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蜜蜂是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別稱中華蜂、中蜂、土蜂等,屬我國獨有蜜蜂品種,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採集力强、利用率較高、采蜜期長及適應性、抗蟎抗病能力强、消耗飼料少等優點,非常適合我國山區定點飼養。
一、外形特徵
中華蜜蜂工蜂腹部顏色因地區不同而有差异,有的較黃,有的偏黑,吻長平均5毫米。蜂王有兩種體色,一種是腹節有明顯的褐黃環,整個腹部呈暗褐色,另一種的腹節無明顯褐黃環,整個腹部呈黑色。雄蜂一般為黑色。南方蜂種一般比北方的小,工蜂體長10~13毫米,雄蜂體長約11~13.5毫米,蜂王體長13~16毫米。
二、種群分佈
中華蜜蜂從我國東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佈,北至黑龍江省的小興安嶺,西北至甘肅省武威、青海省樂都和海南藏族自治州,新疆深山也發現有少量分佈,西南至雅魯藏布江中下游的墨脫、攝拉木,南至海南省,東到臺灣省,集中分佈區則在西南部及長江以南省區,以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福建、廣東、湖北、安徽、湖南、江西等省區數量最多。
三、生活習性
中華蜜蜂飛行敏捷,嗅覺靈敏,出巢早,歸巢遲,每日外出採集的時間比義大利蜂多2~3小時,善於利用零星蜜源。造脾能力强,喜歡新脾,愛啃舊脾,抗蜂蟎和美洲幼蟲腐臭病能力强,但容易感染中蜂囊狀幼蟲病,易受蠟螟危害,喜歡遷飛,在缺蜜或受病敵害威脅時特別容易弃巢遷居,易發生自然分蜂和盜蜂,不采樹膠,分泌蜂王漿的能力較差,蜂王日產卵量比西方蜜蜂少,群勢小。
四、生態作用
中華蜜蜂起著重要的平衡生態作用,特別有利於高寒山區的植物,華北地區的很多樹種都是早春或是晚秋開花的,還有的是零零星星開花的,如果沒有中華蜜蜂植物的受粉就會受到影響,這也是其它蜂種所不具備的特性,如果中華蜜蜂一旦完全滅絕,就會影響整個與之有關的植物共生生態系統的變化。
五、種群現狀
自1896西方蜜蜂的優良品種如意大利蜂和喀尼阿蘭蜂的引進和大量的繁育以來,中華蜜蜂受到了嚴重威脅,分佈區域縮小了75%以上,種群數量減少80%以上。黃河以北地區,只在一些山區保留少量中華蜜蜂並處於瀕危狀態,新疆、大興安嶺和長江流域的平原地區中華蜜蜂已滅絕,半山區處於瀕危狀態,大山區處於易危和稀有狀態,蜂群减少60%以上,現時只在雲南怒江流域、四川西部、西藏還保存自然生存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