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要給你玩
那是和同事一起去春遊的,大米和同事不太熟悉,記得好像只見過一兩次面,在大米看來,他就是一個陌生人而已。
每次外出,大米都會帶上一件玩具的,玩具不是刻意挑選的,只是出門之前他剛好在玩的那一個:“爸爸,我們帶上這個出去吧”,我看了一眼,那是一張購物卡,已經用光了,“好的!”,我欣然同意,相比帶上挖沙的工具,這是多麼小巧的一個玩具啊!太容易攜帶了,如果他不想玩了,我把它塞進口袋就可以了。
同事是很喜歡小孩兒的,很熱情的跟大米聊了起來:“你拿的是什麼東西啊?”,大米把購物卡舉了起來:“坐旋轉木馬要刷卡的!”,“哦,就是刷的這個卡啊!”,“是的”,“那這張卡可以給我玩一下麼?”,聽到這話,大米猶豫了一下,小聲說:“不要,這個等下大米要用的!”,“給我玩一下麼~”,“不要!”大米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態度……也許這是他的自我吧!
二、給爸爸玩的
下班回家的時候,大米正在玩他的小火車,玩的津津有味,不亦樂乎,我沒有打擾他,在旁邊靜靜的看著……
他還是發現了我,轉過頭:“爸爸,大米在玩小火車!”,一邊說著,一邊伸手拉我坐下。我坐在他身旁:“大米,小火車給爸爸玩一玩吧!”,“不要”,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聽到他的拒絕,我並沒有太在意,但心裡多少還是有些不自在的,而這種不自在又在不經意間表現在了臉上……
就是在那一刻,他又抬頭看了我一眼,也許他注意到了我的表情,哪怕僅僅是一瞬間,他捕捉到了,他舉起了小火車:“給爸爸玩的~”
三、用其中於民
他的轉變讓我有點措手不及,我不知道該怎麼去回應了……
他喜歡小火車,原本玩的很開心,所以他拒絕了我的要求,這是他本能的反應,但是後來他又注意到了我的感受,並且考慮了我的感受,同時,他放弃了自我!
人,是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的;人,也是需要有自我的!此刻的他可以選擇堅持自我,也可以選擇顧及別人,那麼我呢?我該怎麼做?
《中庸》講“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是的,“兩端”!不可以偏向任何一邊,要齊頭並進,大概這就是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