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春天,一點也不溫暖。
叫囂經濟蕭條的輿論甚囂塵上,肉眼可見的裁員正在發生在很多人的身邊。拿我身處的地產行業來說,50%甚至以上的大比例裁員正在血雨腥風的展開,在我十幾年的HR從業經歷裏,這次來勢之兇猛,裁員力度之大,都比較少見。
對大多數人來說,裁員是一件殘忍而痛苦的事情。
對很多職場新人來說,裁員給他的是職場的第一次重擊;一比特剛從985名校畢業的大學生,在被裁員時跟我告別說:“M總,我一直對自己很有信心,可是今天被裁掉了,我一直自認為很勤奮也還算得上優秀,但現在我對自己產生了懷疑……”
對於事業正處於上升期的人來說,裁員就像180度的急轉彎。有比特前同事,剛剛被晋昇為公司高管,結果疫情之後名字被加入了裁員的名單。這種逆轉也讓他陷入了自我懷疑和對未來的迷茫,對公司也不無責備。
對於很多在公司服務多年的老員工來說,裁員是一種被親人傷害和拋弃的痛。很多在公司工作超過5年,甚至十年、十幾年的員工被淘汰,在解除合同的談判中往往情緒非常的激動。我其實特別能理解那種感覺,是“背叛”的味道。
對於很多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來說,裁員更意味著不知道明天的糧食從哪裡來。怎麼去面對辛苦操持的妻子、懵懂無知的孩子、永遠操心的父母,是一個被裁掉的中年男人,晚上躲在車裏抽烟的那三分鐘思考的問題。
在經濟下行之勢迅猛來襲的現在,裁員成為了很多人頭頂懸著的一把刀。什麼樣的人最容易成為被裁員的對象呢?
第一類,能力差,態度差。
這樣的人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業務能力差,無法為企業解决切實問題,對待工作、對待環境的態度又很差。如果說能力尚可通過勤奮和努力去彌補,那對待工作的態度很難去改變,而這種態度帶來的傷害力則更大。對崗位怠忽職守、對工作任務得過且過,上級交代的工作都無法高品質完成,更不用說主動承擔責任和創造價值了。
這類人,生存空間會越來越狹窄,特別是在當前形式之下。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目了然。
第二類,能力好,態度差。
這類人工作能力突出,單槍匹馬可以把一件工作做的非常出色,可是正因如此,這樣的人往往容易固執、傲慢,不懂傾聽、不肯接納別人的不同意見,不能融入團隊,不能良好合作。在當下很多企業日子過的都很艱難,就更需要團隊合作來提升競爭力。個人英雄主義那一套早就已經被團隊作戰取代了。况且,當一個人陷入了固執和傲慢,他的成長也就停止了。
當一個人因固執和傲慢無法與團隊合作,而他自我的成長空間也到頂,這樣的人就離淘汰不遠了。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亘古不變的真理。
第三類,能力差,態度好。
這類人是職場上比較複雜的一個存在。其中包含了工作態度非常端正,但業績仍然不好的人,也包括了我們常說的職場混子,以左右逢源為生存之道。但無論是哪一種,業績是職場永恒的尺規,沒有產出,再多苦勞也沒有意義;沒有業績,左右逢源只是浮於表面的假相。
如果說這樣的人在以往還是公司去留之間猶豫的“雞肋”,那在企業面臨高壓下的今天,裁掉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第四類,能力好,態度好,但是別人比你更好
毋庸置疑,這樣的人非常優秀和努力。但不能不承認的是,總會有比你更優秀和更努力的人。當一個團隊中有比你更好的選擇,那你面臨的只有淘汰。
優勝劣汰,自然法則。
第五類,能力最好,態度最好,但是公司不需要你了
這是被裁員的人裏,最令人歎息的一類。擁有非常優秀的工作能力,對工作也報以熱情和投入。但職場是雙向的,不僅是人對公司的選擇,也是公司對人的選擇。當一個公司因為經營狀況、競爭態勢、業務轉型等原因不得不優化自身結構,即便是如此優秀的人也仍會在被裁員之列。
你什麼都沒做錯,只是公司和你之間不再彼此需要和適合。
被裁員,是大多數人人生中必然要經歷,必然要邁過的一道坎。很多人囙此承受了非常大的身心壓力。但我們必須要認清的是,被裁員並不是一次失敗,相反,這是一次反思、複盤、重新出發的契機和起點。被裁員無關對自我價值的定義,只是讓你更清楚看到自己的不足,犯過的錯誤;被裁員會對生活產生短期的影響,但世界廣闊,以新的視角、新的思考去面對,用更勇敢和堅韌的姿態去迎接,你會發現通往羅馬的路不止一條。
這是一次危機,更是一次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