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B站和何冰老師的《後浪》刷了屏。我朋友圈近5000人,有半數是90和95後,另一半是70、80後,大家都在轉發。
誰是後浪,誰是青年?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青年是15-44周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是16-45周歲。
我認為,後浪不止是指那個年輕的軀體。更是指那“心裡的火,眼裡的光”。火不滅,光不滅,我們就永遠年輕,永遠是“後浪”。
我羡慕生命如朝陽的年輕人,他們前所未有的“專業、自信、大氣”;
我也尊敬一直在努力尋光的“叔叔阿姨們”,不斷衝擊過去的自己,不斷沖刷嶄新的生命,匯入時代這條奔湧的河流。
據最新報告顯示,中國人現代平均壽命為76.5歲。而羅振宇的演講中也提出,現代人壽命很有機會延長至100歲。社會在進步,生命在延長。
時代給了我們最好的機遇。每個人都是後浪。只要你眼裡還有光。
正如魯迅先生在一百年前說過的: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送上《東北一家人》裏那句臺詞,讓我們共勉:
“三十不浪四十浪,五十正在浪尖上,六十後浪推前浪,七十還要浪一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