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和親密

如果可以更好的幫助一個家庭,可能最終在於幫助夫妻意識到他們關係的問題所在,改善適應不良的婚姻模式,我也同時開始思考親密關係的治療領域。一個人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前,要先對自己誠實。當嬰兒的養育以犧牲自體為代價來強調他人的需要時,假性自體和真實自體間就會出現不一致。在病理中,假性自體因某種程度的偽造而變得虛假。

今年二月份時,完成了Arnold Richards老師和Arlene Kramer Richards老師的伴侶治療課程,有些這方面的心得體會。

我從2009年開始參加了家庭治療的培訓和督導,在家庭錯綜複雜的關係中有一條定律:一個家庭的定海神針是夫妻關係。當夫妻雙方的關係衝突長期無法解决,失去平衡時,夫妻中的一方就會拉入其他家庭成員加入夫妻的二人關係,形成一個三角化的關係,而這個忠誠的家庭成員,往往是孩子。譬如,妻子因為丈夫的情感疏遠,她投入過多的精力在約束和管教孩子上面。如果可以更好的幫助一個家庭,可能最終在於幫助夫妻意識到他們關係的問題所在,改善適應不良的婚姻模式,我也同時開始思考親密關係的治療領域。

談到關係,不得不談到個體,最初開始上精神分析理論課時,第一個感悟就是,一個人的人格基礎在六歲以前就差不多定型了。而如何定義關係中的親密和愛,也是由父母傳遞給我們的,所以原初家庭對人的影響是深遠的,這也是動力取向心理諮詢要探討和意識化的部分。心理動力學概念是指,全面瞭解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和心理功能,幫助我們認識來訪者無意識想法和感受的影響因素和發展情況,是什麼讓來訪者處於現時的問題和困境中。絕非簡單地把現在的問題歸咎到過去的人事物上,指責任何人是沒有用的。相反治療效果的產生,可以讓來訪者意識到阻礙自我發展的潜在原因,開始主動承擔自己現時的生活和人生責任。

每對夫妻有各自不同的成長史,早年照顧者特質和童年經歷會影響我們尋找怎樣的伴侶,發展出怎樣的親密關係。也就是說,當個體帶著自身發展過程中那些未解决的內心衝突和衝突,進入親密關係後,很可能會對選擇的伴侶和婚姻關係感到失望。可以從心理發展的角度談一下這部分影響。

安全感來源於早年是否與一個穩定的客體形成過良好的依戀關係。例如,個體在嬰兒期有與撫養者分離的體驗,或者曾經頻繁轉換的撫養環境,潛意識裏會存有被依戀對象拋弃的恐懼。在這一點上,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國著名影星瑪麗蓮.夢露,我們可以通過瞭解她的生平,從中得之一二。內心對安全感的需要會過於强烈,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獲得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常常看不到自己真實的感情和需要。有時在選擇伴侶時,會把對方是否能給自己安全感這個需求放大,無意中忽視了是否是因為兩性之間長久的吸引力而結合,形成一個高穩定性低幸福度的婚姻,為以後的婚姻生活埋下隱患。有些父母也會告訴孩子,找對象要找“老實”的,對你好的,換言之,就是不會拋弃你的。安全感是建立親密關係的考慮因素,但不是全部。

一個足够好的養育關係是,母親給予嬰兒關注和溫柔的愛,可以覺察、抱持和回應嬰兒的感受,並有時間陪伴兒童早期的成長。尤其對於母女關係,女兒能從依戀母親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的女性身份認同,瞭解作為女性將來要經歷的一系列身體上的變化和常識,知道長大後會有和媽媽一樣的能力。母親和正逐漸成熟的女兒之間存在某種競爭是很自然的事情,但當母親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結引起一種過分强烈的敵對感覺時,它就會採取怪異的管道並開始於女兒的嬰幼兒早期。這種敵對情感也許表現在對孩子的一般性的恐嚇、努力譏笑和貶低方面,防止她看起來有吸引力或與男孩子約會等,在她女性發展中總是定下障礙的隱形目標。一個女孩可能由於某種原因很早就對自己的女性世界感到討厭,在情感上脫離自己先天的性別角色,而發展出男子氣的傾向和幻想。這種男子氣的幻想,如果一旦建立,就會對男性產生一種競爭性的態度。

如果個體在成長過程中,挫折性的不愉快體驗太多,會讓兒童使用分裂的防禦機制並把不好的體驗壓抑到潛意識中去,成年後建立的親密關係,會複製早年和撫養者之間的關係體驗,並把潛意識中壓抑的部分移情到伴侶和周圍人身上。如果個體早年經歷的大部分體驗是滿足和愉悅的,這個基礎會讓他(她)成年後熟悉愉快和愛的體驗,從而尋找和愉快的人相處和建立親密關係。

諮詢師在伴侶治療中可以幫助他們看到,兩人成為夫妻之前已經發生在雙方身上的過去,接受自己和對方的過去,然後各自需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和傾聽共情對方,對方有不一樣的想法、願望、欲望和幻想。而一些曾經在原初家庭遭受過忽視和虐待的孩子,會失去自己是曾經被父母幫助和保護的自體感覺,反而會對父母非常害怕和疏遠。來訪者通過和治療師建立信任關係的過程中,建立新的客體關係體驗,放下和走出這些過去經歷的影響。

人從3—6歲時開始有性別意識,會一直延續到青春期形成基本的性別認同,一個人要完成性別認同,最終需要向自己的同性父母認同。男孩認同父親讓他感到自己是一個男性,而且在接下來的生命歷程當中,會尋找到自己的同伴、同伴的友誼來增强他們的男性特徵,我有和父親一樣的行為和品質,我就是男人。這可能就是一個男人性別認同的歷程。當孩子處在原初家庭的三角化關係中,被捲入父母婚姻關係,父母中的一方往往會把自己在婚姻中的情感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母親會把對丈夫的不滿向孩子訴說,這樣會拉遠孩子和父親之間的距離,導致男孩無法對父親產生認同感,父親無法成為男孩心中最重要的男性榜樣來認同,會阻礙孩子發展性別認同。另一方面,因為孩子填補了父母婚姻關係中的空隙,和父母的關係緊密聯系在一起,也意味著他(她)在原初家庭中無法有機會與父母分離,發展出自我認同。自我沒有在父母那裡被確認,所以很難在夫妻關係中得到確認感,雙方容易產生衝突。形成親密關係需要雙方個體具有比較完整成熟的自我認同和人格。

自尊,分析師有時將其稱為健康的自戀,是情感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同的人的自尊存在著驚人的差异。健康穩定的自尊是基於對真實自我的良好感覺,並不倚賴於外部評估系統。有人以表面的獨立和強悍來維繫自尊,而不是表達對同伴的需求,有人以自己對別人的絕對控制感而自豪,這種人可能寧可做出極端行為,也不願心平氣和地接受無奈的事實。有些夫妻為了防止自戀受損,雙方在關係中會想獲得掌控感,甚至夫妻中一方的成功,也會引起另一方的自戀受挫。個體將自尊僅僅維繫於一個方面是非常危險的,尤其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囙此將自尊僅僅寄託於一段情感關係中是危險的,需要擴展獲取自尊的標準和途徑。人格和自尊結構的差异,讓每個人建立的情感關係模式是不一樣的。有明顯自戀傾向的人,雖然不能去愛別人,但仍需要他人來羡慕和支持自己。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沒有真實興趣,無法設身處地共情別人。個體既疏遠自己,也疏遠別人,囙此既不能愛自己,也不會愛其他人。有健康的高自尊,才會有好的親密關係,然後有好的親密關係,反過來又能幫助自己提升自尊。這是相輔相成的。

我們每個人都想要愛人和被愛。一個人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前,要先對自己誠實。你有什麼想法,你是什麼樣的人,你想要什麼,先發展出自己,接受、尊重和愛真實的自己,這是可以被別人接受和被別人所愛的前提。溫尼克特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內在的覈心,它來源於我們生物學上的天賦,他稱之為“真實自體”。“假性自體”是自體的照顧者部分,它保護著覈心,也讓自體有能力適應他人的需要。當嬰兒的養育以犧牲自體為代價來強調他人的需要時,假性自體和真實自體間就會出現不一致。真實自體的否認由此產生,而相對於真實自體來說這樣的掩蓋顯得不那麼真實。在病理中,假性自體因某種程度的偽造而變得虛假。在健康的情况下,假性自體並沒有與真實的自體分裂開來,它成功地讓我們在與其他人妥協的同時保持住了我們的自我。

處在親密關係中,我們不僅要對自己誠實,也要對伴侶誠實,在有問題的婚姻中,夫妻之間往往會有秘密存在。而在諮詢室裏,夫妻雙方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覺,並回應對方的想法和感覺,諮詢師幫助他們理解和意識到彼此的需要。同時讓雙方明白自己行為的後果和對關係的影響,從而决定可以在婚姻中採取什麼行為。如果想要擁有互相理解信任的婚姻關係,需要夫妻雙方的共同努力。

親密關係在某種程度上是母嬰關係的再現,夫妻之間是互相為對方提供抱持環境的客體,但同時又要處理自己的焦慮和不安全感,這需要一個人的分離性和獨立性。諮詢過程是促進夫妻雙方的獨立性,因為如果不能獨立生活,也就不能共同生活。譬如有時候夫妻陷入依賴與控制的權力鬥爭關係模式中,實際上雙方都缺失獨立性,把自己內心不接納的東西投射給了對方,共同促成了這種模式。這樣可以防禦看到自己的問題。客體關係是一個內容豐富的專業術語,跨越了內心和人際兩個維度。它是指人格中內在的各個部分所組成的系統,它們在自體內相互聯系。在任何關係中,雙方的人格都在相互地彼此影響,我們的外在關係與我們的內在心理結構也在不斷地相互作用。內在客體是心理結構的一個部分,它形成於個人在早年生活中對重要照顧者的體驗。內在客體是基於與原始外在客體之間的體驗,並通過現在對外在客體的選擇而得以體現。內在客體也會通過它與現在的外在客體之間的關係而得以修改。

個體將自體的一部分或是客體投射給其他重要他人—配偶、治療師和家庭成員。兩個不同性格的人結婚時,他們之間會形成一個聯盟,在這個聯盟中彼此可能投射自己不想要的或瀕危的內在客體關係給對方,從而導致相互投射性認同的狀態。婚姻的相互投射性認同系統加强了每個配偶的自體,建立了一個可識別的婚姻共同人格,並支持夫妻關係。然而如果夫妻完全依賴於性格聯合來使他們成為一體,那麼投射性認同系統就會削弱他們獨立的自體,並阻斷其成長。

說到親密關係,有個永恒的話題大概就是愛情了。一開始男女雙方陷入愛河,彼此間並不真正瞭解,會過分理想化對方,而真愛是在去理想化的過程中,還能存活下來的愛情。愛情始於激情,並在婚姻中持續這種激情,同時加入友誼,夫妻也是最好的朋友。親密關係需要男女雙方保持各自的獨立性,但同時具有聯合性。換句話說,美好的愛情需要的是一種投射性認同系統,在這過程中沒有對婚姻聯結的擔憂,沒有夫妻間彼此投射的修改和容納,這樣才能保證婚姻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一個運作良好的、成熟的投射性認同系統,能允許個體收回各自投出去的投射,這樣自然而然地就豐富了自我,也最大程度地關注了配偶,並把他(她)看做一個獨特的個體,在與配偶的互動中,個體也修正了內在客體或部分自我。

正如心理諮詢是讓改變發生,但我們永遠只能改變那些自己想改變的人,不是每個人和每對夫妻都能從治療中獲益。婚姻諮詢的根本命題在於,促進雙方個體的心理成熟度,至於諮詢會讓夫妻維繫住了婚姻,還是會讓夫妻决定分開,這是不確定的。只是在整個諮詢過程中,來訪夫妻做出自主决定感受痛苦和衝突時,諮詢師幫助他們理解自己,諮詢師不扮演上帝的角色,這個原則也同樣適用於單獨個體的情感諮詢。因為要考慮明白自己想選擇怎樣的伴侶,擁有怎樣的關係,過怎樣的生活,這是個人需要擔負的責任。沒有一個人可以滿足你在婚姻關係中所有的期望。最後我認為重要的觀點是,伴侶治療更多地關注在夫妻互動和關係上。如果夫妻一方在成長經歷中曾遭受過創傷,有比較嚴重的心理病理,還是需要個體治療,伴侶治療無法替代個體治療。

當你開始從原初家庭關係中分化出來

當你開始從父母婚姻關係的影響中分化出來

當你開始不再幻想一勞永逸的安全感

當你開始不再重複一直覺得不舒服的依戀模式

當你開始不再是關係中的拯救者、犧牲受害者、索取者

當你開始認出並接受你真實的模樣,屬於你的獨立而又親密之旅才真正開始

我們需要經歷和時間的沉澱,看到自己、他人、關係

這可能要花費一生。

本文標題: 人格和親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57964655200
相关資料
成為你自己——自我接納
實際上這種變化的背後正是源於他對自己的接納。當我們開始接納自己,我們的緊張、焦慮、迷茫、自卑都將找到一個支點得以釋放,這可以幫助我們减少不必要的自我消耗,更好的成就自己。
標籤:
Oh My God,有洪荒之力的竟然是情緒
諮詢中遇到的案例,一個來訪者告訴我:“我好煩,為了不讓自己煩,我做了很多事,默念冷靜、看電視轉移注意力,還有狂吃東西,可是,還是壓不住煩,最後,我拿出菜刀劃了手臂。”我表示理解他,然後我們的交流轉向如何讓他不煩。
標籤:
你活那麼累,是因為三觀太正
用標準答案活著的人,結局就是標準無趣的人。那麼,“有用”是怎樣煉成的?這個“有用”實在是太抽象了,孩子其實是不好理解的。這樣子的“有趣”,對於孩子來說好像是更有吸引力哦!我們知道,一個一門心思只求“有用”的人,他們幸福感是極其低的。沒有趣的
標籤: 心理健康
絕大多數人離婚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2017上半年離婚大資料顯示,上半年全國有185萬對夫妻離婚,比去年同期上升10.3%。離婚率最高的都市依次為北上深廣。離婚的六大原因為:出軌、家暴、性格不合、婆媳不睦、購房;其中,全職媽媽和IT男出軌率最高!出軌的原因可以歸結為一方在另一
標籤: 婚姻 心理健康 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