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森田理論對改善疑病症問題的著眼點

一般認為自己所患的疾病有結核,精神病,癌,性病,胃腸病,急性傳染病,高血壓,心臟病等。發源於日本的森田療法所特有的疑病貭素理論被廣大心理治療者所關注。

疑病症是神經症的一種,是指對自身健康狀況或身體的某些功能過分關注,以致懷疑患了某種軀體疾病或精神疾病,而與實際健康狀況並不相符;且醫生的解釋或客觀的醫療檢查的正常結果不足以消除患者疑病觀念,因而到處求醫。患者往往感覺過敏,對一般强度的外來刺激感到不堪忍受,對體腔內的正常活動,也能“清晰”地感知並過分地關注,如感到體內膨脹,跳動,堵塞,牽扯,扭轉,纏繞,流竄,熱氣上沖等。一般認為自己所患的疾病有結核,精神病,癌,性病,胃腸病,急性傳染病,高血壓,心臟病等。

發源於日本的森田療法所特有的疑病貭素理論被廣大心理治療者所關注。森田療法有專門關於疑病性貭素的論述.主要適應症是所謂“神經質”,大致包括焦慮症,恐懼症,強迫症,疑病症,神經衰弱等.森田關於神經質總的看法是:它是在一定貭素傾向的基礎上,通過一些特有的心理活動管道發展起來的。

一、疑病貭素

森田認為,發生疑病症的人都有貭素基礎,他稱為疑病貭素。所謂疑病貭素,乃是指一種精神活動的傾向性。有疑病貭素的人,精神活動趨於內向。他們習慣於內省,對自己軀體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活動容易注意,常常留心體會自己這對不對頭,那是否正確,對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的不適,不快或异常極為敏感,極為關注,稍有風吹草動,就憂心忡忡,形成疑病。總之,這種人的特點是“始終把自己放在心上”。

二、精神交互作用

人偶爾會出現一些不適的感覺,例如睡眠過度感到頭昏腦脹,飽食過後胃部不舒服,此時,如果把注意力指向和集中在這種感受上,就會使這種感受變得敏銳起來,越發清晰地感到頭昏沉沉的,胃脹得難受,緊張得臉熱心跳,手足無處放等等。過敏的感覺又會促使注意進一步被吸引,被固定在體驗這種感覺活動上。這樣一來,感覺和注意就會出現一種交互作用,一種彼此促進的局面,以致該感覺越來越放大,人再也無心注意別的事情。森田稱這一現象為“精神交互作用”。其實,這種精神交互作用的情况,大多數人都曾偶有體驗。只不過正常人通常注意一下不適感就忽視過去了,或者對自己說,“這沒什麼”,而不去接著研究。但有疑病貭素的人則不同,由於他們更傾向於內省,經常留心自己的感受。結果,他們就更易於出現精神交互作用,易於陷入精神交互作用這個怪圈而不能自拔。在他們身上,精神交互作用的情形往往是這樣的:一旦他們體驗到某種不適,他們很容易把這種不適看成是异常的,病態的或者不好的,從而對它們產生恐懼和不安,極力想擺脫它們,這樣反而是他們更要留心注意自己是否有這種不適感受或行為,越留心注意,感受越强。隨著這種彼此促進的過程,不適感覺或行為便逐步加强,乃至固定成為長期症狀。

三、下麵具體談一下森田療法對疑病症治療的幾個著眼點:

(一)養成“順應自然”的態度。出現症狀時,要順應自然地認為自己現在出現的症狀並無特殊之處,把它當成平常的體驗,既不去對抗它,又不想方設法地逃避它,在心態上聽之任之。如果感到恐懼就讓它維持恐懼,如果感到痛苦就讓它忍受痛苦。總之,對遇到的一切都全盤接受。像古人說得那樣:“正受不受”,意思是正面接受等於不接受。對於疑病症者來說,目的就是要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這種惡性循環。順應自然的態度並不是說要對自己的一切活動都放任自流,無所作為,而是要患者一方面對自己的症狀和不良情緒聽之任之,另一方面靠自己本來就有的進取心,努力去做應該做的事。

(二)以“行動”為準則。就是不要情緒不好就不去工作,而要情緒好與不好時都要工作,都要做該做的事,也就是“情緒跟著行動走”而不是“行動跟著情緒走”。自己的情緒好也罷,壞也罷。唯有行動要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這就是以行動為準則的生活方式,行動是最高的旗幟。例如:對懷疑有心臟病的患者,如果把一點點有心臟病的可能性當作無限的話,就會因為怕突發心臟病而不去活動,不去工作。“擔心心臟,但要活動”這是正確的態度,而且是以行動為準則。擔心心臟,就不活動,是以情緒為準則,是不對的。囙此,無論心臟如何不適,只要經過醫生檢查並無异常的話,那就要儘量帶者這種不適去完成每天的工作。即使擔心也沒關係,務必以行動為準則地堅持工作。

(三)像健康人那樣行動,像健康人那樣生活。不拘泥於症狀與心情,而把著眼點放在日常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中。讓患者儘量地帶者症狀,帶者痛苦去像健康人那樣行動,像健康人那樣生活。其實,像健康人那樣行動,帶者症狀去生活,目的就是打破精神交互作用這種複雜的精神衝突,將它還原到單純的痛苦或恐怖。也就是要叫給患者學會“順其自然地忍耐下去”,或“想否定痛苦,恐怖,或者想逃避它,或者轉移目標,或者打算忘掉等,這都不行”。“忍受痛苦,為所當為”是疑病症患者必須首先採取的生活方針。對於疑病症患者來說:必須能够忍受對疾病過於恐懼的不良情緒,忍受這種時時刻刻令人恐怖的狀態。同時堅持不懈地做自己應該做的事。無論感到怎樣痛苦都要忍受痛苦投入到實際生活中去。如果患者自己做不到這一點,也可以在別人的指導下去做。患者一邊忍受痛苦,一邊做應該做的事,這樣就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到自信。使自己的精神內傾性貭素慢慢地外化,把以前投向自己身體的能量逐漸地向外投射,向生活中積極的方向投射,這是對疑病症患者的精神內傾性貭素的一種外化。

(四)通過行動養成習慣,通過習慣改變性格。反復行動養成習慣.要想改變習慣,就必須改變行動。而且還必須連續不斷,持之以恒地改變行動,養成新的習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是不起作用的。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堅強的意志。但是習慣一旦形成了,就不會像以前那樣感到艱難了。那時才能說養成了新的習慣,性格也就自然而然地發生了變化。這種對性格的改變意在使病人的精神內傾性性格向外轉變,使其多注意身體以外的事物,從而减少對於自身症狀或體驗的關注,也就減輕了疑病症軀體化的程度。

(五)去除自我中心。被緊張不安束縛而感到异常痛苦的疑病症患者,往往有一種傾向,就是反復考慮自己的事情,反復考慮自己身體的狀況,將精神能量指向自身。他們認為自己正面臨人生最大的危機。例如:對自己頭痛過分擔心的人總是考慮頭痛,恐怖“心臟病發作”的人只把注意力集中到心臟上,這種狀態常常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緊張不安當然也會逐漸加重。囙此,要指導疑病症患者認清自我中心的危害,並進一步打破自我中心的禁錮,只有這樣才能擺脫緊張不安情緒的困饒。例如,過去將“愛”朝向自己,現在要將愛投向周圍其他人。可是僅從感情上“愛”別人是不够的。必須要有相應的行動,即必須“為他人竭盡全力做事”。從事對社會有益的行動,這是擺脫症狀的關鍵所在。其目的也是讓患者的精神內傾性貭素逐漸外化,時間一長就會逐步轉變為性格,使精神能量更多地投向外界,减少對自身身體症狀的過分關注。為他人做事也可以使自己的心情更加舒暢。例如疑病症的人整天關注自己身上所謂的“症狀”,緊張不安,連簡單的,容易的事都不能做。可以指導這些病人做一些諸如掃地,刷盤子,洗衣服等簡單的家務活兒。做這些活兒,應抱著“為別人做事就是自己的幸福”的態度去做,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是一種奉獻。當情緒稍有好轉後,可勸他們帶著不安的心強迫自己外出購物,情緒再好些,可指導他們去上班,從事普通社會人應從事的工作。

(六)努力就是幸福。工作和學習的一天就是好的一天,否則就不是好的一天。不被情緒所束縛,過著以對人生有目的的行動為準則的生活。不是用腦子解决問題,而是通過身體力行,實際行動的體驗去理解。對於疑病症的人,因為擔心身體上的不適就不去做事,只是每天在絞盡腦汁地空想怎樣才能擺脫症狀,怎樣才能安身立命。要讓他們知道只有努力地行動才能有解脫痛苦的體驗,努力的時候就是最幸福的時候。

以上就是森田療法對於疑病症的治療的幾個著眼點,也就是它突出的特色。隨著對它研究的深入,這種優秀的治療方法必將在不久的將來大放光彩。

資料標籤: 疑病症
本文標題: 談森田理論對改善疑病症問題的著眼點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58451288318
相关資料
清明時節,兩個世界只有通過靈魂交流
雨在下,心在念,一去二十餘年,您的笑貌定格在那黑白象框裏,沉靜而安詳。每當我堅持不下去時,心就飛回到遙遠的彼時。那時的您的還健在,中國勞動婦女標準的短髮,深藍的布頭扣子衣服,老布鞋。我不想說什麼,在我的情感世界裏,您在的地方就是最美好的地方
標籤:
無法表達憤怒的人生是抑鬱的
親子關係無論從權力、能力、力量上來看,都是嚴重失衡的,親代明顯處於強勢,子代明顯處於弱勢。父母若能以平等、民主的態度對待孩子,讓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精神生命個體來參與家庭各項決議,孩子對自己的人生有決定權和選擇權,當然是孩子之幸運。並且,不允
標籤:
把攻擊力轉化為創造力
精神分析認為,人類所有行為的動力都來源於力比多驅力和攻擊性驅力,任何關於人性的問題都會最終落脚到這兩個點。力比多驅力具體表現為情欲、自我軀體保護和心理保護的快樂原則。佛洛德認為攻擊性驅力傾向於使個人走向死亡,因為只有在生命消失的狀態中,個人
標籤: 嬰兒 創造力 心理健康 佛洛德
家族系統排列工作是為了引導成長而非改變
排列工作產生的能量場,是聯結真實家庭的場域。治療師也同樣進入場域,聯結整個家族系統的能量場,尤其是聯結被排除的、軟弱的或贖罪的人。但是,治療師若是認為治療應是引導成長,他便要放弃這種修補問題的想法。家族系統排列要求改變思維,不帶有想要改變的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