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小瞧了這些壺鈕,卻有著大的作用

壺鈕是宜興紫砂壺蓋的主要部件,是為泡茶時壺蓋揭拿方便而設定,行話俗稱「的子」、「滴子」,依其細部結構又可仔細解構為鈕珠、鈕座、鈕柱、氣孔。壺鈕位於蓋子的頂端,便於受人捏持掀蓋用,囙此應以易拿不滑手、不易導熱為設計考慮,但仍然有極少數的形制,宥於造型需要,而有所取捨。

壺鈕是宜興紫砂壺蓋的主要部件,是為泡茶時壺蓋揭拿方便而設定,行話俗稱「的子」、「滴子」,依其細部結構又可仔細解構為鈕珠、鈕座、鈕柱、氣孔。

大部分的壺鈕以圓鈕為主,但方壺則搭配方鈕,通常紫砂壺鈕的造形為求取得與主體的協調,陶工往往將其外形做成與壺身主體的正立或倒立縮小形,或是主體和蓋面外輪廓的延伸,花貨則須配合全器,融入壺體結構中。

壺鈕位於蓋子的頂端,便於受人捏持掀蓋用,囙此應以易拿不滑手、不易導熱為設計考慮,但仍然有極少數的形制,宥於造型需要,而有所取捨。

傳統純手工製作壺鈕的工具行話叫「點撚子」,是以細竹製作而成,利用小竹管弧度,在一段圓柱形的泥段上,撚出球形壺鈕,點撚子的內部形狀,依據蓋鈕的大小、圓曲銼制,結構分點鈕部分與點脚部分,長約18公分左右,利於手握牽動,速度爽利,造型準確。

壺鈕雖小,但它處於最顯眼之處,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如圓鈕有正圓和扁圓等多種,圓鈕適合各類圓形器或相應造型,為最基本壺鈕之一,常為壺身之縮小形狀。

壺鈕的形制也蘊含著時代風格,在明清紫砂古壺鑒賞範疇中,壺鈕常能傳遞出微妙的時代氣息,就以本次刊出的百餘款壺鈕來說,有些看似大同小异,其實就是一份紫砂發展史的切面,閱歷豐富的識者往往能一葉知秋,見微知著。

傳統形式橋形鈕的鈕作橋形,有圓橋鈕、方橋鈕、高橋鈕和矮橋鈕等多種式樣,變化較多。橋形鈕還發展為環鈕,加入環狀泥圈,左右遊走。有單環鈕、雙環鈕等多種形式。

以下為壺鈕種類圖:








































































































資料標籤: 紫砂
本文標題: 別小瞧了這些壺鈕,卻有著大的作用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201621940143
相关資料
一個紫砂壺老師印記及款識能有多少種
紫砂壺印記和款識是一個壺的價值體現,一個紫砂壺老師印記及款識能有多少種。那時的紫砂壺並不是現在我們所看到和使用的模樣。其底部和壺身不可能有製造者的款識。直到供春制壺,壺身上才有款識出現。紫砂款識與其它陶瓷製品的款識不盡相同,別具特色,已成為
標籤: 紫砂 藝術 文化
“中國紫砂十二精英”您認識幾比特呢?
2004年被中國紫砂博物館評為中國紫砂十二精英,新生代領軍人物的有:桑黎兵、呂俊傑、張振中(正中)、吳鳴、陳國良、曹亞麟、範建軍、江建翔、高建芳、季益順、儲集泉、沈建强。
標籤: 紫砂 陶瓷 藝術 宜興 陳國良 工藝美術
宜興紫砂壺的“老名”知多少?
最早記載紫砂陶器事的要數屠隆寫作於1590年的《茶說》,其後許次紓於1597年在《茶疏》上說:“近日饒州所造,極不堪用,往時龔春茶壺,近日時大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記下了茶人、文人發現紫砂陶壺“宜於茶性”的特質。我寫過“五百年起個名”,也
標籤: 紫砂 時大彬 文化 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