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潜《梅花》:這首詩很能够體現作者的“格調說”

因沈德潜的壽命很長,《清史稿·本傳》謂其“卒,年九十七。”眾所周知,沈德潜是繼王士禛之後而主盟清代詩壇的,論詩主“格調說”。而沈德潜的這首《梅花》詩,的確是很能够體現其“格調說”在這方面所提出的創作要求的。

沈德潜(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清代詩人。乾隆元年(1736)薦舉博學鴻詞科,乾隆四年(1739)成進士,曾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為葉燮門人,論詩主格調,提倡溫柔敦厚之詩教。其詩多歌功頌德之作,但少數篇章對民間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歸愚詩文全集》。又選有《古詩源》、《唐詩別裁》、《明詩別裁》、《清詩別裁》等,流傳頗廣。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沈德潜的《梅花》,一起來看看吧!

梅花

沈德潜〔清代〕

殘雪初消欲暝天,無枝冷豔破春妍。

山邊村落澗邊路,籬外幽香竹外烟。

自我相思經一載,與君偕隱已多年。

惜花兼怕催人老,扶杖更深看不眠。

中國歷代咏梅詩的佳作很多,如唐代崔道融、齊己的咏梅之作,都深得沈德潜的喜歡;而沈德潜對梅花似乎也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老年時曾寫過一首梅花詩,即上面的這首七律。

定此詩為沈德潜老年所作,是從此詩末聯的“催人老”、“扶杖”等詞彙來推斷的。因沈德潜的壽命很長,《清史稿·本傳》謂其“卒,年九十七。”王昶《湖海詩傳》則謂其“九十八歲而終”。但他早年則仕途坎坷,屢試不第,直到六十七歲才考中進士,自此便深得乾隆皇帝的賞識,與乾隆皇帝詩交甚厚,榮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袁枚曾感慨地說:“古來詩人受遇之隆者,未如沈歸愚尚書也。”然從此詩的情調和“偕隱”二字來看,此詩當作於他尚未考中進士時,故口氣與他考中進士後的飛黃騰達截然不同。

中國古代詠物詩的開端一般並不馬上觸及所咏對象,而往往喜歡採用漸進的方法,由外及裏,由遠及近,慢慢進入正題,但又始終圍繞所咏對象。就此詩來說,作者採用的實際上就是由遠及近的漸進方法。他先從“殘雪初消”、天將黃昏的氣候環境著筆,作了一番渲染與烘托之後,再轉到對梅花的直接描寫。而梅花也正是在這種特定的環境氣氛中,盡壓群芳,獨破春妍。“無枝冷豔”四字雖是正面描寫,但也說不上濃筆重墨,唯“冷豔”二字,倒的確是把梅花而寒鬥雪,越冷越豔的特點給寫出來了。


作者在首聯中剛剛由遠及近地涉及到了對梅花的正面描寫,到了頜聯,作者一下又把筆墨拉開,由近及遠,轉到了對初春梅花的整體描寫。只見山邊、村落、澗邊,籬笆外、竹林外,處處都有冷豔的棉花暗示著春天的到來,處處都有梅花的幽香如煙霧般地散發和彌漫著,給人以不盡的遐想。至此,梅花的個體與整體形象都有了,於是,作者的筆墨又開始轉了。

如果說首聯與頜聯都是咏物,那麼自頸聯以下,便都是言志了。頸聯當頭的“自我”二字便是符號,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自從我相信梅花雖然僅過了一年,但我與你共同隱居卻已有多年了。在古代,松、竹、梅多被一些自命清高的文人學士標為“歲寒三友”,沈德潜這裡的“與君偕隱”,顯然有與梅為伴、共同隱逸的清高思想。

至於尾聯的“惜花”二字,顯然是從頸聯的“相思”、“與君偕隱”等詞而來,進一步表明他對梅花的喜歡。但後面緊跟著的“兼怕”二字,顯然又說明此聯又多了一個意思:即人生的短暫與歲月的無情。因古人常喜以花開花落來暗示人生的變化,如“幽閨兒女惜顏色,坐見落花長歎息”等都是這個意思。正是帶著“惜花”而又怕見花的複雜心情,才使詩人徹夜不眠,不惜扶杖而行,特在更深之際來觀賞梅花。

眾所周知,沈德潜是繼王士禛之後而主盟清代詩壇的,論詩主“格調說”。“格調說”中有一點很重要,即:作詩要“言之有物”,符合儒家所提倡的溫柔敦厚的“詩教”觀念。而沈德潜的這首《梅花》詩,的確是很能够體現其“格調說”在這方面所提出的創作要求的。在沈德潜看來,“詩言志”,詠物詩决不能為咏物而咏物,咏物必須言志;如果僅咏物而不言志,那就沒有意義,不能算好詩。就他的這首《梅花》詩來說,前四句是咏梅,後四句雖不脫咏梅,顯然是以言志為主,全詩托物言志,借物抒懷的旨意是很明顯的。再就溫柔敦厚這一點來說,沈德潜勤奮攻讀,到六十歲仍考不中進士,在一般人早就怨天尤人,牢騷滿腹,盡泄於紙上為快。而沈德潜雖也是滿腹感慨,卻“怨而不怒”,毫無劍拔弩張之勢,借著對梅花的吟詠,以“扶杖更深看不眠”七字,悄悄地發洩掉了。但這七字中,卻蘊含著詩人對自己一生的無限感慨,可以給人以許多的回味。當然,沈德潜未必每首詩都體現其“格調說”的創作原則,如他的“兒童喧鬧各紛紛”一詩因直抒性靈而甚得袁枚的讚賞,但我們從他的這首詩中,卻可以清楚地看到他提倡“格調說”的一些創作要求的。

資料標籤: 沈德潜 梅花 文化 讀書
本文標題: 沈德潜《梅花》:這首詩很能够體現作者的“格調說”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570816012604
相关資料
沈德潜《夜月渡江》:全詩幾乎都是寫景,卻都滲透著情感
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沈德潜的《夜月渡江》,一起來看看吧!全詩幾乎都是寫景,只有後一句最後三個字才落實到言情上,但景中都滲透著情感。而“無限情”三字,則是對這次夜月渡江心態的總概括。
標籤: 沈德潜 文化 詩歌
沈德潜《過許州》:詩從心底自然流出,沒有絲毫雕琢痕迹
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沈德潜的《過許州》,一起來看看吧!過許州沈德潜〔清代〕到處陂塘决决流,垂楊百里罨平疇。行人便覺鬚眉綠,一路蟬聲過許州。這首詩無論是寫自然景物,還是寫自己的真情實感,都是些類乎村夫野老之語從心底自然流出,沒有絲毫雕琢痕
標籤: 沈德潜 過許州
吳藻《金縷曲·生本青蓮界》:表現出豪邁與沉鬱相容的藝術風格
金縷曲·生本青蓮界吳藻〔清代〕生本青蓮界。《金縷曲·生本青蓮界》抒寫了吳藻深切的人生感悟,全詞牢騷動盪,意氣勃發,表現出豪邁與沉鬱相容的藝術風格。
標籤: 金縷曲 吳藻 文化 讀書
屈大均《紫萸香慢·送雁》:此詞名為送雁,實則借物抒懷
紫萸香慢·送雁屈大均〔清代〕恨沙蓬,偏隨人轉,更憐霧柳難青。這首詞是屈大均寄居西北時所作。屈大均一生不與清廷合作,故時時有遭到迫害的危險,詞人借物詠懷,表達了對形勢的失望和對安危的擔憂。此詞名為送雁,實借物抒懷。
標籤: 屈大均 讀書 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