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輕鬆判斷和田玉的好壞?謹記這三大要素即可!
玉最初是因物理内容表現出的美而為人們所發現喜愛,但無統一的識別標準。雖然後來人們賦予玉豐富的人文內涵,使玉超越它的自然内容,廣泛地用於社會、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生活,並最終形成了中華民族燦爛的玉文化,但不可否認,玉身之美才是根本,和田玉美在堅韌、溫潤、瑩澤的質感,美在或素雅或斑斕的色彩。那麼你知道如何判斷和田玉的好壞嗎?和田玉質量的好壞評判標準有三大要素,接下來就跟著老資料網的小編一起來瞭解這三大要素,看完就能輕鬆判斷和田玉的好壞了!
“夫采玉者,破石拔玉。”可見玉本為石,但又比石美,為石之精髓。只有具備堅韌的質地、晶潤的光澤、絢麗的色彩、緻密而透明的組織、舒暢致遠的聲音的美石,才被認為是玉。陳性在《玉記》中說,玉要“體如凝脂,精光內蘊,質厚溫潤,脈理堅密,聲音洪亮。”今天我們看和田玉,必然繼承傳統的美玉觀,如何評判和田玉的美感,質地是鑒別優劣的最主要因素。上好的和田玉晶瑩剔透、光芒內斂,柔和如脂,溫潤細膩,其聲若金磐之餘音,絕而複起,殘聲遠沉,徐徐方盡。玉的這些特徵表現為物理内容,就是脂份、細度和白度。
脂份是和田玉最要命的一個要素。一塊好的和田玉,首先給你的感覺就是像一塊凝脂,白玉像羊脂、像猪油,黃玉像雞油,糯而酥;和田玉和翡翠最大的不同是翡翠光澤外射,和田玉則精光內蘊,給人的感覺質厚溫潤,氣質如蘭,正如一個人的氣質內在不外露,是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溫和潤都是一種感覺,和田玉雖質地堅硬,貼在臉上都是冷冷的,但看上去感覺是柔柔暖暖的,凝脂的感覺是視覺的溫潤和把玩時的觸感。
細度則與脂份密切相關。細度即細膩度,是白玉很重要的品質名額之一,它有兩個方面:一是白玉晶體顆粒大小及均勻度,另一方面也指結構的細度,即短雲絮的細密均勻程度。
白度其實只針對白玉系列,是考量玉質的第三個要素。現時沒有白度等級標準,但可分級為特級,也稱尺規級,一級和二級。賞玩和田玉,不妨一掂、二摸、三看。掂掂重量,感受玉石的密度,有墜感的玉細度高更好些;慢慢撫之,感受玉的細膩程度和脂份,一塊好玉,即使隔著皮,沒有拋光也很油潤。無論時光如何流逝,再任性的和田玉也無法擺脫它的天命——脂份、細度和白度。一塊好的和田玉,要體如凝脂,有足够的脂份保證最美的手感和觀感,要堅硬細密,還要有上好的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