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士禎《秦淮雜詩·其八》:詩人傷時吊古,有一種盛衰易代之感

秦淮雜詩·其八王士禎〔清代〕新歌細字寫冰紈,小部君王帶笑看。千載秦淮嗚咽水,不應仍恨孔都官。順治十八年,王士禎至南京,居住秦淮河畔,念秦淮舊事,賦《秦淮雜詩十四首》,以抒興亡之感。詩人傷時吊古,流露出一種盛衰易代之感。

王士禎(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人稱王漁洋,諡文簡。新城(今山東桓台縣)人,常自稱濟南人,清初傑出詩人、學者、文學家。博學好古,能鑒別書、畫、鼎彝之屬,精金石篆刻,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並稱。書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時繼錢謙益而主盟詩壇。論詩創神韻說。早年詩作清麗澄淡,中年以後轉為蒼勁。擅長各體,尤工七絕。但未能擺脫明七子摹古餘習,時人誚之為“清秀李於麟”,然傳其衣缽者不少。好為筆記,有《池北偶談》、《古夫於亭雜錄》、《香祖筆記》等,然辨駁議論多錯愕、失當。那麼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王士禎的《秦淮雜詩·其八》,一起來看看吧!

秦淮雜詩·其八

王士禎〔清代〕

新歌細字寫冰紈,小部君王帶笑看。

千載秦淮嗚咽水,不應仍恨孔都官。

順治十八年,王士禎至南京,居住秦淮河畔,念秦淮舊事,賦《秦淮雜詩十四首》,以抒興亡之感。這裡選錄的是其中的第八首,諷刺南明王朝昏君佞臣沉溺聲色,荒淫誤國。


前兩句記阮大鋮進獻《燕子箋》諸劇,由戲班演出,引得“君王帶笑看”,諷刺南明君臣尋歡作樂,沉迷酒色,必然招致覆亡的下場。後兩句意謂秦淮河的流水嗚咽悲憤,應該憎恨阮大鋮的誤國,不宜再怨恨陳朝的孔範了;南明的阮大鋮不又是一個孔範嗎?

詩人傷時吊古,流露出一種盛衰易代之感。這種詩情意緒似乎並不新鮮,但詩人不將其底蘊和盤托出,而訴諸意象的提煉,這樣就自然地造成一種沖淡典雅,清新溫婉的藝術風格。

資料標籤: 王士禎 文化 讀書 古易
本文標題: 王士禎《秦淮雜詩·其八》:詩人傷時吊古,有一種盛衰易代之感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368859551435
相关資料
王士禎《江上望青山憶舊》:此詩通過時差來造成意境的虛幻
江上望青山憶舊王士禎〔清代〕揚子秋殘暮雨時,笛聲雁影共迷離。王士禎善於通過時差來造成意境的虛幻,也就是說,詩人善於將記憶中的景物同眼前的景物枚合起來,創造似真非真的效果。《江上望青山憶舊(選一》這首詩就運用了這一手法。這首詩寫於第二次經過時
標籤: 王士禎 青山 文化 讀書 詩歌 意境
王士禎《蝶戀花·和漱玉詞》:此詞為和李清照《蝶戀花》詞
蝶戀花·和漱玉詞王士禎〔清代〕凉夜沉沉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覺荒雞動。此際閑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這是《衍波詞》中的名作。細繹詞意,此詞恐亦有寄託,“往事迢迢”二句,或與其早歲《秋柳》詩一樣,表現出對南明王朝的眷念。此詞為和李清照《蝶戀花
標籤: 蝶戀花 李清照 王士禎 漱玉詞 文化 讀書
王士禎《初春濟南作》:這首七絕四句純然寫景,不露聲色
初春濟南作王士禎〔清代〕山郡逢春複乍晴,陂塘分出幾泉清?續句“陂塘分出幾泉清”,表現號稱“泉城”的濟南最典型的景色。房舍掩映,這是濟南勝致。環城四顧,山色青冥,美不勝收。這首七絕四句純然寫景,不露聲色,景中飽含深情,情景交融,極富情致。
標籤: 七絕 王士禎 濟南大明湖
王士禎《秋柳四首·其一》:全詩句句寫柳,卻不見一個“柳”字
秋柳四首·其一王士禎〔清代〕秋來何處最銷魂?《秋柳》四章是漁洋山人王士禛寫於順治十四年的組詩。本詩為第一首,可以說是組詩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出色的詩歌。更叫人歎絕的,是全詩句句寫柳,卻通篇不見一個“柳”字,表現出詩人深厚的藝術功底。
標籤: 王士禎 讀書 文化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