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避型女友,當她表現出回避型依戀時,也是她愛上你時

一直在學習回避型依戀人格,現實生活中感覺自己的女友也是這類人。但上次無意中聽到回避型依戀人人格似乎會轉變。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就是表示當她的表現行為是回避型依戀人格的時候,其實是無法真正的愛上對方,換句話說就是沒有那種心動的感覺?你能提供的影響,來自於,當她表現出來某種回避時,你在後續可以跟她談一談。

-=問題1=-

回避型依戀人格會不會轉變?一直在學習回避型依戀人格,現實生活中感覺自己的女友也是這類人。但上次無意中聽到回避型依戀人人格似乎會轉變。我想問問回避型依戀人格會不會轉變,或者遇到其他的對象就會轉變成焦慮型人格。如果是這樣的話,是不是就是表示當她的表現行為是回避型依戀人格的時候,其實是無法真正的愛上對方,換句話說就是沒有那種心動的感覺?是不是這樣?

回答:

當她表現為回避型依戀的時候,也就是說她愛上你的時候,這是她愛的模式。至於會不會改變,一看她自己想不想改變,二看你們的關係對她而言能否影響到她改變。第一種不需解釋太多,主要解釋一下第二種。你千萬別想著,“如果你愛我你應該會改變一下的”類似這樣的想法。反過來如果你愛她,你也應該理解她接受她不是?類似的想法會讓你們的關係陷入一種糾纏狀態,你覺得她該…她也覺得不平,為什麼是我該…所以,第二種的意思是,你清楚她為什麼這樣,同時發自內心接受她,而不是說想要她改變。你能提供的影響,來自於,當她表現出來某種回避時,你在後續可以跟她談一談。比如:我知道你當時這樣做,是因為…我理解…我在當時的想法是…為什麼我有了某個…反應…我實際是…想的,我實際的感覺是…做類似的澄清。抱著不改變她的想法(真正接受)跟她相處,她自己才可能改變。

-=問題2=-

問:焦慮型依戀人格怎麼自救?

最近瞭解了好多關於焦慮型依戀人格的文章

完完全全符合現在及以前的自己

因為我老是查他崗有不好情緒的時候總是惡語相向

分分合合四年

分開後沒有依戀對象感覺自己好了很多不會對小事太上心

最近重新和好這種感覺又回來了真的很恐怖

我知道這些都是我自己的原因我想改不想要這麼粘人可是控制真的太難了

他出去玩我就會極度不開心想給他打電話想給他發資訊但是他很明確跟我說過他在外面玩的時候不想回我資訊一旦他不回資訊我就戲精上頭

我告訴他我可能是依戀型人格他說我是想多了太閑了…

導致現在焦慮的時候不敢跟他說也不敢給他發資訊自己憋著但是我需要傾述顯然跟他是沒法溝通的….

所以我應該怎麼自救改掉焦慮型依戀!!

回答:

自救比較困難,沒有一個見證,所以容易自己以為自己清醒自己在做什麼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胡搞。若是可以自救,你現在就不會來這求救。就是因為自己沒辦法又控制不住又循環往復的焦慮不是。人格這東西,本來就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形成的,要改起來,痛!而人呐,第一本能是自保,所以痛了你就會回縮,然後改的動力就降低一分。要麼找一群類似的夥伴相互督促,要麼找一個分析家做長程分析。改變不易,真想改就得下苦功,畢竟付出和收穫不一定完全成正比,但是至少不會呈反比。

-=問題3=-

問:感覺自己很缺愛怎麼辦?

我是一個女生我之前談了幾個男朋友但都是沒有捅破關係的時候很喜歡他捅破了以後在一起不久就感覺對他沒有任何感情了甚至討厭反感我看過有類似於我這種情況的說是性單戀也有說是因為缺愛我發現自己很容易對一個男生有好感可能是因為一起打一次遊戲一起做某件事情就因為一點點小事就會幻想自己和他的種種我這樣是不是太那個啥了

回答:

你描述的情况和缺愛不符,真正缺愛的人,有一點就大感幸運,你這是過於自戀。這種自戀讓你無法在關係中維持下去,為什麼這樣說呢,現時你的自戀是希望什麼都如意,按照你所希望的發展,而關係呢,一旦建立就會發現很多事情,小事都和你實際的想像不符,這就比較打擊人了,作為常用的自我保護(自戀)這種管道,你對這種改動是會很焦慮的,為了避免焦慮,你回到了一個人的自戀狀態,這種自戀是自娛自樂的,也就是說,你是不敢愛,而不是缺愛。因為對你來說,愛的成本太高。談戀愛不光波及你內心的安寧,同時還擾動了你對自己的自我評價。

本文標題: 回避型女友,當她表現出回避型依戀時,也是她愛上你時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51025458698
相关資料
心理解析:從日常到“斯德哥爾摩”的距離
——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斯德哥爾摩效應”,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現象是頗為奇怪的。通過根據該真實事件的電影《熱天午後》,我們來看一看認同過程是如何通過“共鳴”逐漸達成“共識”的。“共識”不過是看到了“我以為”的對方,實際看到的對方,不過
標籤: 斯德哥爾摩
從心理角度解析:除了成功,我們沒什麼可做了嗎?
在上文中,男子把自己和錢進行了比較,顯然,錢對他而言是更重要的。在此他迷失了,當他沒掙到錢後,他自己相應的價值也消失了。當我們把錢看得比人重時,也就意味著我們接受了把自己“物化”。上文中的男子便是如此,當自己沒錢了,似乎顯得自己也沒有什麼用
標籤: 違法犯罪
蘇家人,總有一個是要病的。
《都挺好》大結局啦,這結局顯得有些倉促,蘇爸患病,明玉辭退那麼好的工作去照顧蘇爸。故而明玉只是太渴望家庭的溫暖了,當她有機會可以回歸家庭時,工作、獨立、都顯得不那麼重要,甚至可以捨棄都要去回到蘇爸身邊。
標籤:
搞個人崇拜不?是真的在流浪的那種!
抖音上“流浪大師”走紅了,一個20年致力於垃圾分類的男人。人們蜂擁而至去請教他,不過是因為內心有種强烈的“垃圾感”,找一個20年專業分類垃圾的人士請教,其寓意在於希望自己內心相應的與“垃圾有關”的感覺被歸置歸置。所以,人們通過這種管道從自身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