人對你做了什麼,心理醫生一點也沒有聽見,也不會形成什麼印象。有些丈夫,覺得家後來看過心理醫生了,擔心醫生對婚姻問題已經有了先占觀念,於是不願隨家後前往。其實,醫生非常渴望聽到丈夫的聲音,要幫助家後走出困境,沒有丈夫的參與要困難許多。

可能不會讓你一直感到滿意

很多人對心理諮詢有一種誤會,覺得就像諮詢師和來訪者坐在一起分糖果,大家一起樂呵呵。其實,諮詢師很可能不會一直讓你感到高興、滿意。在諮詢的準備階段,也許你會有好感覺,那是醫生要和你建立諮詢關係,等到了治療階段,由於醫生的擾動,很多被你壓抑了的痛苦體驗會再現,你會有一段時間陷入心理紊亂,性格也會有些退行,希望依賴這個醫生。這個階段很重要,把壓抑的情結釋放出來,經過處理,綜合,重建,人的內心可能就獲得新生。

有些諮客,感覺不好時以為是心理醫生沒有水准,於是自動脫離了。他們失去了自我覺察、分析、更新最好的時機。事實上,諮詢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討論與諮詢師的關係。不少來訪者,在諮詢的過程對諮詢師有意見,比如認為諮詢師對他不够關心,或對諮詢師的某些言行感到憤怒、不快,但卻不敢暴露出來,怕把諮詢師得罪了。這樣一來,諮詢就缺乏坦誠,治療效果就要大打折扣。其實,這些感覺是非常重要的,要隨時讓諮詢師知道,以此來調整治療關係。

德國一項調查,長期的精神分析中(超過2年),有80%-85%的人對諮詢感到滿意,而中、短期療程,只有70%的人對諮詢感到滿意。這是一個有趣的數位,也許因為,長期諮詢能使來訪者有機會對自己有一個深入的覺察和改變,提升心理健康水准和適應能力,而短期治療,只是較淺層面地解决一些問題。

你是水,諮詢師是船,水漲才能船高

一旦形成了治療關係,你必須投入,主動地坦承你的困惑與問題。不是幹等著諮詢師來做什麼。如果你不投入,諮詢師就只能等待,他是被動的,從屬的。

投入的另一個方面是:一旦你决定接受心理諮詢的幫助,就要擁有心理學頭腦,在生活的每時每刻保持努力地覺察和分析自己,尋找不一樣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接受不一樣的視覺。這些工作不僅在診室裏做,更要在生活裏做。當你面對諮詢師的時候,要告訴他在新的方法和視覺下,同樣的情景不同的內心體驗和效果,這樣才能和諮詢師形成良好的互動。

其實,心理諮詢成功的關鍵是諮客自身的準備、內在成長的動力、諮詢中真正投入的程度。水漲船高,水就是諮客群體,船就是職業心理諮詢師。

☆我是劉衛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我在西安

☆我擅長以下領域

睡眠改善、壓力釋放、戀愛情感

本文標題: 李子勳:心理諮詢能做的和不能做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69889683302
相关資料
女人五招修煉人見人愛好媳婦
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好媳婦”每個婆婆都想找個孝順、能幹的兒媳婦;而80後新媳婦最需要做的就是,自己如何做才能打造成一個人見人愛的好媳婦。其實,只要你好好修煉自己,並且懂得珍惜婚姻,總有一天,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變成了人見人愛
標籤: 婚姻 情感 兩性
人情是怎麼荒廢的?
柴娘部門團建這幾天去了重慶,今天她一個人乘高鐵專程從重慶又去了成都,為的是和兩位摯友見個面,一晃三年沒見面了。雖說可以每天互踩微信朋友圈,但總歸無法代替面對面的交流。無法想像她們幾個見面時的激動,應該會彼此擁抱吧,會咧嘴大笑,然後並互損對方
標籤: 戀愛 愛情 情感 兩性
支持孩子尋找身份認同
埃裡克森是心理學發展的奠基人,他說過青春期的主要任務是“形成自我認同”。家長需要支持孩子弄清楚他或她究竟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當孩子還小的的時候他們通常會參攷父母的價值觀,我記得兒子小時候和我們一起看球賽,通常會問爸爸支持哪個隊,然後選擇自
標籤: 家庭教育
面對孩子的壓力家長怎麼辦?
√保護你的孩子遠離有害壓力。立即告訴他們有關欺淩、暴力、照顧不周和其他的威脅等不利因素。√要認識到悲傷、痛苦、憤怒和壓力等感覺。√支持但不拯救你的孩子。√保護你的孩子和負責照顧他們的成年人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你孩子的行為設定合理的高標準要求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 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