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和虛假新聞有什麼影響

你關心的假新聞?你有沒有注意到有些人似乎很容易受到影響?這些謠言可能會改變人們對你的看法和人們對待你的管道。我們過分擔心誤傳和謠言的影響。你應該關注謠言和虛假資訊對其他人、朋友和家人的影響,這是正確的。雖然我們認為我們是安全的,我們相信虛假資訊不會影響我們,但我們和其他人一樣容易受到影響。

你擔心謠言嗎?你關心的假新聞?虛假資訊可能會改變其他人。當然,你免疫了,不是嗎?

你有沒有注意到有些人似乎很容易受到影響?你不擔心謠言會改變你朋友的看法嗎?這些謠言可能會改變人們對你的看法和人們對待你的管道。

或者你擔心假新聞的影響?最近大家似乎都很擔心假新聞。資訊在社交媒體上傳播。錯誤資訊在各種網站上被推廣,有時也被認為是公平和平衡的新聞來源。

簡單地說,我們經常擔心別人很容易受到負面資訊的影響和改變。但我們也相信,我們永遠不會愛上假新聞。我相信我不會根據虛假的新聞和謠言改變我與他人的交往管道。這是一個有趣而重要的區別:我們相信其他人很容易動搖,但我們認為我們不受假新聞的影響。我們的信仰是一種免疫自我偏見,偏見的認為我們比別人强。這種信念對誰受說服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效果,通常被稱為“第三人效應”(由大衛森在1983中定義)。

由於一些原因,其他人易受傷害但與自我免疫之間的差异可能會發生。我們可能過分強調多少人響應接收負面資訊的變化。相反,我們可能低估了我們錯誤地相信自己免疫的程度。人們普遍認為人們錯誤地高估了他人的影響力。我們過分擔心誤傳和謠言的影響。

老實說,我滿懷希望地看著這一系列研究。我希望,謠言和假新聞的影響可能比我和其他人所懷疑的要少。也許我們對自己是正確的,我們並不特別受虛假資訊的影響。這就意味著我們對他人實際上是誇大了。如果我們沒有受到影響,那麼他們可能也不是。也許我不必為謠言和假新聞那麼擔心。

在一個實驗性的調查,Karen Douglas和Robbie Sutton(2004)的一系列課堂研究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偏見。首先,他們量測了受訪者對某些政治問題的看法以及他們對學生態度的看法。兩周之後,學生們得到了說服力的資訊。之後,他們對自己的學生的信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們還評估了他們認為他們曾經是什麼樣子,他們認為他們的同學曾經是什麼樣的人。聽起來很複雜,但是調查結果很簡單。人變了。有說服力的資訊有影響。但每個人都相信他們沒有改變。這是一個經典的發現。當我們改變時,我們常常不知道我們已經這樣做了(羅斯,1989)。奇怪的是,同樣的人相信其他人已經改變了,被消息說服了。

這種偏壓主要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偏見。我們低估了我們受到的影響。但我們似乎也相當正確地認為,其他人受到了影響。我們知道其他人是脆弱的。我們的錯誤是相信我們是免疫的。我們錯誤地認為,即使在我們被說服之後,我們也沒有改變。

道格拉斯和薩頓利用政治態度和有偏見的資訊說服人們改變學生群體中的標準觀點。囙此,他們提供了反對槍支管制和反對人類作為氣候變化原因的資訊。他們成功地改變了學生的觀點,但學生們相信他們沒有改變。有趣的是,學生們確實正確地認為,這個資訊在改變同齡人的觀點方面是有效的。

我覺得這很奇怪也很重要。我們正確地評估了資訊可能會改變別人--甚至正確地認識到,錯誤的資訊會改變別人的態度。然而,我們錯誤地認為,我們是安全的;錯誤的資訊對我們幾乎沒有影響。

顯然這很重要。這在政治上很重要。人們被新的資訊說服了。當然,如果人們接觸到可靠的資訊並被說服改變自己的立場,這可能是積極的。這是一個很好的理由,當人們,包括我們自己,暴露在錯誤的資訊下。真正可怕的是,我們可能低估了我們受到虛假新聞和錯誤資訊影響的程度。

我個人也認為這件事。我們不斷地學習關於朋友和同事的新資訊。其中一些資訊是謠言傳遞的誤導資訊。當然,我們知道謠言是壞的,我們不希望別人被錯誤的謠言誤導。但我們可能覺得我們沒事。我們不會因為一個壞消息而改變我們對朋友的看法。我們錯了。我們所有人都容易受到錯誤資訊的影響--無論是在媒體上傳遞的錯誤資訊,還是通過謠言傳播的資訊。

你應該關注謠言和虛假資訊對其他人、朋友和家人的影響,這是正確的。錯誤的資訊,和謠言將改變他們。但是你也應該小心你自己的資訊來源。你不能免疫。我也不能免疫。雖然我們認為我們是安全的,我們相信虛假資訊不會影響我們,但我們和其他人一樣容易受到影響。注意你所消耗的新聞。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謠言和虛假新聞有什麼影響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56518424333
相关資料
爸爸,大米去上班啦
“爸爸,大米要去上班啦”,他手裡拿起了紙袋子,挎在胳膊上,跑到我面前跟我道別。他走到門口,假裝到了上班的地方,然後轉身大叫一聲:“下班啦,大米下班啦”……那時的早晨,大米還沒有醒來,我和米媽媽悄悄地穿上衣服,輕手輕腳的下床,準備上班,也許是
標籤: 大米 育兒
寫作和睡眠之間的聯系
以前的研究已經把寫作和減輕焦慮,甚至寫作和更好的睡眠聯系起來,但是斯卡林的研究是第一次使用睡眠量測的黃金標準--腦電圖,來確定人們入睡的速度有多快。所以我給斯卡林打電話問他認為在這裡工作的是什麼。斯卡林計畫研究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
標籤: 睡眠
看“小猪佩奇”學家庭教育
知道“小猪佩奇”這部動畫片,是緣於英語老師留工作,讓孩子每天聽小猪佩奇動畫片英文版的錄音。直到有一次孩子頗為羡慕地對我說:“媽媽,我覺得跟佩奇的家比起來,我們家太冷清了,沒有他們家的歡聲笑語”。同時我也很好奇,佩奇的家為什麼有那麼多的歡樂,
標籤: 佩奇 親子成長 育兒 早期教育
你為什麼總對孩子發脾氣
沖孩子發完火以後,看著孩子膽小怯懦、驚恐不已的樣子,是不是又萬分後悔,自責不已?其實說到對孩子發脾氣,我以前也曾經這樣做過。怎麼才能和孩子有效溝通?
標籤: 親子成長 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