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的提煉過程

開採下來的大塊紫砂原礦,要加工成制壺原料,其傳統方法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把和好的泥料用油紙包起後碼放,以新增泥料的黏性,這個過程叫陳腐,需要半年時間。

開採下來的大塊紫砂原礦,要加工成制壺原料,其傳統方法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

1、露天堆放,自然風化。直到大塊原料經手揉捏後,可以呈粉沫狀,其最細的部分為85目(每平方釐米的篩子網眼個數),以保證紫砂壺燒成後有0.02毫米的孔徑;其中未完全風化的部分,還需在石磨上磨碎。整個自然風化的過程至少需要一年的時間。

2、和泥。風化後的原料,加水揉和,直到用手抓起後不黏手並留有指紋,而且指紋在兩個小時後,還清晰可見,不變形,則達到制壺所需的可塑性。

3、陳腐。把和好的泥料用油紙包起後碼放,以新增泥料的黏性,這個過程叫陳腐,需要半年時間。

4、捶泥。陳腐過的泥塊在加入適量的熟泥(作過壺胚的餘泥)後,還需再用木捶捶打,逐漸排除泥中的空氣,以加强泥料的韌性。紫砂礦土俗稱生泥,形似塊狀岩石,礦土開採後須經數年露天堆放,風霜雨雪,待其風化,鬆散成小顆粒方可開始加工使用。

紫砂礦土大約要開採千噸陶土方能得一噸左右紫砂泥,須經人工精選,剔除礦土中的老塊、夾石、廢土和較明顯的含硫、含鐵物質,然後由礦土機械粉碎呈粉末狀,並視產品的大小再選用適當的篩孔過篩(篩孔有60目、40目、32目和24目),加水煉成塊狀,經人工錘煉或真空煉泥機壓煉,排除泥中空氣,放置數月方可成為供制坯用的熟泥。

編輯:汪洋

資料標籤: 紫砂
本文標題: 紫砂泥料的提煉過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202873784579
相关資料
本山芝麻段一覽
原礦本山芝麻段泥礦標為青灰色,偶伴有少量鐵銹般的黃色,為鐵質氧化所致,截斷面細膩且有一定的油性,結構較松,燒成溫度高,燒結溫度、製作工藝如果把握不好容易發生吐黑現象;由於塊狀段泥的含砂量大,拉結强度低,用之制壺,燒制時容易開裂,囙此成型溫度
標籤:
紫砂泥料簡述
紫砂泥是紅泥(朱砂泥)、紫泥、團山泥的總稱。紫砂壺藝始於宋朝而成於明代。凡幾百年間,紫砂工藝經歷無數興廢衰榮,薪盡火傳,逐漸形成今日世界性的紫砂文化熱潮。紫砂壺是實用的飲茶器具,也是具有鑒賞價值的藝術品。紫砂壺的美在於它集壺泥、壺色、壺形、
標籤: 紫砂 藝術 文化
手工煉泥
後來,陶工們發現在甲泥中有些礦石特別細膩、乾淨,就把這些礦石挑選出來,這就是後來成為制壺原料的紫砂泥。1996年,徐秀棠帶著兒子、媳婦和眾徒弟建成占地30畝的長樂弘陶莊,在這個作坊裏,從原材料到制壺,遵循的都是“紫砂傳統全手工成型技藝”。而
標籤: 紫砂泥 徐立
燦爛的紫砂泥色
宜興紫砂陶始於北宋,盛於明清,輝煌於當今。歷經千年歷史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依託丁蜀地區陶土礦層中蘊藏的得天獨厚的紫砂土。縱觀紫砂陶的發展演進,正確領悟、把握紫砂泥色與造型兩者的互動性,是藝人們不斷探索的課題,也顯示宜興紫砂魅力之源。
標籤: 紫砂泥 藝術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