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愛,適當放,適當收——從幾起心理危機干預個案說起

心理危機分為兩大類,一是危機事件引起的群體性集體性心理危機,二是因個人特殊狀況導致的突發性、緊急性的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在心理危機干預中,應急、適度、靈活是十分重要的三個方面。而在適度的原則中,尤其要注意“適當愛,適當放,適當收”三個原則,如此,方能真正化危機為轉機,化轉機為機遇。

適當愛,適當放,適當收

——從幾起心理危機干預個案說起

心理危機分為兩大類,一是危機事件引起的群體性集體性心理危機,二是因個人特殊狀況導致的突發性、緊急性的難以逾越的心理障礙。本文主要指後者。

在心理危機干預中,應急、適度、靈活是十分重要的三個方面。而在適度的原則中,尤其要注意“適當愛,適當放,適當收”三個原則,如此,方能真正化危機為轉機,化轉機為機遇。

危機干預,從危機說起——

德蘭修女說:“饑餓並不單指沒有食物,而是指愛心的渴求;赤身、寒冷並不單指沒有衣服,而是指人的尊嚴受到剝奪;無家可歸並不單指要一棲身之所,而是指受到排斥和遺棄!”每一個心理危機個案的背後,都是對生命的絕望,對生活的無望,對人生的絕唱!

中國是僅次於冰島的自殺率高發國家。據調查,在中國,自殺是全人口的第五位死因。自殺是15-34歲人群的首位死因。我國每年有28萬人死於自殺150萬人因家人或親友自殺出現長期而嚴重的心理創傷,其中有13.5萬小於17歲的孩子經歷過父親或母親死於自殺。200萬人自殺未遂。

自殺行為的人並不是絕對性的,自殺意念隨時都有可能改變。他認為如果試圖自殺者與輔導員有良好的工作關係,那麼自殺者的自殺意念增强時,輔導員的介入將發揮更大的效用。自殺者的入院干預可視對方的情况而定,如果自殺者處於極度抑鬱的狀態、又或其配偶或親友剛死亡、又或感到非常無望無助等等,這種情況下,安排入院對自殺者會有幫助。學者Fawcett認為較難與人相處及建立關係的個體自殺危機較高,他認為自殺企圖是由於人際互動關係中出現衝突而直接產生,而這種衝突情况涉及當事人在心理上的一種特有的關聯。親人及重要他人是重要的心理資源,對自殺者的求生意願是極具影響性的。

心理危機(個人)是指由於突然遭受嚴重災難、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壓力,使生活狀況發生明顯的變化,尤其是出現了以現有的生活條件和經驗難以克服的困難,以致當事人陷於痛苦、不安狀態,常伴有絕望、麻木不仁、焦慮,以及植物神經症狀和行為障礙。心理危機干預,則是指針對處於心理危機狀態的個人及時給予適當的心理援助,使之儘快擺脫困難。心理危機干預是一項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强的工作,是對心理諮詢師的巨大挑戰,與一般心理諮詢服務比較,心理危機干預對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更高、更科學、更規範。

擔任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人員有別於一般的心理諮詢人員,他應該是綜合能力、貭素都達到較高水準的諮詢師。在專業科技上,心理危機干預需要綜合應用教育、評估、心理疏導、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矯正、放鬆訓練、關鍵事件應激晤談、個別治療、快速眼動、催眠等方法。要求心理危機干預者必須掌握心理危機干預相關理論知識,包括災難後的社會心理反應、應激後心理障礙識別、診斷標準等,同時系統接受常用干預科技的技能培訓,才能在現場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應用。擔任此工作的人員應該更沉著冷靜,面對突發問題又能快速反應;同時,干預者應具有豐富的生活經歷,能够將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成長經驗應用於各種實際工作。這有助於他們在危機面前表現得成熟、樂觀、堅忍、堅強,有助於他們合理配置自己的心理資源,以更好地幫助危機受害者。

雖然心理危機具有緊急性、特殊性,但在進行危機干預的實施操作過程中,卻並不崇尚或提倡過度的、全方位的過度干預。“過猶不及”,過度干預可能會導致危機向不好的方向轉化,甚至惡化,這是需要進行預防的。囙此,在危機干預中,必須講究三個“適當”原則。

一是,適當愛,防止過度的愛導致承攬過多,從而導致責任氾濫、溢出。

在個人心理危機干預個案中,諮詢師/干預者因為危機的緊急性、個案當事人的心理脆弱,特別容易想當然地給予過度的關注和愛。而在一些危機個案中,實際上有些個案只是想要一份適當的關注和愛,而如果諮詢師給予的愛和關注過多,就顯得不恰當了,可能會導致責任溢出,以致於導致“剝削”個案的心理情緒出現。

來訪者小T,主訴因幫男友還債,而欠信用卡等較大數額,造成生活、工作的巨大壓力,面臨心理崩潰,工作中多次出現情緒低落、哭泣等。該員工男友因工程投資失敗向其借款,員工囙此從信用卡借貸近100萬;現時每月需要還款數額巨大,感覺非常吃力;壓力大,失眠、壓抑等三個多月,並多次出現自殺了此一生的想法和念頭。

在本個案中,諮詢師干預時為她進一步澄清個人的責任,在事件中自己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出現這些問題的責任是在自己還是不在自己。當她認識到其實事件的根源不在自己時,她不再自責、消極,並積極應對今後的挑戰。諮詢過程中,干預專員給予了來訪者充分的理解,表達了集體或團隊對她的愛護。EAP心理干預過程中,對員工的心理進行了輔導,表達了組織各級對員工的關愛,並對借貸、幫助他人等給予了提醒和建議。當她明白了集體的關愛後,專員的角色則退後處理,不再過多“捲入”其具體的事件中。如果專員出於同情,幫助其還債,則是逾越了諮詢界限,是萬萬不可的,否則,並沒有起到危機干預和心理諮詢的引導來訪者成長的作用。

這就是愛的適度原則。

二是,適當放,防止過度的捲入導致界限不清,以免耽擱責任的最佳培育時機

在危機干預中,當來訪者逐漸明白問題和解决思路或方向後,專員應該適當放手甚至充分放手,讓來訪者發揮自我力量,獲得新的成長。不能貽誤來訪者成長的最佳培育時機。

來訪者小H,陸續通過自己的信用卡等途徑幫同事、朋友、親戚等一些錢款50萬左右,父母家人幫其還了約30萬信用卡,仍有10萬左右未還,正在陸續還款。員工表示,當天向朋友問還款之事,對方說“當時是你自願幫我的,那就要想到後果自負”,指望不到還錢,反而被怪責,覺得幫人還幫錯了,好心未得到好報;父母也責怪女兒不應該相信那樣的人。囙此,當晚的心情很低落、無助,並在朋友圈發佈疑似有自殺傾向的相關文字和圖片。

經瞭解,小H與父母家人的關係均不大好,家庭和社會支持系統均較弱。家人不理解,也無法給予心理支持,同時,債務人未不及時還款甚至有言語傷害,使其心理無法承受;此外,有的人對自己的私事即使有困難解决不了也不願意和同事或上級傾訴。員工心理較自卑,缺乏認同,內心極度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關注,囙此,當有人需要幫助時,並不去考慮自己的承受力,而去透支自己的支付能力,這是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在干預中,心理諮詢師對其相關情况進行了進一步的梳理和分析,引導她對自身能力的進一步認知,不超出自身能力去幫人,不能因為渴望他人肯定而盲目助人。在諮詢過程中,心理諮詢師同樣需要去明確自身站位,不能過度“捲入”當事人的具體事情中,幫助其解决債務更是不應該不可取。當來訪者明白了自身應該有的責任時,她當下的任務是培育自己的心智成長成熟起來,以更好地迎接人生更大的挑戰。

來訪者小Q,因為合同到期,鑒於其日常工作和績效表現,組織不再與其續簽契约。該員工家庭關係比較差,家庭支持系統欠缺。心理諮詢師對契约不續簽的溝通過程進行了指導,準備了談話前後可能出現的緊急情况的預案,設計了專門的談話和引導腳本,做好了談話後臨界狀態出現時的專人陪護。談話後的24小時為危機高關注期,安排專人陪伴,陪伴交流、吃飯等,引導員工關注當下和價值指引;之後繼續關注,員工逐漸願意交流,並到外地遊玩,員工情緒逐漸穩定,最後順便解除危機。

在本個案諮詢過程中,心理諮詢師同樣需要學會適當放手,在危機解除後,要讓來訪者自己前行,依靠自身的力量恢復個體力量。如果不放手,甚至替代陪伴等,則是過度干預,必然造成負面效果。

三是,適當收,防止干預的持續過度,進退不當,無助於被干預者的自我恢復。

來訪者小E是大二學生,因為與母親關係惡化,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心情“斷崖式”下跌,無法面對母親,也不敢面對家人。幾次夜深人靜時想到割腕了結自己。她站在樓頂上,哽咽著來電,希望有人溫暖她最後一刻。接到電話後,安撫、疏導、泄壓、傾訴等,一路下來,小E已經基本穩定情緒了。

在危機個案中,利用已有的經驗、知識去評估風險是第一步。之後再進行自殺危機確認。學者Metto認為最直接瞭解一個人的自殺危機的可能性,就是直接詢問其個人的自殺意向。這種工作手法特別強調在詢問時要針對事實、清晰及不具責備性。待小E情緒穩定後,再進行常規的干預疏導,直到危機解除。

小M則是個高一學生,因為與媽媽和學校老師發生衝突,而產生厭世心理。按照學校規定,學生不允許帶手機到課堂,但小M仍然突破規定,把手機帶到班上,因而被沒收,與班主任老師產生較大的衝突。課業緊張的她,與媽媽關係緊張,手機沒收後覺得沒有了人生的基本樂趣,找不到快樂的方向,因而幾次對老師說“我要從這裡(五樓)跳下去”,母親聽後嚇得幾乎腿軟,急需幫助。在本個案中,諮詢師需要瞭解基本的前因後果等基本情况,再分析危機的基本特徵和被干預對象的本質需求,再實施具體的干預諮詢,從而使來訪者獲得需要的幫助,順利渡過危機。

在此類個案中,要注意諮詢行為適當收回,防止干預的持續特別是持續過度,造成進退不當,無助於被干預者的自我恢復。諮詢行為收回後,要以適當的距離去退出諮訪界限,助力或推動來訪者提升自我成長和恢復。

徐凱文說:“對人來說最基本的需求還是親密關係。財富可以支撐脆弱的自尊,但是不足以讓我們幸福的生活,成就感也一樣。”

所以,針對親子關係危機的個案,最重要的任務是幫助來訪者恢復親密(親子)關係,並從中得到力量。

本文標題: 適當愛,適當放,適當收——從幾起心理危機干預個案說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51953497195
相关資料
從《黑鏡:方舟天使》解析成長環境如何影響塑造心理
自此,那些讓人產生生理應激反應的畫面、聲音在Sara的視覺中聽覺中變得朦朧一片。一日,Sara和阿公在家畫畫,阿公疾病突發倒地不起,危急中喚Sara打電話。Sara在這樣的隔離中長大,長成一個八九歲的靚女。心理醫生建議Sara媽停止使用這項
標籤: 黑鏡 育兒
兩性相處之道——如何將愛進行到底?
所以說,有時候,給對方給自己一個“特殊空間”真的很重要,這個時候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要學會自我獨處和欣賞,等到兩個人再次走到一起時,才能保留那份新鮮感。
標籤: 兩性 婚姻 戀愛 情感
事業、感情雙失敗,都是“社交障礙”惹的禍?
大學畢業後的五年間,你、我的人生際遇會產生多大落差?只是明顯感到,這五年,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已經被拉得越來越大了。公司新進了一比特前臺妹子,是自己愛慕的類型。所以,至今他還是處於事業、情感,雙停滯的狀態。職場上想要得到老闆的認可,卻又不敢像那
標籤: 社交障礙
從心理學角度談談:“做自己”
張德芬老師有一本書《遇見未知的自己》裡面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為什麼我們會常常不快樂,最終的原因竟是---我們失落了真實的自己。如何做真實的自己呢?那麼從這個維度來講,諮詢師也好,來訪者也罷,自我的成長就非常重要。案例一:葉女士,27歲,公司
標籤: 心理學 工作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