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情為何物——寫在《婚姻故事》觀影後

不用隔著悠長的歲月,對於《婚姻故事》中的查理和妮可而言,離婚經年,足矣。一段感情由盛轉衰,就像目睹一朵花從開放到零落成泥那般令人唏噓感慨,會讓人很想探尋一下“究竟情為何物”?但是,查理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走成今天的樣子。在查理心中,他的生活毫無疑問是圍繞著排名第一位的事業運行的。

假使我又遇見了你

隔著悠長的歲月

我以何致意?

以沉默,

以眼淚。

——拜倫《春逝》

文/曹懷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不用隔著悠長的歲月,對於《婚姻故事》中的查理和妮可而言,離婚經年,足矣。

一段感情由盛轉衰,就像目睹一朵花從開放到零落成泥那般令人唏噓感慨,會讓人很想探尋一下“究竟情為何物”?

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探究戀愛的本質,也許我會將它大致理解為需要與投射的產物。

我們每個人內心都有著强烈的對親密連結的渴望,也都會有一套屬於自己的依戀模式。我們在外部世界中努力尋找符合內心劇本的男/女主角,一旦找到有類似特徵的人兒時,便會對他產生關注與興趣。對方越符合劇本,或自身內心需要的强度越高,這種關注與興趣就會越强烈,也就越有可能產生理想化的投射。

所謂理想化的投射,便是不自覺地將眼前人想像得特別可愛完美,而忽略了他的種種缺點。在最初的熱戀中,我們每個人都會陷入理想化投射而不自知。

查理和妮可最初也經歷了理想化投射,他們都曾寫過一段文字描述對方在自己心裡的樣子,從那些熱烈的肯定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理想化投射的痕迹,同時發現當時兩人性格相輔相成——查理主導,妮可跟隨。他們都是善良的人,是真的深深愛過彼此。

但是,查理從來沒想過自己會走成今天的樣子。這個出身於偏遠鄉下、缺少父母關愛的窮孩子,憑著自己的天賦和努力一路向上打拼。從導演到戲劇公司創始人,從名不見經傳到登上百老匯舞臺,從被人視為怪胎到榮獲麥克亞瑟天才獎,每一次得到都出乎他的意料,但也更堅定了一點他的自尊與自信。

他很努力,極其努力地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能力的强者,因為在他心中,“能者掌控,弱者受控”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無論對人還是對事都是一樣。在他離婚前的三十多年人生中,這一信條自如地運轉著,幾乎從未受到過挑戰——直到他拿到那紙律師起草的離婚協議書。

同時,生活也不是妮可曾經所想像的那個樣子。如果說查理一直是冷靜清晰地走在自己設定好的生活軌道上,那麼妮可則是不停在靠本能尋找前路

當她成為一個受人喜愛的電影明星,有一個令人豔羨的戀人時,她卻感到“自己有一部分像是昏迷了”。囙此,當這部分昏迷的自己被查理的天才震醒時,她毫不猶豫地選擇和查理在一起,從電影行業急轉彎上了戲劇的道路,並且很快地又讓自己從女孩滑進了母親的快車道。

妮可一直習慣靠他人的眼光來確認自己的存在,憑他人的認可來肯定自己的價值——直到她發現查理記不住她的手機號。

查理和妮可是怎麼從當初的甜甜蜜蜜走成了今天這道令人痛徹心扉的軌跡線?

答案是:妮可變了,但查理沒變。

人都會受生活環境的影響產生改變,但每個人被影響的管道和改變的程度大相徑庭。

查理一直是個相對更“生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比起妮可,他更不容易被外界環境所改變,也許這也是他能够專注於探索自己內心,最終激發出自身天才的重要原因。

但這把雙刃劍的陰暗面是:他難以體認並照顧到親密伴侶的感受與需要。

在查理心中,他的生活毫無疑問是圍繞著排名第一位的事業運行的。他是個戲劇導演,他的目標是把戲演進百老匯,他娶了個很有表演天賦的妻子,他的家庭作為一個整體共同為事業而奮鬥……在他的思維邏輯中,每個人理所應當要配合著他朝著事業這個終極目標進發。

但是,妮可也有自己的需要和夢想。

是的,一開始妮可確實沒想清楚這些,所以她才會深深愛上很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的查理。人總是會被自己沒有但卻深深渴求的特質所吸引,就如飛蛾撲火一般。但在九年的婚姻中,妮可從這段關係中不斷得到滋養並努力學習,她逐漸開始有了越來越强烈的自我意識。她不想再只是作為查理的附庸,按他的期待來佈置房間、安排生活,不想再年復一年地等著由他來幫她實現自己的導演夢,她想要親手證明自己的價值!

如果這個時候,查理能够理解到妮可的需要和夢想,意識到婚姻是兩個人的事,需要同時兼顧到雙方,那麼他就有可能及時改變自己的觀念,更好地與妮可磨合。但是,他偏偏是個生活在自己世界裏的人,在潛意識裏固執地堅決不肯接受現實,同時希望外界能够理解並配合他的期待。他一直無法接受律師的建議,一廂情願地認定法庭就該認定他們的家在紐約,這正是他盲目自戀的精准體現。

如果是在以前,內心力量不足的妮可也許會繼續被他“洗腦”,認為是自己的想法有問題。但回到加州後,在一干朋友和律師的幫助下,她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查理的自戀與強詞奪理。她的心也越來越冷了下來。妮可是個那麼溫柔體貼、時時為他人著想的人,一開始她還心存歉疚,可看到查理那些任性傷人的行為,她不可避免地變得越來越冷漠且不耐煩。最終在開庭後,兩人爆發了一場驚天動地的爭吵,極度傷人的話噴湧而出,讓彼此看到了那個最不堪的自己。

是人變了嗎?是不愛了嗎?是因為不愛了所以原形畢露了嗎?

我想,這樣的歸因太膚淺。

人是一種很複雜的動物,愛情也是一樁神秘莫測的存在。每個人都有很多面,既善良又邪惡,既溫情又自私。當兩情相悅、需要得到良好滿足時,我們會傾向於展現那個更富有能量的自己,可當自尊受挫,內心的渴求無人回應時,我們便會因連結的斷裂而心生失望與憤怒,並將它指向那個本應滿足我們的人:“你怎麼可以這樣傷害我?你這個混蛋,我恨透了你!”

這樣的指責貌似合理,但實際上,有誰理所應當要按我們的想法行事,滿足我們的渴望呢?我們的內心其實也明白這一點,但當時就是沒法把豎起的尖刺放下來,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

我們看似在強悍地攻擊,其實,是在脆弱地呼救。

但那時,我們不懂。

我們只知道像孩子那樣狂哭亂叫著要別人服從自己,按自己的想法來。

最終,現實讓我們遍體鱗傷、鮮血淋漓。

這是人生的至暗時刻,是誰都不想回憶起的慘澹光景。

片中,查理以一首即興發揮的歌曲,唱盡了自己對妮可愛恨交織的複雜感情。可以想見,在接下來的日子中,他需要多少勇氣和力量來慢慢消化這樣强烈的情緒。

但當他終於走出了這一步後,深刻的改變也悄然降臨到了他身上。他意識到了自己身為一個父親,不應該一味地逼迫孩子遷就自己,真正負責任的做法是尊重孩子的感受與意願。於是,他爭取到了一個來加州工作的機會,結束了與孩子的千里之距。

也是在此時,他終於有能力讀懂妮可那段文字中對自己的深情:她從一開始就真正看到了他,而那時他眼中的她,只是承載他需要的工具罷了。

當想明白了這一點,他也終於懂得了她最後那一句“我永遠不會停止愛他,但現在這一切再也沒有了意義”,有多麼絕望。

此時,唯有沉默,唯有眼淚。

人生憾事,莫過於此。

資料標籤: 戀愛
本文標題: 究竟情為何物——寫在《婚姻故事》觀影後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16632291950
相关資料
生涯轉型|35歲厭倦了現時的工作,轉還是不轉?
會計老張工作10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工作業績良好,經常獲得上司的好評。但,日復一日的工作使得他對工作的新鮮感逐年下降,他不願意再從事會計工作,希望未來有更長遠的規劃,希望找到屬於自己的覈心使命。35歲左右的年紀對一個人來說,正是成家立業
標籤:
親密關係中----與家人的邊界感
自己的事,只能自己做,不要托附他人;別人的事,只可以尊重和接受,不要强加干涉,也不應該干涉;不僅如此,有一天,也有了孩子,於是他或她帶著模糊的界限感開始與自己的孩子互動。所以,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別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也不要侵
標籤:
父母加油站之十四:孩子青春期,家長必備三個品質
之前的文章討論了在各種不同場合與青春期孩子打交道的特點和注意事項,那麼,有沒有什麼普遍性的在任何時候家長都需要具備的特點呢?當然有,我們從三個例子來看。A同學,高二,從高一開始非常不好管。因為一直是媽媽管孩子多,所以這時候家人埋怨,自己也很
標籤: 親子成長 青春期 家庭教育 育兒 早期教育
過年親戚的“花式關心”,你經歷過嗎?
但是,一想到要面臨七大姑八大姨的花式關心靈魂拷問,也讓春節歸家一族心肝顫抖,步履蹣跚。以“關愛之名”問這問那,涵蓋範圍之廣,當代青年無人倖免。親戚總愛動不動“靈魂拷問”真的是想大過年誠心添堵麼?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