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慢慢的穿什麼也就由我自己决定了。有句話說,不怕不知道,最怕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當你的行為管道不被理解,接受不了別人的回應引發內心衝突,自己無力調整又無法換環境時,這就是心理諮詢做的事情了:協助你瞭解自我,在自我瞭解的過程中,讓“不知道”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浮出水面。

我從五歲開始拒絕穿媽媽自行給我買的衣服,對於姐姐們留下的衣服,也只是挑選合心意的。慢慢的穿什麼也就由我自己决定了。後來媽媽經常說,你小時候啊,挑衣服,我買的你不喜歡就不穿了。春節帶你去買衣服,要是你看中了我不買,你就會說,讓我挑衣服,看中的又不給買。

那時我常在想,衣服那麼多,除了好看和不好看有美感區別之外,那好看的衣服裡面又怎麼區分和選擇呢?為什麼選擇這樣好看,而不選擇那樣好看?

再到後來買衣服,我還要思考這件衣服雖然好看,但和我現在已經有的衣服有什麼不同?一定要有有別於其它衣服的特點才買。

再後來,不僅考慮衣服本身的特點,還考慮衣櫃裏缺不缺?每次買衣服,先打開衣櫃盤點好需要補倉的是什麼,具體來說需要補充什麼長短、顏色、厚度、料子的衣服和原來的衣服搭,通通細緻考慮一番再出手。

按照童年的行為模式發展,如此能掌控自己的需求,長大後穿著打扮即使不是很有品味,至少有個性吧。然而,大學的時候,卻是徹頭徹尾的土。

一方面是六年的中學生活,所在的學校要求每天穿校服,穿自己衣服的機會很少,漸漸不太花時間去選衣服,選得少了眼光沒那麼好了。另一方面生活變得沒有童年時那麼燦爛,除了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多了很多煩惱,注意力便從生活美感上移開了。

幸虧有次社團競選活動,師兄善意地提醒我注重一下打扮和精神面貌,我才突然意識到忽略穿衣了。現在回想,他人是我們的一面鏡子,通過他人的行為和迴響,我們可以自我調整以更適應周圍的環境。

可人在煩惱中容易看不清鏡子,也看不到自己。情緒就像眼前的一塊布,遮住雙眼去看世界,模糊不清。不過比起看不清問題,更糟糕的是意識不到有問題,而認為沒有問題。

有句話說,不怕不知道,最怕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說,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有本書《天才與瘋子》,說的是天才和瘋子的行為同樣不被眾人所理解,而思維模式可能同樣富有自己的邏輯,甚至强大到醫生的認知水准和思維能力無法PK的程度。但天才瘋子一線間,本質區別在於天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瘋子卻沒有自知力,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他們會認為自己沒瘋,是周圍的人瘋了。

笑話不是這麼說的嗎?如果你被關進精神病院,怎樣能出來?在裡面喊“我沒病,我沒瘋。”很快招來魁梧的壯丁把你拖走,或是醫生護士來一針安定劑。反而是不說不鬧,不去說明自己沒病的,該吃吃,該睡睡,很快被放出去。前者的呐喊,常人認為你不知道自己瘋了;後者,才是常人認為沒瘋的狀態。

一次團體活動上,一比特活動成員說起自己被家人送進精神病院的經歷。二十幾歲的他因為喜歡上直播行業,經常關起房門玩直播。而媽媽無法理解直播工作是個什麼玩意,只知道自己的兒子和別人不一樣,不去上班也不交女朋友。可憐天下父母心,天天在他耳邊叨叨叨。不堪嘮叨與不被理解之下,他乾脆緊閉房門,閉門不出。

吵架吵得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對媽媽放言,你再說我就跳樓。愣是震住了媽媽,說得次數多了媽媽認為兒子瘋了,有天悄悄找來三四個彪悍的大漢,二話不說把兒子綁到精神病院。

你猜這位成員最終怎樣脫身?

他爸匆忙趕到醫院,他冷靜地看著他爸的眼睛,爸,你也認為我瘋了嗎?

如果當時他大喊大叫,我沒有瘋我沒有瘋。估計大家就默認他瘋了。

所以當我們的行為舉止不被大多數人理解時,無形中新增了生存的成本。為了更好地適應周圍環境,我們最好還是以常人能理解的管道去表達自己。

當你的行為管道不被理解,接受不了別人的回應引發內心衝突,自己無力調整又無法換環境時,這就是心理諮詢做的事情了:協助你瞭解自我,在自我瞭解的過程中,讓“不知道”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浮出水面。

☆我是張功和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我在廣州

☆我擅長以下領域

神經症類、個人成長、人際關係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不知道”和“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67584684765
相关資料
感謝在艱難的世界裏,你我仍在堅持做自己
越來越多的負面新聞提醒我們,講訴《做回真正的自己》的故事,我們最初選擇這些觀念和想法,往往和我們最初的一些痛苦的生命體驗連結在一起的,出於人“趨利避害”的本性,為了避免痛苦而主動或無意作出的選擇。而最戲劇性的是,日後也正是因為這些想法和觀念
標籤: 心理健康
我想說給你聽可是我連自己都不知道我要說什麼
隨便走在街上,如果你用心去觀察別人說話就不難發現一個現象,就是這個人在說:1、2、3,那個人卻在說a,b,c。或者先說1、2然後緊接著說a,b,c。我知道你懂我要表達的意思,就是沒有人會認真聽你說話。可是如果有選擇,我寧願不要偉大也不想孤獨
標籤:
人際交往的界限
電影《超脫》裏有一段情節,述說一比特男青年教師Henry收留了一比特無家可歸,在街頭浪蕩,靠給男性口交養活自己,在謀生中曾遭强奸的女中學生。男教師怒火中生,這是常人都會有的反應吧?這兩點讓我看到心理諮詢很提倡的人和人的交往之間要有界限。他清
標籤: 劉鑫 江歌
幸福的奧秘
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會緊緊抓著一些讓我們感覺溫暖、有存在感、有價值、可以體驗到愛的人事物——父母、兄妹、伴侶、孩子、朋友等等,如果可以在親密關係中得到滿足,即使人生常常還是充滿了不確定和坎坷,我們仍然可以感受到幸福,我們仍然會覺得自己是幸運
標籤: 親密關係 情感 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