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楚懷王之後,楚秦兩國的關係有何變化?

楚懷王熊槐,戰國時期楚國第37比特國君。在楚國歷史上,楚懷王是一比特承上啟下的君主。在楚懷王之前,經過楚悼王、楚肅王、楚宣王、楚威王等君主的努力,楚國的國力不斷增長。不過,在楚懷王去世後,繼位的楚頃襄王卻選擇和秦國和解、結盟。

楚懷王熊槐,戰國時期楚國第37比特國君。下麵由小編給大家帶來這篇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接著往下看吧。

在楚國歷史上,楚懷王是一比特承上啟下的君主。在楚懷王之前,經過楚悼王、楚肅王、楚宣王、楚威王等君主的努力,楚國的國力不斷增長。等到楚懷王繼位後,楚國的實力達到頂峰,與先後崛起的齊秦並列為三大強國,楚國成了當時諸侯中最大的國家,也是當時物產最豐富、人口最眾多、軍隊最强盛的國家。

但是,楚國也是在楚懷王手上走向衰敗的。在位期間,楚懷王發動了丹陽之戰,藍田之戰等戰役,結果遭到了秦國的重創,並且,受到張儀欺騙的楚懷王,更是客死異鄉。不過,在楚懷王去世後,繼位的楚頃襄王卻選擇和秦國和解、結盟。那麼,問題來了,楚國到底怎麼想的呢?

首先,楚頃襄王三年(西元前296年),楚懷王死在秦國,秦昭襄王把他靈柩送回楚國。楚國人都哀憐楚懷王,像失去父母兄弟一樣悲痛,各國諸侯囙此認為秦國不講道理,實在太殘忍了。在此背景下,心懷憤怒的楚國選擇和秦國絕交。但是,楚國在幾年就和秦國握手言和了。

根據《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的記載:“七年,楚迎婦於秦,秦楚複平。”楚頃襄王七年(西元前292年),楚頃襄王娶了出自秦國的妃子,秦、楚兩國再次和解。也即秦楚兩國不僅再次和解,還結為了“秦晋之好”。楚頃襄王十四年(西元前285年),楚頃襄王與秦昭王在宛邑友好相會,促使秦國和楚國再次結盟。那麼,問題來了,楚頃襄王為何放下仇恨,選擇和秦國結為姻親,並再次和秦國結盟呢?

對此,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秦國主動施壓,二是需要聯合秦國抑制齊國。

根據《史記·卷四十·楚世家第十》的記載:六年,秦使白起伐韓於伊闕,大勝,斬首二十四萬。秦乃遺楚王書曰:“楚倍秦,秦且率諸侯伐楚,爭一旦之命。原王之飭士卒,得一樂戰。”楚頃襄王患之,乃謀複與秦平。

楚頃襄王六年(西元前293年),秦國和韓國、魏國爆發了伊闕之戰。此戰,秦國大將白起斬殺了魏國、韓國的24萬士卒,不僅重創了韓國、魏國,也讓楚國等山東六國感到震動。在此背景下,秦昭王於是送信給楚頃襄王,要後者準備好兵馬,以此來一决雌雄。對此,還需要休養生息的楚國,自然沒有和秦國再次較量的實力。於是,焦慮不安的楚頃襄王,選擇謀求再次與秦國講和。換而言之,在秦國的威脅之下,楚頃襄王只能放下楚懷王之死的仇恨,從而考慮如何化解秦國即將到來的攻勢。

另一方面,在楚懷王去世後,一旁的齊國也對楚國虎視眈眈。西元前301年,齊閔王正式即位。對於齊閔王這位君主,不僅和秦國爭霸,還發動垂沙之戰,大敗楚國。在垂沙之戰重創楚國後,齊國發動了函谷關之戰,大敗秦國。對於來到巔峰的齊國,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能够力壓秦國和楚國了。一定程度上,秦國和楚國的和解乃至於結盟,就有對抗齊國的意思。

並且,齊閔王在位期間,還吞併了富庶的宋國。就宋國來說,可以說是齊國和楚國之間的重要屏障和緩衝地帶。囙此,齊國還趁勢奪取了楚國的淮北之地,並進攻魏國、韓國、趙國、燕國等諸侯國。而這,顯然也加快了五國伐齊的來到。

最後,由此,楚懷王去世後,楚頃襄王所面臨的局面,顯然是比較嚴峻的,也即楚國正好處在秦國和齊國這兩個強國的擠壓之下。對此,楚頃襄王只能暫時忘記仇恨,選擇和秦國結盟。楚頃襄王十五年(西元前284年),在五國伐齊時,楚國也派出大軍,趁機從齊國手中奪回了淮北之地。但是,在齊國倒下之和,秦國和楚國之間的結盟,自然失去了發力的方向。換而言之,秦國在解决掉齊國之後,自然不會放過旁邊的楚國。

楚頃襄王十九年(西元前280年),秦國攻打楚國,楚軍兵敗,割讓楚國上庸、漢北地區給秦國。兩年後,白起率領秦軍發動了鄢郢之戰。此戰,白起不僅攻破了楚國郢都等城池,還重創了楚國大軍,從而加速了楚國的衰落。總的來說,對於戰國七雄來說,結盟和對立,完全取決於利益,而不是感情。當然,如何能在合縱連橫中獲得最大利益,既取決於各國的謀略水准,更依賴於各國的實力。

本文標題: 歷史上楚懷王之後,楚秦兩國的關係有何變化?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1822799295719
相关資料
朱元璋誅殺功臣的時候,沒人站出來反對嗎?
朱元璋殺功臣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當年跟著他一起南征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幾乎被老朱給誅殺殆盡了。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有沒有人站出來反對呢?他們是沒有底氣對朱元璋說不的。朱元璋甚至有時候還和大臣對峙,一旦出現問題,那麼他們就遭殃了。恐怕
標籤: 朱元璋 明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明朝歷史 元朝
常遇春是什麼人?他立下了哪些功勞呢?
而清代也有一比特同名不同姓的將領楊遇春,論武力和軍事成就,一點都不亞於常遇春,大概出生時爹媽起名,就為了有朝一日能像常遇春一樣馳騁疆場為國立功。但說到知名度,楊遇春就不及常遇春。所以說,楊遇春在清代歷史上能達到如此高的地位,並不是靠武功高强
標籤: 常遇春 楊遇春 歷史 明朝歷史 白蓮教 清朝歷史
乾隆組建的西山銳健營是什麼軍隊?
西山銳健營是乾隆皇帝設立的,建於乾隆十四年,不過這支軍隊的前身是乾隆十三年所建的梯部隊。當時,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屢屢進犯鄰邦的舉動終於惹怒了乾隆皇帝,於是乾隆派征苗有功的任川陝總督的張廣泗前往鎮壓。所以乾隆選派八旗子弟組建了雲梯部隊。乾隆為了
標籤: 乾隆 歷史 張廣泗 清朝歷史
“八旗都統”和“清朝總督”哪個的官職大?
我們都知道清朝有八旗制度,而八旗都統就是八旗的長官,品階為從一品,上馬管軍下馬管民,執掌一旗之戶口、教養、官爵承襲、生產勞動、軍事訓練等等所有事務,權力很大。清朝的總督是管轄一省或多省的行政、經濟及軍事的最高長官。雍正元年設立了八旗都統衙門
標籤: 清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