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的存在讓世界色彩斑斕——讀《肯定性諮詢法》有感

存在即是美好的。前面鋪墊很多,讓我們瞭解到很多同志的文化,到了書中的重點,肯定性諮詢法,這個方老師獨創的諮詢方法。方老師認為,諮詢師的價值中立原則應建立在人類共有的價值觀基礎之上。

存在即是美好的。

方老師很客觀地闡述了同志的現象,存在已經很久,也將繼續存在下去。“討論同志是先天還是後天的,還是對其的歧視與病症化,反思大家為什麼不討論異性戀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呢?”這個反問得很好,先天後天的辯論沒有必要,就好像異性戀一樣,這是一種自然的存在,婚姻不是阻礙這類群體存在的阻力,很多人選擇不結婚,也有些選擇形婚,從大的社會角度來說,這無所謂符不符合主流的價值觀與否,而且進一步說所謂的主流價值觀是什麼咧?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對於食物和性的生理需求是人的需求的根本。性不是一種和身份聯系起來的權利,而是人作為個體與生俱來的人權。性少數者自主選擇自己的情欲與情愛對象,這是基本人權的組成部分,他人無權干涉,更無權通過種種途徑要求其“逆轉”。

同志群體被污名化後,那麼這個群體內個體身份中被污名化的部分就超越了其所有其他的特徵和品質,他人主要是根據其被污名化的部分來對待個體的,而且會導致敵對行為(來自主流社會和來自群體內部都有),身份受限、排斥、歧視、權利和資源减少,價值觀和態度被內化為自我厭惡、即使表面自我接納的個體可能也有揮之不去的自卑感。每個孩子都會有內化異性戀主義的過程:意識到自己非異性戀的時候,為了保護自我不受威脅,同志少年會有意無意地修改自己的行為和想法,使自己合乎異性戀主義的期待。

提到同志被誤解的現象,不止是我們國家,世界各個地方都會有這樣的現象存在。世界各國對同志態度不同,現在仍有同志判刑的國家,嚴重的處死刑的國家有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茅利塔尼亞、奈及利亞、蘇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葉門。

書裡也提到酷兒理論,酷兒理論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西方火起來的一種關於性與性別的理論。建立在女性主義的基礎上,與父權理論中二元性別理論不同的理論。它起源於同志運動,但是,很快便超越了僅僅對同志的關注,成為為所有性少數人群“正名”的理論,進而,成為一種質疑和顛覆性與性別的兩分模式,“人的性傾向是一個流動的過程,不是僵死的狀態。”但是,這個理論遭到一些同性戀者反對,認為可能會給試圖治療同志的人提供藉口。然而自己改變和被强行扭轉是兩回事,他人依舊沒有權利要求改變。這不錯,如果承認性取向是可以流動的話,那麼就相當於說異性戀也可以變成同志,但是在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非常非常的少。

有同志的存在,就會有反同志的存在,更甚的是,接受不了的人們,還企圖用各種方法去扭轉性傾向,方老師在課堂上也說過,世界上沒有一個成功扭轉的例子。扭轉治療所謂的修復男性氣質或女性氣質,是一個充斥著父權思想以及强化父權制社會男尊女卑性別等級秩序的過程。

西方研究表明,有三個變數是個體尋求扭轉治療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宗教取向、同志身份發展程度、內化的同志消極資訊。宗教,分內在和外在宗教信念者。內在取向者會面臨更多困境,如下:

1自己對同志、雙性戀持有歧視的態度。

2宗教負罪感。

3對被教區排斥和對永恆的詛咒的恐懼。

同志身份發展程度,較成熟的同性戀者可能發展出一系列的應對機制,比如社會支持小組、較高自尊水准,來管理自己的邊緣化身份。內化的消極資訊是最終的决定性因素。之後的各種例子表明,縱然列出了那麼多影響因素,試圖去影響或扭轉,都沒得到實現,確實是可悲,也可憐那麼多被治療的人。

對同志存在、污名化、罪名化,到去病理化,到現在慢慢被接受的存在,經歷了漫長的歷史,而對於這一現象的存在,能為之做諮詢的歷史更短之又短。

老師在書裡寫了,中國同志心理諮詢理念的演變,也描述了心理學之外的同性戀研究,比如影視作品等,國內第一個同志題材電影劇本-王小波《東宮西宮》、王小波與李銀河合著《他們的世界》、李銀河《同性戀亞文化》、張北川《同性愛》(國內第一部全面討論同志問題的學術著作),CCMD-3還存在許多問題,傳統父權文化影響重。社會對同志的接納也通過多元的元素在表達,進展是緩慢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方向是正確的。

前面鋪墊很多,讓我們瞭解到很多同志的文化,到了書中的重點,肯定性諮詢法,這個方老師獨創的諮詢方法。

我們需要先認識下肯定性諮詢法,它的前提條件,諮詢思路、框架,適應的症狀等。前提條件包括:

1、不要假定所有來訪者都是異性戀;

2、將同志看作是有很多優勢的人;

3、賦權對方自我决定,支持同志來訪者自己决定何時、向誰出櫃;

4、關注健康而不是病態;

5、避免指出來訪者性傾向的成因,意識提升,鼓勵他們檢驗恐同對他們生活造成的影響。

方老師認為,諮詢師的價值中立原則應建立在人類共有的價值觀基礎之上。恐同、歧視和排斥同志是主流社會對於弱勢群體的壓迫和權利的侵犯,對於這種壓迫我們並沒有任何理由依然保持中立。總得來說,肯定性諮詢法幫助來訪者找到一種安全地帶,在這個區域,來訪者樂於探索其性欲望和對同性他人的感受。但是也有學界有關人士對肯定性諮詢法的顧慮,說諮詢師對目標有所期待,將來訪者接受其性與性別少數身份當作諮詢最終目標,沒有給來訪者留下探索其性傾向的空間。

方老師也為我們如何成為一名肯定性諮詢師提供一些準備建議。

1、瞭解相關政策、制度、法律方面的問題;

2、時刻掌握性與性別少數個體的研究與實踐的最新資訊;

3、瞭解如殘疾、少數人種與性與性別少數個體面臨的特殊問題;

4、充分瞭解所在地區相關組織的網路支援、互助團體社區主動尋求相關技能培訓,探索驗證自己對多元性傾向的感受;

5、對自己所具有的權力以及自己如何運用這種權力强化來訪者的消極權威資訊保持警覺,主動承擔其教育其他專業諮詢人員的責任。

明確了前提條件後,諮詢師首先需要自我成長,方老師給出了三點建議:

1、探索異性戀假設。自我反思,為什麼自己沒“成為”同志;初次與某人見面,多大程度假設他/她是異性戀;對於由同志撫養的孩子,第一反應是什麼……

2、探索異性戀特權。自我反思,我的異性戀關係是如何被鼓勵的;曾為自己的異性戀身份做過辯護嗎;有人要求改變我的性傾向嗎;是否因為是異性戀被毆打……

3、探索異性戀身份的發展。第一次被异性吸引;有無被同性吸引過;異性戀身份如何影響你理解一個人認同自己的性與性別少數身份的……

當諮詢師自我成長能接納這一切時,可以跟隨方老師給我們提示的肯定性諮詢法的實施,包括三個步驟:

1、宣稱為一名性與性別少數肯定性諮詢法的諮詢師;

2、接受自己異性戀主義者和反異性戀主義者的雙重身份;

3、瞭解性與性少數個體、伴侶、家人所經歷的壓迫。

同時需要表明自己支持的立場:

1、使用非異性戀規範的語言詞彙,如伴侶,而非老公老婆,避免異性戀假設,可以建立一種敘事立場,來訪者充分講述自己的故事,而不受諮詢師有關假設的煩擾;

2、營造對性與性別少數友好的氛圍,如掛彩虹旗,擺放相關雜誌、書籍、社區資源資訊等;

3、解構異性戀主義對來訪者的影響:不要將產生的問題歸結為個人病理性,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可能是整個社會結構的病理化導致的。

隨後的章節裏,老師帶我們探索了利用肯定性諮詢法在身份認同、出櫃、性生活、伴侶暴力、職業發展、物質濫用等方面的運用,讓我能有更清晰地脈絡與思路,如何運用這些方法在不同的案例情景中的運用。肯定性諮詢法不僅批判了主流心理諮詢中針對性與性別少數的態度,也批判了文化中的“恐同恐跨”。簡言之,肯定性諮詢法,是在去污名的基礎上,幫助性與性別少數者自我悅納,並且處理可能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

資料標籤: 異性戀
本文標題: 多元的存在讓世界色彩斑斕——讀《肯定性諮詢法》有感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50787830999
相关資料
總以打工的心態,你就先輸了
學弟小楊,是一家橡膠公司的銷售員,工作上勤勤勉勉,平時也挺為客戶著想。一個星期後,財務同事做賬時才發現漏了這筆款項,於是找小楊解釋是自己的失誤,讓他幫忙去跟客戶解釋,趕緊把錢收回來。最後這筆款由小楊的經理出面,主動上門向客戶道歉,解釋清楚原
標籤:
老闆不重視培訓?不存在的,只因你忽視了這點
為HR,你有沒有經歷過這種情況:拿著培訓費用預算去找老闆簽字審批,老闆看了半天都沒落筆,然後冷不丁問一句:“要花這麼多錢?你搞的這些培訓究竟有沒有用?”不過好在HR自愈能力都很强,被否了後還會自我安慰一句:那是老闆不重視培訓,我有啥辦法?
標籤: 培訓效果評估
《知否》大娘子王若弗,為何讓自己的婚姻變得越來越糟?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正在熱播。以五品官盛紘一家的家事為線展開了一幅北宋時期婚姻文化畫卷,在讓我們現代人感歎古人的三妻四妾的不平等夫妻關係的同時,也為現代婚姻提供了一點啟示。大娘子王若弗出身名門,其父親是配享太廟的內閣大學士,出身高貴,對
標籤: 婚姻 知否 兩性
感情中,誰做第一個開口的人?
小張最近相親了一比特男士,雙方感覺都不錯,第一次見面相談甚歡,雙方加了微信,回家以後,男士還發了微信,非常體貼地問候小張是否已經安全到家。接下來幾天,男士每天都會發微信,跟小張聊上一陣子,聊得很投機,小張感覺自己遇到了對的人。感情中在意誰先
標籤: 婚姻 情感 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