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政府製定了艺文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的方針。在那個政治掛帥的年代裏,山水畫幾乎無用武之地,所以瀕臨滅絕。幸運的是者一輩畫家能不懈努力、力挽狂瀾,並且終於找到了山水畫與政治的契合點;就是用山水畫來表現、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甚而至於表現、歌頌革命業績、革命聖地。畫井岡山,畫紅岩,畫梅園新村,畫雨花臺等。雖然說藝術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但古往今來,藝術又無不或多或少地受到社會、政治的制約和影響。囙此,這一時期山水畫的創作觀念比較單一.就是要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而且比較狹隘的理解為: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要歌頌;為人民服務,就是要寫實。歌頌才能讓人熱愛,寫實才能讓人民看懂,並且強調”生活是藝術創作的唯一源泉”,強調形式服從內容;囙此,這時期畫家都非常重視寫生,重視深入生活。由於重視寫生、重視深入生活,除了革命聖地得到充分表現外,各地的山水風情加:三峽、灕江、黃土高原、民族地區等也成為畫家競相表現的題材。在表現時還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關係,以便形另更好地服務於內容。比如紅岩畫成紅色,夫岡山畫得更雄偉等。
公允地說,這時期的山水畫是政治的產物,但卻給山水畫創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天論是在內容上、形式上,山水畫都得到很大的突破和發展。傳統山水畫經歷了陌唐、玉代、兩宋,“理法大備”,對於丘望的經營、自然的再現能力已達一定高度;但到了無代之後,所謂“文入畫”慚占主流,書卷氣、筆墨捐趣、自娛自樂、不求形似、擰胸中逸氣成為讓水畫創作的主要追求。作為藝術創作,“文人畫”的追求無可厚非,但長此以往,就會使山水畫流於柔配空洞、單調、程式,缺少生活氣息和時代氣息。而寫實山水則避免了這種傾向。對寫生的重視,對自然的回歸,使山水畫在內容題材上,更加豐富,在形式技巧上也有很大的突破,無論是造型、章法,還是筆墨、設色都迥異傳統。形成了現代山水鮮明的面貌,尤其是貼近時代、貼近自然,貼近生活。囙此既受到了人民喜愛,又得到政府提倡,蔚然成風,一度成為山水畫創作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