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教孩子怎樣面對無常

2018年6月28日中午,上海徐匯區的世界外國語小學門口,一男子持刀砍傷3個孩子和1個家長。當天,恰值學校的畢業典禮,典禮照常舉行。是“維和”的需求?然而在殘酷的現實提供心理成長契機的時候,學校和老師選擇了回避,他們擔心一旦公佈了實情會帶來無法掌控的恐慌局面,為了避免出現倉皇失措的場面,學校選擇遮罩與維和。

2018年6月28日中午,上海徐匯區的世界外國語小學門口,一男子持刀砍傷3個孩子和1個家長。當天,恰值學校的畢業典禮,典禮照常舉行。一比特家長在博文中寫到自己在回家的路上向女兒講述了這個慘案,告訴女兒“這就是生命,充滿無常”,並提出如下深思,為什麼我們總是那麼害怕,即使客觀的說出發生了什麼也那麼難?我們想讓我們的孩子,面臨天災人禍時,第一反應是什麼?是“維和”的需求?還是對生命最質樸、最本能的關注?慘案發生的時候,學校和家長到底應不應該和孩子說?怎麼說才好呢?

一、“維和”是規避內心碰觸到無措的礁石

我們不敢讓孩子在第一時間瞭解到突發慘案,是出於對孩子的無私庇護,擔心孩子承受不了而造成創傷。首先作為成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保護孩子無可厚非,但如果是老師對待學生也採用此行為方法就欠缺妥當了。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為了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我們不斷的在各科學業上設定稍高於學生現有水准的考題,幫助他們一次次重繪自己的記錄,為成為更好的自己而經受千錘百煉。然而在殘酷的現實提供心理成長契機的時候,學校和老師選擇了回避,他們擔心一旦公佈了實情會帶來無法掌控的恐慌局面,為了避免出現倉皇失措的場面,學校選擇遮罩與維和。

二、信任危機切斷了共建和諧的橋樑

促使學校採取遮罩行為,追本溯源還是信任危機。學校不相信學生能承受住生命的隕落和世事的無常;學校不相信家長在得知實情後能幫助安撫學生,他們甚至擔心家長會指責學校的安保問題進而引起更大騷亂,所以校方在事後用信件的管道草草公佈和截止此事;同樣的家長也不相信孩子對慘案的承受能力,選擇在兩個人安全的環境中面對此事;家長同樣不相信學校能以權威的身份當即處理好此事,選擇回家默默等待學校的後續音信。在這種信任危機的微妙關係中,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選擇了當下沉默,不提不碰、不了了之。

那麼如何做會更好呢?

一、遺憾可補,抱憾不遺

畢業典禮不能如期舉行給學生帶來的遺憾很快就能平復,但是錯過對同胞親朋生命的關愛所帶來的遺憾會成為長久的影響。就此次事件為例,學校可暫停典禮的一切事宜,由老師們教授學生祈禱與默哀,並請家長、孩子共同完成祈禱與默哀。

二、化危為機,協同家長共同提升學生應對天災人禍的能力

不諳世事的學生在面對突發事件會恐慌,但是為人師為人父母的成年人無論再怎麼恐慌,都要在孩子們面前表現出鎮定,起到榜樣作用。

就此次事件為例,學校可向家長提出如下說明:

1、接下來我要宣佈一件事情,需要在坐的家長和老師們以成年人自控力和對於孩子的責任心來保持鎮定和冷靜;

2、回憶幾種你們日常用來安撫孩子負性情緒的方法;

3、盡可能多的擁抱孩子,給予他們溫暖和愛。

三、為孩子撐起降落傘,無論遇到怎樣的危機都會全力保護他化險為夷

對於突如其來的慘案,因學生的個性不同,有的學生會立即出現不良的情緒反應,家長和老師要給予他充分釋放情緒的時間和空間,陪伴其左右給予其安全感和力量,做他成長的堅實後盾;有的學生可能會滔滔不覺的詢問事件經過或前因後果,此時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耐心的傾聽和細心講解,這正是學生緩解消極情緒尋求成長的契機;有的學生可能沒有立即出現不良的情緒反應,還處在懵懵的狀態中,這不代表他繞過了慘安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是滯後反應的表現,對於此類型的孩子,家長和老師需要多留心學生的表現,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陪伴。無論是哪種類型的表現,學生都有可能在事後的某個時候反復出現對此事件關注,家長和老師不要擔心學生是陷入其中無法自拔,這正是我們幫助他們成長和療愈的契機,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構建出應對能力。

總之,面對學生,我們任何角色的成人都需要報以信任的態度,相信他們能承受並應對好危機;同樣對於我們成人,也要報以相互信任的態度,相信我們彼此有責任且有能力為成就學生而激發出信任和潜能。

資料標籤: 學校
本文標題: 生命教育:教孩子怎樣面對無常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50999495422
相关資料
追求彈幕,是愛上了它帶來的愉悅感
自2008年3月彈幕功能首次進入國人的視野至今短短的八年時間,彈幕經歷了從初興時的否定排斥到一些視頻網站的點水嘗試再到今時今日的爭相追捧。大到影院、晚會,小到手機陌生來電都有彈幕的身影,彈幕這個新興功能何以會如此神迹般的被福斯所接納與認呢?
標籤:
微信朋友圈你玩對了嗎?
如今,微信的存在大大方便了人們之間的聯系,可以與許久未見的朋友聊聊天;在同學、親友的微信群裏發段語音;朋友圈裏分享一下即時所見所聞;給別人發的照片點個“贊”、留個評論;仿佛若很久不在微信上與人聯系,還會感到絲絲孤寂。“朋友圈”正悄然改變著現
標籤: 朋友圈
聚焦藝員之腹竟為哪般?
為什麼藝員的肚子會那麼受人關注?不論是高圓圓、張靚穎、周迅這些已婚未育的藝員,還是王菲等生過寶寶的,只要她們一出現,媒體關注的焦點多數都聚焦在她們有沒有懷孕上面?到底是娛記個人有此偏好還是為了迎合讀者的需求呢?正是這其中的過人之處將藝員與普
標籤:
心理解析:為何在關係中,改變自己就夠了?
當她被問到“你愛你自己嗎”這樣的問題時,她停止了對先生的控訴,一時啞然。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將她拉回到當下,開始與自己交流。其實每一個有關係課題的朋友,都可以靜下來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它對你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情緒pause鍵。親愛的朋友,當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