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我的一個來訪者,一年前來到諮詢室,她焦慮的渾身像著了火。而她來諮詢的原因是因為要做一次課前演講,站在臺上會忘詞,不敢面對大家,演講只剩下兩周的準備了。她表現的像面臨了一場火灾一樣,臉上長滿痘痘,渾身時不時發抖。在這一個小時裏,她基本上聽不見我說的任何話,也不表達其他任何東西,只是一個勁地說自己做不到,緊張,害怕。一周後,她又來見了我,始終低著頭,雙手緊緊互相揉搓。我給她做放鬆訓練,她彈跳似的躲避,不斷聲稱,這種放鬆讓她更加難受。後來,她就不再出現在諮詢室。
半年後,我主動與她進行聯系,她剛開始只是敷衍我,一個星期後,主動要求來見我,我們約定每個星期六諮詢一次,就這樣持續了三個星期。
她看上去表情輕鬆了許多,問及之前的演講,表示並沒有真正完成,演講任務被取消了。後來在諮詢內容中,不斷會出現各種讓她覺得很難受,焦慮的事情發生。包括,不太熟悉的同學坐到自己身邊,同寢室同學沒有征得她的同意就先行離開,被同寢室同學要求陪受傷同學在醫院過夜,在自己玩手機的時候被突如其來的同學搖晃胳膊,同寢室同學考試作弊被老師發現被責怪是自己的責任等等。
她總是有數不盡的同學們的罪行,似乎總是有人能讓她感到渾身不自在。每當我們共同探討一個現象時,她總是露出蜜汁微笑,感覺一切盡在她的掌控中,常見的口頭禪就是:那這個我就不知道了,跟我也沒關係啊。我不舒服啊,憑什麼要遷就她呢?
從談話中,收集到一個較為有利的資訊就是,A小時候被媽媽關過小黑屋,每次想要探討小黑屋的經歷時,都會被她打斷,不願意想起。我只能耐心地靜靜地等待她願意打開心扉為止,目前為止,我們的關係有了一點點進步,從最初的不願意來諮詢,到諮詢過程中呈現出來較為放鬆的狀態,從最開始的緊鎖眉頭,到現在會看到舒展的笑容,從最開始害怕別人看到她進諮詢室,到現在慢慢自己走進諮詢室,不懼別人的眼光。從最開始的被動諮詢,到主動求助,我感受到她對我的信任。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每一個人的人格形成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慢慢瞭解她的想法,感受她的情緒,與她互動,並積極探索消極情境中的積極因素,相信她會成長的越來越好!
☆我是袁雪蓮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我在潜江
☆我擅長以下領域
心情低落、焦慮恐懼、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