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先來界定一下,什麼叫心理問題?
我覺得,心理問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個人內心因為某些原因有著强烈的衝突,或者感受到强烈的折磨,比如焦慮症、強迫症。
第二類是個人內心沒有衝突,沒有痛苦,但是其行為明顯背離正常道德與人性,完全突破底線,比如《沉默的羔羊》中的食人教授。
不想結婚,這種想法或者行為沒有明顯背離正常道德與人性,所以,它肯定不是第二類心理問題。
那它是否是心理問題,就要參攷第一類心理問題的定義:它是否給個人內心造成了强烈的衝突或者折磨?
如果一個人不想結婚,但又感到自己不得不結婚,因為只有結婚才符合社會規範需要,才能讓他覺得自己做的事是對的。他在結與不結的兩極之間痛苦掙扎,怎麼也無法統合,那麼這時可以說,他確實有了心理問題。
但使他有心理問題的,不是“不想結婚”這個想法,而是他無法接納、統合自己的這個想法,無法在這個想法與社會“規範”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社會“規範”有其普遍性,但普遍性並不代表真理性。
大多數人會選擇結婚並不表明對於某個具體的人來說,結婚就一定是對的,是好的。
我們有權利在不違反法律與基本道德準則的前提下,獨立選擇自己的人生,哪怕這種選擇並不契合社會主流。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生活是自己過的。
作者簡介: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諮詢實踐超千小時,主擅領域包括婚戀情感、人際交往、兩性心理、人生規劃、家庭關係等。自2011年開通新浪微博以來,粉絲六萬多人,堅持定期回復私信,無私為近六千名求助者提供諮詢,諮詢解答超千萬字。《婚姻與家庭》雜誌特邀專家,多家媒體簽約撰稿人。
微信公眾號:心理諮詢師曹懷寧(caohuaining)。
新浪微博、知乎、頭條號:心理諮詢師曹懷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