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魯王朱以海被奉為監國於浙江紹興時所鑄。崇禎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關後,魯王逃亡台州(今浙江臨海)避難,弘光元年(1645年),被張國維、張名振等擁立於紹興監國。當年12月鑄行了大明通寶。朱以海奉為監國後,繼與福州唐王朱聿鍵政權相互傾軋,魯監國元年(1646年)6月,清軍渡錢塘江攻打魯王政權,張國維兵敗身死,朱以海由被困中逃出,由張名振等護衛流亡海上,後依鄭成功居金門病死。
大明通寶材質有紅銅、黃銅兩種,鑄造不精,只見小平錢,背鑄“戶”、“工”、“帥”等字,也見光背平錢,有的背“帥”在穿上,也有穿右“帥”字。初鑄錢徑26毫米,後鑄錢徑為24毫米至25毫米。大明通寶鑄量少,古幣市場上難覓,市場價位相對高。
那麼大明通寶如何辨別真假。大明通寶,是明朝時期的貨幣,它的材質有兩種,紅銅和黃銅。那時候的鑄造工藝水准還比較差,經過這麼長時間,銅的色澤也會發生變化,如果是假幣,會看到明顯做舊的痕迹。
大明通寶不管是真的,還是假的,上面都會有明顯的鏽跡,你只需要在將其放入清水中浸泡幾天時間,然後撈出來觀察對比,如果是真的,你會發現基本沒有變化,因為其實自然形成的鏽跡,相比故意作假的鏽跡而言會牢固。你也可以拿現在的鋼蹦敲擊試一下,發出的聲音會特別清脆,而古貨幣敲一下,相對而言會顯得發悶,暗啞。但是也不排除會有一些造假的使用拼裝而成也會出現發悶的聲音。還有一般造假的都是現代的貨幣,雖然經過處理,但是上面的氣味還是會殘留一些化學物質等氣味。
大明通寶真幣經過這麼多年,一般都會大面積的模糊,保存完整的是屬於極品,少之又少,通常貨幣破損越厲害,其上面字迹磨損越厲害越模糊。假幣是屬於故意做舊的,雖然字迹模糊但是其外形整體保持一般完整。鑒定真假,主要還是靠經驗,通過閱歷來辨別,所以,如果自己無法辨別,還可通過專業的權威機构進行鑒定,不過需要提供一定的鑒定費用。
愛藏網正在0元起出售各種古錢幣通寶,有興趣的泉友下載愛藏APP注册即可瞭解更多【買賣古錢幣及鑒定真假估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