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自殺傾向來訪者的溝通六禁忌

初學心理學時,我發現自己存在嚴重的拯救情結,我相信一部分心理諮詢師會有這方面困擾,存在拯救情結的諮詢師遇到自殺傾向的求助者,在疏導的過程中更容易出現用力過度的現象,諮詢師內心更加急迫的想讓對方聽進去自己的想法,而忘記了在諮詢中傾聽是第一位的,只要對方願意說,只要我們的共情做到位,就很有可能為對方爭取生還的機會。

因為群中有老師徵詢自殺干預的建議,碰巧我瞭解一些這方面知識,以下是一比特專業做自殺干預的老師語音講述的內容,我稍作整理修改,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自殺干預溝通六禁忌:


第一個禁忌,是不要勸善。不要告訴企圖自殺的來訪者,人生有多麼美好,要好好活著之類的話,否則就會更加强烈地激怒或者傷害到來訪者。

第二個禁忌,是不要歸過,要求不再做錯事。那麼應該怎麼說呢?應該儘量接住來訪者的話說,去肯定ta。‘是啊,如果這麼多的事發生在我身上,我可能無法承受,你是怎麼挺過來的呀。這樣說,更有可能幫ta找出生之路。’

第三條禁忌,不哀求。並不是來訪者這種自殺行為,讓某些人傷心,讓某些人難過或者讓我們很傷心,我們就哀求ta放弃自殺。哀求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加重對方自殺的想法。

第四條禁忌,不責駡。有些強勢的心理諮詢師會把責駡當成一種愛,帶到諮詢中。

第五條禁忌,不要抱怨。有些諮詢師,會從責任的這個角度去開導ta,想幫助ta,把ta救回來,企圖通過責任感使對方愧疚,讓對方放弃自殺的想法。‘你這樣子自殺,給大家會帶來很多不便與困擾呀,類似的話,這些話是禁忌的。’

第六條禁忌,不要質問。切忌逼問來訪者說出自殺事件的原委。我們不要關注ta為什麼事情而自殺,而是要關注現在要自殺的這個人怎麼了。

現在要自殺的這個人,ta經過了創傷事件,心理路程,精神折磨。甚至ta周邊的人,ta也不願再理;周邊的事,也不願再關心了、再做了,ta就像一個活著的死人一樣,ta天天想的是怎麼死,今天死還是明天死還是等一等再死,ta是活在死不死這條線上。

初學心理學時,我發現自己存在嚴重的拯救情結,我相信一部分心理諮詢師會有這方面困擾,存在拯救情結的諮詢師遇到自殺傾向的求助者,在疏導的過程中更容易出現用力過度的現象,諮詢師內心更加急迫的想讓對方聽進去自己的想法,而忘記了在諮詢中傾聽是第一位的,只要對方願意說,只要我們的共情做到位,就很有可能為對方爭取生還的機會。

沒有這類經驗的諮詢師或者第一個發現人,都可以嘗試著拖住對方,溝通中注意避免以上的六個禁忌,同時聯系專業人士進行危機自殺干預,這樣做可以提升干預的成功率,挽救一個一時想不開的生命。

個人建議事件過後不要刻意去詢問結果,無論結果的好與壞我們都已經做到了所能做的一切。如果真的知道了結果,碰巧又是干預不成功,這個時候請允許這個結果的存在,讓自己接納這個結果。

如果有諮詢師特別想要幫助這類人群,請一定要系統的學習專業知識,待你有專業的知識、嫺熟的技巧以及超强的心理承受力,成為自殺干預的專業人士,我會為您獻上我至高的敬意!

☆我是劉源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我在鄭州

☆我擅長以下領域

學生成長、情緒壓力

本文標題: 與自殺傾向來訪者的溝通六禁忌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67073478809
相关資料
讓中醫心理學幫助來訪者回歸社會
我有一個來訪者,是市精神衛生中心轉給我的精分患者,我電話約他下午到我診室來。晚上我回到家,輾轉反側,我做師傅的昏了頭、狂妄自大,這次驚者平之法脫敏治療是不是强度太大了,心理暗示能不能化解危機,今後沒有警察局的便衣暗中保護,真的不適合進行現場
標籤: 心理學 心率變異性
你瞭解嗎?——家庭教育中的萬能鑰匙
家長們最初都是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良或下降而來到諮詢室,結果發現問題並不是表面上的學習問題那麼簡單,而家長們往往希望能尋求一種萬能的鑰匙,讓孩子脫胎換骨。家庭教育中,通常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卻也不要小看了這些點點滴滴的小事,孩子的成長,追根
標籤: 親子成長 家庭教育 早期教育
與自卑和解,找到自信(二)
現在我們知道了這些不合理認知會讓我們對自己有消極的定義、錯誤的認識、新增無能、無力、悲觀失望的感覺。這些都是導致我們自卑的罪魁禍首。當我們能識別這些不合理認知之後,我們要怎樣改變,來提高自信,减低自卑呢?改變有很多方法,今天我要教給你其中的
標籤:
與自卑和解,找到自信(一)
在平臺上,經常能看到關於自卑的話題。很多人會問不自信怎麼辦?害怕與人交往怎麼辦?其實這裡面都含有自卑的部分。我要告訴你一個真相,那就是———再怎麼自信的人,一定都有自卑的部分。所以,重點不是要做一個不自卑的人,重點是我們怎麼樣處理我們的自卑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