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可以說,一切科學研究,甚至不那麼科學的研究,都離不開邏輯。
我們心理學也不例外,大部分研究都是建立在盡可能嚴謹的邏輯之上。合理情緒療法,更是強調邏輯的力量。蘇格拉底先生的“產婆術式辯論”,基本上就是建立在邏輯的基礎上了。如果邏輯能力不强,能够成為一名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嗎?
這一篇,作者通過研究“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來帶領大家見識一下邏輯之美。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因果困境想要表達的是一個“到底是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雞生蛋,蛋生雞,到底誰先出現在這個世界上,是雞還是蛋)的問題。這個雞與蛋的問題也常常激起古代的哲學家們去探索並討論生命與宇宙的起源問題。
但作者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哲學問題,應該是一個邏輯問題,最最接近的,也是一個生物進化問題,或者神學問題——當然這句話本身也是一個邏輯問題。
我們倒著說,神學問題:就是上帝或者神,創造萬物,那他樂意先創造雞,就先有雞,樂意先創造蛋,就先有蛋。
生物進化學:進化肯定是在下一代進行的,一個已經誕生的生命,只能學習,不能進化了。囙此結合邏輯,肯定先有蛋。過程應該是這樣,世界上從沒有雞也沒有蛋的時刻,某一個生物在繁衍時,進化了,生出一個蛋,蛋被孵化,然後有了雞。舉例來說,我們人類在繁衍時,也會出現差錯或者說進化、退化現象,比如六指孩,兔唇孩等,但不會有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從五指變為六指。
純粹邏輯學是這樣,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是一個概念定義的問題。也就是說,看你對雞和蛋,這兩個概念怎麼進行定義。大體上,有這麼兩種定義管道:1、定義蛋:孵出雞的為蛋;2、定義蛋:雞生的為蛋。如果按第一種定義,那麼先有蛋。按照第二種定義,先有雞。
如果你去定義:雞生的為蛋,而且孵出雞的為蛋,那麼你就犯了一個定義上的錯誤。舉例說明,如果你定義a,同時定義a>b,然後確實會得出一個衝突的結果。只是“雞生的為蛋,而且孵出雞的為蛋”的衝突性,沒有那麼大而已——更準確的說,大部分時候都是不衝突的。
怎麼樣,是不是很有意思?跟我一起喊:我愛邏輯學!
(侵權聯删,轉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