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先生,年近30,從事科技工作。找我諮詢,是因為最近上司想提升他,安排他在會議上發言、安排他參加各種會議,他在會議上發言時非常焦慮,腿抖、臉紅,他擔心別人看出他的這種表現,囙此發言儘量的簡短,而且可以不參加的會議他都儘量的逃掉,就算不得已在會議上發言,他也不敢看別人的目光,總是一個人低著頭把PPT講完。
我請他列出他感到焦慮的場景,他說,他只在人多的場合說話緊張,隨著人數越多緊張程度就新增,如果不需要說話,他就不會緊張。還有,在跟异性單獨相處的時候,他也會緊張,說話很少,所以至今也沒談過戀愛。我問他在人多的時候發言,害怕什麼?他說擔心自己表現不好老闆會給他差評,想到老闆給他差評,就擔心績效考核很糟糕,甚至會被末位淘汰。意識層面,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在平均線以上,其實潛意識層面,他對自己的要求是挺高的。
跟其他焦慮障礙的來訪者一樣,Z先生也會對未來有一個糟糕的想像,想像別人的差評,囙此還沒上臺就已經緊張不安,囙此想辦法溜掉了。在諮詢的行為訓練中,我請他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想像別人的評估上,他迴響,當他專注在演講本身,也是可以一直不斷講下去的。我跟他說,每個人在演講的時候都會有焦慮的,接受自己的焦慮,不把焦慮當作一個問題。
我對他的諮詢是,每次諮詢中,一小時一個人不斷地說,注意力在說這件事情上,同時我會給予點評,讓他暴露在他所害怕的評估和演講本身,慢慢的,他可以堅持在多人面前說話,會議上也不逃了。同時,認知也做了調整,知道演講本身對他不是决定性的影響,就算講不好也不會影響他的績效,公司對他考核的是他的科技工作,而不是演講,他對自己的要求也不那麼高了,只希望自己在會議上講完需講的內容就可以。進行到這一步時,他在演講時已經比之前放鬆許多,達到他所希望的效果,到第20次時,我們的諮詢也就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