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專家支招:如何正確幫助患抑鬱症的家人或朋友?

首先必須識別到底是不是抑鬱症,是哪種抑鬱症?因為我注意到不少關於抑鬱症的文章,概念不清,只籠統談抑鬱症狀,也不嚴謹區分不同的抑鬱症,而有些症狀描述本身就有爭議,也並非為抑鬱症所獨有;有的症狀不同抑鬱症都有。如果不清楚什麼才是“抑鬱症”,如何做到正確的陪伴呢?那麼,如果家人和朋友抑鬱了,該怎麼辦呢?

一、抑鬱症的理解誤區

首先必須識別到底是不是抑鬱症,是哪種抑鬱症?因為我注意到不少關於抑鬱症的文章,概念不清,只籠統談抑鬱症狀,也不嚴謹區分不同的抑鬱症,而有些症狀描述本身就有爭議,也並非為抑鬱症所獨有;有的症狀不同抑鬱症都有。患者也是概念不清,比如來找我諮詢的來訪者,也說:“陳老師,我好像得抑鬱症了,你幫我看看”。其實有的根本就不是。如果不清楚什麼才是“抑鬱症”,如何做到正確的陪伴呢?

這一現象可能是心理學普及的過程中,一些本該嚴謹對待的專業術語,為了追求普及效果,忽略了其嚴謹性;有的是文章互相抄襲,根本就不仔細考證,以訛傳訛。所以,經常就會有人只要心情不好了,就說自己得了抑鬱症,抑鬱症好像成了時髦用語。這也可能有別的因素。比如抑鬱症在美國的大流行得於兩個因素:一個是上世紀60年代以來抗抑鬱藥的廣泛應用;二是J.WORTIS指出精神分析在美國製造了大量病人,這個病也是精神醫生製造出來的。這裡我結合許又新教授的《神經症》一書,其他的一些研究報告和個人工作體會做一個正本清源的簡單梳理。

二、抑鬱症的分類與識別

先說心情低落,抑鬱和抑鬱症的關係:不論輕重程度,抑鬱的必備心理特徵是心情低落,否則不是。從精神病理學看,如果抑鬱未帶來心理痛苦和社會適應障礙,就不能診斷為抑鬱症。持續時間也是必要條件,一般至少持續2周以上才够精神科診斷標準。根據許又新的簡易評定法,對心理痛苦程度和社會功能影響評估至少要考慮3個月的情况,低於3個月是不可靠的!比如有的人,有2個月情緒低落,但是他可以自我恢復,這個就不是抑鬱症,也不需要諮詢,而走長久走不出來才需要治療。無論怎麼鑒別,都建議去精神科診斷,同時在患者自我功能可以承受的時候,配合心理諮詢治療,這也是精神病學家所公認的:所有抑鬱病人,都需要進行心理治療。

抑鬱的表現有以下六個主要表現:興趣减退甚至喪失;對前途悲觀失望;無助感;感到精神疲憊;自我評價下降;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沒有意義,常有自殺念頭甚至行動。DSM5裡面的診斷標準加上了未節食的情况下體重變化顯著和睡眠狀況的异常,DSM5裡面對有的症狀描述還有爭論,比如失眠並非抑鬱所特有,這些只是作為參攷,具體的評定由治療師來綜合評估診斷。

對於評定量表的使用,也有質疑。許又新教授曾對綜合醫院37名各科醫生做調查,根據結果都够抑鬱症。但是儘管如此,他們工作仍然積極肯幹,有責任心,還參加業務英語學習班。他們“抑鬱”是因為職稱、薪水低、住房擁擠等,如果這些條件改善,他們一定心情愉快。許又新教授提出:精神科醫生不能做量表的尾巴。作為患者,我想也需要有同樣的態度!

下麵重點講抑鬱症的分類。嚴格意義上的抑鬱症分兩種:內源性抑鬱症和抑鬱神經症抑鬱神經症也稱為反應性或者心因性抑鬱症。如果是第一種,患者病前的人格是相對健全的,心理狀態正常,則是由於大腦皮層內的神經遞質出現問題,包括5-羥色胺等導致抑鬱,沒有現實不良事件發生,這樣的情况要吃藥治療的,就如同其他軀體部位患病一樣。而抑鬱性神經症患者,大多原來人格並不健康,缺乏自信和自尊(E.Kahn 1975),對人過分依賴和自我强求(P.Chodoff,1972),是容易心情低落的所謂抑鬱型人格者,抑鬱由不良現實事件激發,而這樣的情况,是必須要通過心理諮詢來解决,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對於抑鬱神經症診斷病程至少持續時間長達2年以上。而前述的2周和3個月的時間,則是適用於內源性抑鬱症。所以,必須有個區分,如果診斷失誤,我們可能把一個可治的病例變成不治之症(E.Jacobson 1974)。注意,有的抑鬱症狀是有大腦前額葉受損導致的,因為大腦前額也負責人類的情緒的管理,如果損傷,則會導致抑鬱類似的症狀,有興趣的可以閱讀:基於蓋奇的腦損傷研究,這是個非常經典的案例。

三,抑鬱症與藥物治療

大部分的抗抑鬱藥物,屬於一類稱為選擇性5 -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5 -羥色胺與保持情緒平衡,食欲,和運動、和自主功能等有關,所以抗抑鬱藥物可以通過調節這種神經遞質來調節情緒,但研究人員承認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持這一點。最近還有研究表明常見的抗抑鬱藥物可能極大新增死亡的風險。T.Brownish等採用標準化方法對50名住過院的抑鬱症患者進行7年追跡研究。結果是40%的對治療無反應,甚至惡化,其中6例自殺死亡;40%對治療有反應,但始終有輕微症狀,且持續社會功能不足,尤其人際關係困難;只有20%症狀完全顯著進步,甚至完全緩解。那麼,怎麼來解釋這種差异呢?以下的研究結果,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答案的參攷:

L.G. Kiloh等根據病人對治療反應與症狀統計相關區分,發現與丙咪嗪(作者注:抗抑鬱藥物)呈正相關的症狀都是有恰當人格的內源性抑鬱症特性,如精神運動性遲滯、沒有相應心因、體重下降等。與丙咪嗪反應呈負相關的症狀都是神經症抑鬱特徵的,如自卑、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歇斯底里等。這些研究綜合起來,服藥後症狀明顯好轉的則是內源性抑鬱症患者,無效或惡化的則是心因性抑鬱。正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如果不加選擇的處理,對於患者的家人來說,有的是因為無知,有的可能是想快速丟掉麻煩,有了“抑鬱症”的說法心理負罪感也輕些;而且可能有的醫生也無奈,讓他們拿藥走人,那麼多人等著開藥。

即便是神經症性(心因性)抑鬱症,如果症狀嚴重的影響到自知力水准,就要考慮先吃藥再結合心理治療。比如對於雙相障礙患者,即使是心因的,但是這樣的一個人,今天來諮詢時候欣喜若狂,下次來則萎靡不振,沒有穩定的狀態,心理諮詢也無法正常開展和起作用。也如同一個醉漢,神經系統被酒精抑制,大腦思考功能减弱,變的信口雌黃瘋瘋癲癲,必須要先醒酒,恢復神智後,才能做其他工作的。而在早期階段,唯有通過我前面講的心理疏導的方法,讓ta的內在心理能量回來,自然一切都會迴圈活躍起來的。如果對抑鬱和抑鬱症的知識瞭解了,對於心因性的抑鬱,心理諮詢一定要做的越早越好

同時對於孩子,我一般都會瞭解兩點:氣質類型和生活環境。氣質類型的鑒別對於瞭解孩子的情况也是極為有用。一般有四種氣質類型,也可以簡單理解,就是在內外向的連續譜系來看孩子在哪個位置;氣質類型一般是先天的,與遺傳和神經系統發育有關。作為生活成長環境則是考慮心因性因素,如果外部情况改善,孩子就好轉。

Mayer-Gross的研究報告結果表明:抑鬱症在童年期少見。因為兒童儘管容易由於小事而陷於嚴重心情低落,卻幾乎不發生持久心情改變。但如果外源的壓力持續存在,對孩子的心理創傷確是巨大的,比如長期生活在家暴,酗酒,爭吵的家庭環境中;而孩子無力改變這樣的環境,這種無力感混合其他負性情緒體驗,就會漸漸壓垮孩子,自殘行為都是無力應對後的自我攻擊!所以,在針對青少年的家庭治療中,父母是一定要先承擔起改變的責任,就需要和父母探討,他們要一步步怎麼做,做些什麼?

四,總結!

那麼,如果家人和朋友抑鬱了,該怎麼辦呢?首先做個排查。如果屬於內源性抑鬱,就需要去醫院治療,要注意一些排查。如果是第二種,你就要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你是怎麼看的?進行積極的內部對話。同時走出家門,走進社會是最好的管道;因為越退縮越低落。另外,我看到網上很多指導,也有患者以“過來人”的身份指導如何吃藥和調整,有的患者對於自己是什麼樣的抑鬱症都沒有弄清楚,這樣的指導可以拿來用嗎?所以,無論哪種抑鬱症,最好的管道就是要接受治療!

如果對我的分享有建議和想法,歡迎留言探討,有益的探討都會對真正的抑鬱症患者有幫助!

本文標題: 心理專家支招:如何正確幫助患抑鬱症的家人或朋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51752874239
相关資料
跟王菲學育兒:陪伴和尊重,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給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你花了多少時間,上了多少課,也不是你花了多少錢,為孩子做了什麼。話說,李天一的父母也沒少在孩子教育身上花大錢。學鋼琴,學唱歌,早年的李天一也很優秀,夢鴿和李雙江也都是知識份子,他們也知道如何去花更多地錢去接受最好的教育
標籤: 育兒 王菲 親子成長 家庭教育 早期教育 育兒教育
對父母寸步不離的“乖寶寶”,可能是分離焦慮
三四個月大的孩子,已經能够區分熟人和陌生人,並且對陌生人感到恐懼和逃避。分離焦慮來自孩子未發展的認知能力。哭鬧是分離焦慮的訊號。3個月到兩周歲,是孩子分離焦慮非常嚴重的時期。兩歲之後,分離焦慮會減輕。3歲時,當孩子能與其他人進行活動時,分離
標籤: 程程 分離焦慮症 育兒
《啥是佩奇》刷屏背後,是這個時代無數在外打拼人的辛酸!
一夜之間,一部名叫《啥是佩奇》的廣告片在朋友圈瘋狂刷屏了!片子內容看上去很簡單:留守老人李玉寶盼望兒子能帶著孫子回村過年,得知孫子最想要的過年禮物是“佩奇”之後,老人開始了尋找佩奇之旅。《啥是佩奇》瘋狂刷屏的背後,折射出這個時代無數在外打拼
標籤: 佩奇
象徵語言在心理諮詢中的應用
象徵語言是諮詢中常用的一種語言,也就是通過象徵的含義瞭解對方語言背後的真實意義。在諮詢過程中準確瞭解來訪者的語言象徵意義,才能瞭解來訪者的問題覈心,把握諮詢過程,到達諮詢目的。下邊就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象徵語言是古老的一種語言,也是我們牙牙學
標籤: 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