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Papi醬被罵上熱搜。
Papi醬曾經一向鼓吹女性獨立,被廣大粉絲奉為“優秀獨立女性”的典型代表。
前段時間,剛生完小孩的她,不知道怎麼被網友發現孩子隨爸爸姓,於是網友大呼“她的孩子居然隨父姓”,甚至罵她是婚驢(一部分女權主義者對所謂適應男權社會婚姻規則的女性的蔑稱,大概意思就是在婚姻中,像驢一樣笨,被剝奪了很多卻還在傻樂。)。
看到這,只想說:生而為女,真的好難。
孩子隨父姓,的確是男權社會的傳統,但這不代表獨立女性的孩子,就一定得隨母姓啊。
這個社會對女性可真是嚴格。背負著多重身份,她們不只是一個盡職的媽媽、一個體面的妻子。
還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職場人。身為女性,在職場上“活”下去需要多麼努力?
從畢業時,簡歷投出去的那一刻,她們就開始被各種莫名其妙的標準衡量。猶記得身邊有一比特女同學校招時,去一家大型國企應聘,過五關斬六將,通過了終面,最後HR竟然說你的身高不足4125px,很遺憾。不能錄取你。
同學心中一萬匹羊駝跑過,雖然和HR是陌生人,但是從初試、複試、終面,HR都看不到自己的身高嗎,浪費了感情和時間,最終說身高不够。
其實明眼人可以看出來,這哪是身高够不够的問題,歸根到底就是一種職場上的性別歧視。招聘女生萬里挑一,招聘男生……同等條件下,甚至是女同學比男同學優秀的情况下,都會是男同學更勝一籌,可惜了女同學錯把真心付。
這幾乎是HR圈的一個潛規則,遇到女求職者,必須要問的幾個問題:有男朋友嗎?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
在升職加薪時,即使能力出眾,也會受到各種不公待遇。
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裏,女主工作能力沒有問題,上司經常表揚她,但是僅僅因為她是女性,就沒有被選進企劃組。
落選的不只是她,整個企劃組都只選了男性,沒有選女性,因為公司希望組建一個5年以上小組,公司覺得女職員很難長久。
而金智英的上司雖然是一位在職場上很成功的女性,但是在家人眼中,她卻不是好母親,不是好老婆,也不是好女兒。
“事業有成又如何,孩子毀了就什麼都完了”。
這種情況也無可厚非,畢竟企業不是慈善機構,都想追求人均效能的最大化、追求穩定性。
在職場中,身為女性,難免遭遇異樣的眼光,如何選擇與規劃,才能在職場中有的放矢呢?
20-25歲,成為不可替代的自己
女性天生就要邁過生育這個坎。隨著女性生育年齡的推後,20-25歲,是女性“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階段。利用這個時間,修煉自身職場技能,拿到不可替代的籌碼,為之後的職場“議價”能力做準備。
39歲姚晨曾哽咽演講:5年生了兩個孩子,我差點毀掉自己。
《潜伏》大火後,很多劇本找到了她。正準備大幹一場時,她懷孕了。正準備複出,又懷了二胎。
5年時間,從懷孕到恢復身材,只能眼睜睜看著一些好機會溜走。
不管是對於女演員,還是對於普通媽媽,一次生育,都足以改變一生的事業軌跡。
試想如果公司培養一個新人的代價遠遠低於等你休完產假回來的成本,那肯定就讓你走了。但是如果你不可替代呢?
比如在金融行業,一個專業能力突出的基金經理,不論在哪個公司,都有人願意把錢給她管,那麼這種人一定是職場中的香餑餑。
在自己的專業做到極致,成為被上司、被下屬、被客戶需要的人。這就是不可替代性。
而所有的不可替代性,都不是天生的,而是拼出來的。
27-35歲,發展副業,多一個籌碼
投資學上有一句話叫“不要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筐裏”,這同樣適用於職場。
到了這個階段,已經在職場中積累了大量的人脈和資源。可以考慮在不影響主業的情况下,讓這些財富成為自己的一個有力抓手。
有一個做會計的朋友,主業從事會計工作,業餘時間兼職代賬,現時發展了10家客戶,副業收入漸漸超過了主業收入。
發展副業,一方面讓自己的職業之路多一種選擇,另一方面也能保證自己的收入,讓自己手中多一個籌碼,修煉進入一種“老娘天下不怕”的自由獨立狀態。
此時,或者是選擇結婚,或者是選擇生孩子,最起碼不讓自陷入被動的狀態。
35歲以後,有舍才有得
35歲以後,需要學習的是時間管理、精力管理、注意力管理,孩子、家庭、工作需要兼顧和平衡。多種身份切換,有舍才能有得。
把時間、精力花費在重要的事情上,這時候財務相對自由一些,不要再為蹲某一個購物節、凑滿减,而花費好幾個小時逛某寶、家務也可以交給家政處理。
寫在最後
身為女性,我們擁有許多身份。有時候,辯證地看待,也會有許多收穫。
如果有幾個孩子,那麼在處理孩子之間的關係的時候,其實也在學一種團隊管理的辦法。收納整理家裡物品的時候,也在鍛煉一種斷舍離的能力。
這樣看來,身為女性,可真是一種寶貴的財富啊。
這個社會,需要給努力的女性,多點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