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別離》確認過眼神,太多愛無能,我們如何遇到愛情?

兩人在這段婚姻裏對彼此怦然心動,最終重新領悟人生與愛情真諦。《下一站,別離》中,有失敗的婚姻,有對愛情的心灰意冷,有工作的壓力,有被親朋友的花式逼婚,有大齡未婚女的苦惱,有對美好愛情的幻想,有無奈中的協定婚姻,有婚姻的條框約束,有相互的嫌弃。治癒我們愛的作品和管道有很多,《下一站,別離》不是第一部,也不會是最後一部。

很多時候,當我們發現自己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第一感覺不是欣喜,而是害怕。——寫在前面

《下一站,別離》從片段到劇情播出都很火,講述了某公司高管秋陽(於和偉飾)和大齡未婚男科女博士盛夏(李小冉飾)以契約的形式開始的一段有名無實的婚姻。兩人在這段婚姻裏對彼此怦然心動,最終重新領悟人生與愛情真諦。

結局雖好,皆大歡喜,但這個曲折的過程是大多數人真實情感生活的寫照,在情感世界裏,我們害怕,恐懼,遺忘,烦乱,自我否定,甚至懷疑和放弃。

《下一站,別離》中,有失敗的婚姻,有對愛情的心灰意冷,有工作的壓力,有被親朋友的花式逼婚,有大齡未婚女的苦惱,有對美好愛情的幻想,有無奈中的協定婚姻,有婚姻的條框約束,有相互的嫌弃。

當然也有莫名其妙小小猜測,怦然心動,點滴喜歡。這都是很多成熟男女在感情中的一個過程。

我們都渴望被愛,曾有過相信,有過追逐,甚至有過美好的故事。只是到了後來,慢慢開始妥協和放弃。劇中不管是秋陽對愛情喪失的信心,對婚姻的抵觸情緒;還是盛夏對待感情的挑剔,都是現代社會中很多青年男女愛無能的寫照。

就是這樣一部樸實的作品,再次開啟了我們內心對於愛情,婚姻、以及對於自我的映照和思考。

導演潘越表示:“愛無能是在愛和被愛後,自認為參悟一切,不再相信愛情,並拒絕愛情。《下一站,別離》就是要告訴觀眾放下心防,勇敢去愛。總之,愛的真諦,需要用一輩子去體會。”

治癒我們愛的作品和管道有很多,《下一站,別離》不是第一部,也不會是最後一部。

《一路繁花相送》也是以滿屏溫暖清新,為終日奔波在時間裏的人們找到情感密碼,治癒愛無能;

《北京女子圖鑒》直戳女人最大的痛點:作為女人,就叫如何做,才是幸福的一生;

《東京女子圖鑒》也在告訴女人一個悲慘無解的事實:“女人一生要經歷多少男人,才能獲得真愛?”;

愛的問題,是千古難題!

一、愛就一個字,可是你怕了

在情感世界裏,每個人都有兩個基本需求:愛和被愛。去愛別人是幸福的,被別人愛著同樣是幸福的。當一個人缺愛的時候,與之相伴的首先不是孤獨,而是恐懼,對愛的恐懼,會讓一個人對更多東西都有恐懼。

很多人渴望愛情,想要一份愛情,但是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自己一點一滴,親手堆起了一堵心牆,拒絕外在一切可以挑撥情思的訊號,同時也把我們關在裡面。

二、愛無能,我們的時代病

很少有人會承認自己愛無能,即使自嘲,面對這三個字,內心也是充滿抗拒的。因為這是一種面對愛的無能,一種習得性無助的氣質。

既然愛和被愛這麼重要,大多數人都渴望,那為什麼會有人拒絕愛呢?或者有意無意的遮罩這份感覺呢?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對情感有一種習得性無助的心理。習得性無助指的是因為重複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放弃努力的消極行為。

對,你對愛情的態度就是這樣,經歷過失敗,或者幻想過可能會失敗,然後自己放弃了。習得性無助背後是一種根植於內心深處中的絕望和恐懼。很多人的感情就是這樣,渺小而不起眼,就算再努力仿佛也不能掌控自己的感情,也不能獲取幸福。也許就是因為這種絕望與恐懼,我們往往將成功的原因歸結於天賦,而不是努力。

於是很多人說,我的氣質不適合談戀愛;我先天性適合獨處;仿佛一種天生就不具備愛的條件一樣自我逃避。

三、不是不想愛,只是愛無能

有很多自稱愛無能的人,他們大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應付自如,處事有道,卻畏懼愛情,寧願忍受孤獨,寧可相信自己只配孤獨終老;

有人,認為自己博愛,容易相處,沒有獲取愛情是因為沒有遇到合適的,其實他們中的很多也是愛無能,在與愛有關的事情上處處碰壁。

有人,發現自己喜歡一個人的時候,第一感覺不是欣喜,而是害怕!不願意相信愛,不願意相信自己和他人,不願意勇敢面對自己的心靈。

曾和幾個朋友吃飯,一對情侶因生活瑣事吵了起來,朋友一邊歎氣,一邊說,“真羡慕他們,能這麼激烈的爭吵,至少還能有個吵架的。我連和我吵架的男人都沒有,我不知多久沒遇到一個能彼此產生這樣激烈感情的男人了。”

什麼叫愛無能呢?簡單地說,就是愛的能力欠缺。在親密關係中,需要相互交流的情感不感興趣,或者無所適從。

比如對愛情無感,對愛情喪失期待,不再相信愛情,也不相信自己會擁有;對愛情的欲望降低,對心動的感覺不再心動,把愛情視為累贅,對別人的愛情訊號視為敵意,拒絕情感的接受和回應。

一個鎧甲,封閉了自己,拒絕了關係。

有人在戀愛中,感受不到對方的愛,也不懂的自己如何關注對方情緒;

有人在婚姻中,感覺不到對方付出的愛和溫暖,沒有欣喜,也沒有回應;

有的人在感情中,機械的表達著,理性的思考著,強迫的回應著,努力的假裝著;

有人的愛情一段又一段,停下來就恐慌,用熱戀的興奮掩蓋愛無能的事實;

有人沉迷工作不復醒,拒絕在情感上花費時間,認為感情是累贅,覺得沒有人懂自己,不會有人走心,走腎走心的感情絕種了,在感情中一次次的逃避,被動的等待。

甚至有人只想一夜暴富,情感云云為何物,看似灑脫,實際呢?

四、我們都有病?我們都有愛

這是一個人人都需要學習去愛,勇敢去愛的時代。

我們在都市中奮鬥,擔心被同齡人拋弃,試圖努力過一種體面的生活。深夜裡給自己打氣,滿懷憧憬與信心;清晨裏幹了一碗又一碗雞湯,努力讓智商、情商都線上。日復一日的,變成一架精密儀器,伴隨著理性的成熟和應激,對待感情的能力也在降低。

漫畫家朱德庸曾說“我們都有病”,在他的漫畫作品中,他同樣也說“我們都有愛”。沒錯,有病也有愛,這就是我們。

愛是什麼呢?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我認為的愛,是一種美好的感覺,就是把某些看的比自己更重要了。它的反面是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只是看的很重要,不一定把自己看的很清楚,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事情。

五、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不敢,不願,不再愛了

1.缺乏信任

想要愛,但不敢愛,因為缺乏信任。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別人。

一個人最大的痛苦和悲劇就是不再去相信。也許因為童年經歷中,關於愛的記憶是恐懼的,也許在懵懂愛情中太用力了,也許在每次敞開內心的時候,被傷害了,還有更多的也許。

2.替代品的豐富

愛無能的另外一種情况是,人們不願意愛是因為覺得談戀愛太麻煩了,畢竟,在一個時代,滿足情感的替代品太多。我們都知道一段好的親密關係,最基本的是有愛,有性,有溝通。

越來越多的寵物走進了家庭,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越來越便捷的替代品走進了成人世界,滿足大家享受歡愉;

形形色色的社交軟件,讓形形色色的“愛”更為方便,不管是新增了溝通的内容,還是情感的交流,爆款社交軟件的背後,都是情感的需求。

我們太容易找到“愛“的替代品了。還有藝術,健身,旅遊等廣告的吹噓,讓很多人覺得品茶就是做自己,覺得每天出去走走就是追逐自己,健身房的大汗淋漓就是做自己最好的管道。

很多人理解錯了愛自己的含義,遮罩了愛的情愫,過分的追求“做自己”,逐步和關係隔離,慢慢回歸到自己那個孤獨的小島。

3.社會發展的影響

英國《衛報》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社會文化對個人主義的強調,導致了人們的孤立狀態,傳統家庭為中心的文化開始土崩瓦解,讓很多人的幸福和安全無處安放。

也就是說個人主義會慢慢造成個體的孤立和隔絕,即愛無能。

愛無能的人生活並不一定是幸福的。當一個人喪失了與社會紐帶的連結而變得離群索居。那麼他也就不需要家庭,不再需要伴侶,也不需要左鄰右舍。

當一個無所不能到自己可以搞定一切的時候,仿佛不再需要關係,不需要幫扶,也不需要愛與支持。家成了一個人的空房子,一切都連根剷除了,周圍散發著的是油漆和甲醇的味道,也可能只是紅酒伴著清茶的飄香。

這房子住滿了人,卻像一個真空地帶。越來越多的人成了這樣的空心人。

本文標題: 《下一站,別離》確認過眼神,太多愛無能,我們如何遇到愛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57961834946
相关資料
人格和親密
如果可以更好的幫助一個家庭,可能最終在於幫助夫妻意識到他們關係的問題所在,改善適應不良的婚姻模式,我也同時開始思考親密關係的治療領域。一個人在進入親密關係之前,要先對自己誠實。當嬰兒的養育以犧牲自體為代價來強調他人的需要時,假性自體和真實自
標籤: 親密關係 客體關係理論 婚姻 父母關係 情感 兩性
成為你自己——自我接納
實際上這種變化的背後正是源於他對自己的接納。當我們開始接納自己,我們的緊張、焦慮、迷茫、自卑都將找到一個支點得以釋放,這可以幫助我們减少不必要的自我消耗,更好的成就自己。
標籤:
Oh My God,有洪荒之力的竟然是情緒
諮詢中遇到的案例,一個來訪者告訴我:“我好煩,為了不讓自己煩,我做了很多事,默念冷靜、看電視轉移注意力,還有狂吃東西,可是,還是壓不住煩,最後,我拿出菜刀劃了手臂。”我表示理解他,然後我們的交流轉向如何讓他不煩。
標籤:
你活那麼累,是因為三觀太正
用標準答案活著的人,結局就是標準無趣的人。那麼,“有用”是怎樣煉成的?這個“有用”實在是太抽象了,孩子其實是不好理解的。這樣子的“有趣”,對於孩子來說好像是更有吸引力哦!我們知道,一個一門心思只求“有用”的人,他們幸福感是極其低的。沒有趣的
標籤: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