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氣的那些事

我可是公認的脾氣最好的人,在工作中彬彬有禮,生活中和藹可親,人生的前三十年都不知道生氣是何物的溫柔淑女,終於在兒子這個漫長的假期裏陞級成了河東獅吼。我本來不是一個愛生氣的人,為何在看兒子做作業這件事上,如此容易生氣?

兒子的寒假一直延長到了暑假,更可怕的是,停課不停學,老師們把教學任務一股腦的扔給了老母親,卻沒有把他們的戒尺一起丟過來,看著兒子的兩頁生字寫了倆小時了還剩下一頁半沒動,我的一口老血要噴出來了……

我可是公認的脾氣最好的人,在工作中彬彬有禮,生活中和藹可親,人生的前三十年都不知道生氣是何物的溫柔淑女,終於在兒子這個漫長的假期裏陞級成了河東獅吼。

這個現象引起了我的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呢?我本來不是一個愛生氣的人,為何在看兒子做作業這件事上,如此容易生氣?

一、生氣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情緒

生氣是一種情緒,叫做憤怒,是我們的四種原始情緒之一。當我們受到了攻擊時,會產生憤怒情緒,這種情緒下我們的荷爾蒙分泌新增,力量變大,肌肉緊繃,隨時準備出手,把敢於侵犯我們的“敵人”揍得滿地找牙。

我感覺我已經無法控制自己那雙伸向兒子的“魔抓”,打算給他十萬點“暴擊”。

“不寫工作!”

“不聽話!”

“簡直就是在欺負我!”

隨著內心戲的進一步演繹,我越來越憤怒,同時越來越委屈,感覺兒子不寫工作就是故意的,他就是想要氣死我,我……

我想到了那個因為兒子不寫工作要自殺的母親,我覺得她就是我的知己。

兒子看到我“怒髮衝冠”的樣子,求生欲很强的換了副“嘴臉”過來,做出一副呆萌的表情:“媽媽別生氣,不要飆寶寶……”

我按捺住內心噴湧而出的怒火,被自己的內心戲震驚了:兒子的工作問題,已經上升為他對我的“惡意”攻擊。面對如此惡意攻擊,我當然要拍案而起,保護好我自己。

二、生氣是因為失控

仔細分析生氣的心路歷程:

1.你應該好好寫工作(我的預期);

2.你不寫工作(客觀事實);

3.你是故意氣我的(我的推測);

4.你攻擊我,你是壞的(我的演繹);

5.我要消滅侵犯攻擊我的人(我的反應)。

一件簡單的寫工作的事件,通過上面五個步驟,變成了我跟兒子之間“你死我活”的戰爭。一個愛生氣的人,每次生氣幾乎都經歷了這五個過程。

我有一個朋友,最近遇到了一件讓她非常非常生氣的事,幾乎咬牙切齒。起因要從今年的疫情說起,今年的疫情從武漢開始,武漢封城了幾個月,實際上到了六月份才完全解禁。我朋友在武漢,她老公在北京,剛說終於解禁了可以去看望半年沒見的老公了,跟領導請假時,領導說這兩天工作忙,再等兩天回去吧。誰也沒想到的是,北京的疫情複燃,不讓進城了。我的朋友把對老公的滿腔思念,轉化成了對領導的滿腔怒火:都怪你,不同意我休假,要不我早到北京城裡和老公雙宿雙飛了……

看看她的情緒轉化過程:

1.疫情告一段落,終於可以休假和老公團聚了(她的預期);

2.領導要求等幾天,完成這個任務再走(客觀現實);

3.北京疫情複燃(非人力可控的意外);

4.領導故意不同意她休假(她的推測);

5.領導針對她,領導太壞了(她的演繹)。

結果就是,我這個朋友和她的領導結結實實吵了一架……還是沒能讓我朋友的怒氣發洩出來……

我們生氣,一般是因為我們的預期沒有實現,事情的進展超出了我們的控制,這時候我們會認為,是因為有個故意針對我們,才讓我們的預期實現不了。這個人太壞了,所以我非常生氣,氣的恨不得把那個故意針對我們的人消滅掉……一個愛生氣的人,周圍充滿了“迫害“他的存在,所以他經常處在一個自我防衛的狀態,時刻準備著攻擊。

三、如果想要不生氣,須學會接受另一種可能性

兒子眨著無辜的小眼睛,弱弱的對我說:“媽媽,小朋友都不愛寫工作嘛,我又不是不寫,就是晚一點……”我竟然無言以對,比起誘人的手機遊戲、興奮的小朋友聚會,坐的端端正正寫方塊字的確太枯燥了,所以他更喜歡躺在床上看米小圈而不願意去寫工作,還美其名曰:“我在做閱讀工作……“

我拍拍自己胸口將要噴出的一口老血,告訴自己小朋友就是不愛寫工作啦,對於枯燥困難的任務有拖延症,那和我們大人一樣一樣的,他不是故意的,只是“工作拖延症“又犯了。深吸三口氣,把堵在心口的老血歸位,繼續跟兒子鬥智鬥勇。

當我意識到兒子並不是故意跟我對著幹,而是存在另外一種可能性,是他自己對工作的畏難和拖延,我的注意力終於從我的憤怒轉移到他的困難上,耐下心來和他一起想辦法儘快完成工作。

當事情不按照我們的預期發展時,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失控的焦慮,為了處理這種焦慮,我們傾向於找一個對象當做“替罪羊”:都是因為它搗蛋才導致了糟糕的局面,它在“迫害”我,所以我對它很憤怒。這種憤怒還可能會引起我們對“替罪羊”的强烈攻擊。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父母在輔導工作時會忍不住打孩子;領導遇到下屬的工作失誤時會尖刻的責備下屬;疫情期間對待來自疫區的人們上綱上線,總覺得其他人可能有“弑君弑父”的動機,應該消滅掉。

要想改善這個憤怒,我們可以嘗試截斷這個思維的過程。

請看下麵場景:

我下班回來看到兒子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工作卻一點都沒有做。大腦中一瞬間產生了無數念頭:這麼晚還沒寫工作,工作一定寫不完了!

工作都寫不完,哪有時間幹別的?

該複習的還沒有複習,該拓展的也沒有拓展,工作交不了要被老師批了,和小朋友們的差距越來越大了,連大學也考不上了!

……

感覺所有的事情壓在頭頂,喘不過氣來,一瞬間我便找到了個“替罪羊”出來,開啟發飆模式:“你怎麼一下午都不寫工作?!“這一切壓在頭頂的事情都是因為兒子不主動寫工作引起的,他是“罪魁禍首”。我的焦慮成功轉換成了憤怒,通過攻擊他,轉嫁到了兒子身上。

倒帶重來,我要學會不生氣:

(1)覺察自己的焦慮。

當我看到兒子沒有寫工作時,馬上產生了極大的焦慮甚至恐慌,覺得還有太多任務完不成,兒子的學業甚至整個人生都會受到影響。我對於時間的焦慮,對於未來的不確定,以及對失敗的恐懼都被兒子沒寫工作這件事激發了出來。這些焦慮和恐懼是我本來就有的,並不是兒子帶給我的,我要做的是面對自己的恐慌而不是對兒子發飆。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對焦慮的容納度代表一個人的人格成熟度。如果我們能够覺察到自己的焦慮,並且不去急於做點什麼來驅逐這種痛苦,我們就能學會和焦慮待在一起,提高自己對焦慮的容納程度。

2.尋找另一種可能性。回到上面“我下班回來看到兒子沒寫工作“的現場,我腦中一瞬間浮現出無數念頭,最後只剩下一個:你竟然不寫工作,是不是想造反?此時暫停,我要研究下這個念頭的合理性:兒子為什麼沒寫工作,他是不是為了和我對著幹?還有沒有其它可能性,比如他是不是遇到了什麼困難?從其它的可能性裏,我會發現兒子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迎接我的怒火。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多種可能性,如果凡事都能思考一下其它可能,找到給“替罪羊“免罪的證據,那麼我們會逐漸走出自我中心的思維方式,不再輕易被憤怒佔據,與周圍的世界建立更和諧更親密的關係。

資料標籤:
本文標題: 關於生氣的那些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914487130054
相关資料
蘇蘇說職場|團隊中出現惡意競爭,怎麼辦?
結果,B越來越過分,A氣不過,和他吵了一架,結果鬧得公司高層也知道了,儘管對B的行為做了嚴厲的責備,但他的衝動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標籤: 心理學
我們需要“志同道合”的婚姻
無論在童話故事書中,還是網絡、新聞、電視劇情節裏,常常會有驚天動地的灰姑娘或青蛙王子之類的愛情故事。我很喜歡一個詞,叫作“志同道合”,人們常常以為這句話是指事業,可我覺得用於婚姻更是恰當和絕妙。但如果沒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也要在生活婚姻中,
標籤: 婚姻 戀愛 情感 兩性
什麼是父母的影響力?盤點父母影響力的分類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對於孩子優秀的定義,只停留在學習成績和榮譽證書上,卻很少有父母去真正瞭解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為什麼越是優秀的孩子越具備犯罪的心理特點?
標籤:
你為何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
心理諮詢中發現,總有一部分人群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陷入到人際關係的苦惱中,變得焦慮、敏感、內向,這實際上是心理邊界不清、內在成長不够成熟的表現。
標籤: 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