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以往的諮詢中,我總是會遇到“自我懷疑”的求助者,他們有著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社會地位,不同的生活經歷,但是都無可避免的會懷疑自己。
有剛剛報完志願的高中生問我:“陳老師,我報了師範專業,但是很惶恐,萬一以後不喜歡做老師,要怎麼辦呢?”
有剛剛進入職場的女孩問我:“陳老師,現在我做的工作自己很喜歡,但是我不確定它是不是能成為長久的安身立命的本事,我要不要再發展一項別的技能,做個斜杠青年?”
也有看起來兒女雙全、事業有成的來訪者說:“我現在的生活看起來美好如意,但是全靠我一個人的收入死撐,萬一我哪天也被裁員了,到時候我該怎麼辦呢?”
這些來訪者的訴求,這些困惑每一個都那麼不同,但歸根到底,都是內心深深地“自我懷疑”引發了一連串的擔憂。
不相信自己的選擇會從一而終的喜歡;
不相信現在的工作會讓自己獲得長久的生存能力;
不相信自己有能力一直讓家人過上質地優良的生活。
……
我們每個人一生都需要經歷無數次的自我懷疑。即使今天看起來一切都非常美好,但明天永遠是動態的、可變的、無法預料的。就好像有一句話說的,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個會先到來。
這或許就是人類的特性,上學時,懷疑試卷上的答案是否準確無誤;工作了,擔心自己無法永遠熱愛某一行業;結婚了,懷疑自己身邊的人是否能够共度一生;到了中年,懷疑這一生是不是就要這樣度過了;等到老了,懷疑自己的子女是否可以善待和贍養自己,等等等等。
我們永遠不安著,永遠懷疑著,有些人選擇在懷疑中原地停留,留在懷疑中,但也有些人選擇一邊懷疑,一邊往前走,用生活本身給所有的懷疑一個最扎實的答案。
關於“自我懷疑”,可能有些人會說:這是因為你不够自信,這是因為你缺愛,這是因為你沒有安全感,所以,你要勇敢起來,相信自己,甚至可能網上也有很多的文章教你如何擺脫“自我懷疑”,但我想只想說,坦然接受自己會產生“自我懷疑”這樣的念頭,因為自我懷疑是人的常態,未來的確有太多的未知,而面對廣大的世界,我們也常常覺得自己微不足道和無能為力。
所以,很多“我該怎麼辦?”這樣的問題我很難去回答你,替你解决,但是我希望,當你又產生懷疑自己念頭的時候,你可以不要懊惱的說,為什麼我總是產生這些消極的想法?為什麼我就是不能自信一些?為什麼我要自尋煩惱?
這個時候,請不要自責,人應該有危機意識,人會“自我懷疑”是人的天性。這件事本身是沒有錯的,可以打破這種念頭的管道就是去試、去行動、不要怕犯錯。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我們無力封锁,但是我們可以把一些可控的因素去做好就行了。
人其實就是在自我懷疑和自我肯定中不停的拉扯,然後長大,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