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難透水型濕害這類濕害一般在低丘紅壤、粘重黃棕壤土區較常見,改良的方法是開暗溝排水。暗溝溝道用石塊、磚塊或水泥塊砌成橋洞形,排水溝截面積不小於25釐米×30釐米,主溝還應更大,要設在難透水層以下,距地面松土層深度超過50釐米。兩溝相隔約1.3米左右,如為土壤粘重、降雨量多的地區,距離可稍近一些。砌好溝道,對溝道上方左右的難透水層要進行破塥深耕,近溝處深些。兩溝中淺些,以形成向溝道傾斜的瀝水面。
2、集水型濕害在緩坡低凹位置,急坡轉為緩坡地點,由於地表水和土內徑流彙集而土壤質地又較粘,透水性差,以致水流緩慢,或被阻留而出現濕害。如集水面較大,又在大雨久雨時期,土壤處於過濕狀態,茶樹就受嚴重濕害。這種濕害須用明溝截水和暗溝排水相結合的管道改良。來自坡面上的水要深挖橫向或環形明溝引入溪流;在茶園內順坡向開暗溝排水,主支溝配合,出水口開在最低處。
3、在下水型濕害狹穀低地、水庫、水塘、通路的下方以及溪流兩旁都易出現濕害。如果地下水位很高,中下層土壤潜育化明顯,亞鐵反應強烈,茶樹濕害特別嚴重,改良又很困難的茶園,就應改種其他作物,如果地下水位較低,茶樹濕害較輕,可在地下水流聚集的一側深挖截水明溝,在園內多挖暗溝,暗溝的深度和距離,以能將地下水位降至離地面70釐米以下為合適,並將總排水與溪流相通。如果園內有水塘或水渠通過,可將塘渠加深,使水位降低到離地面80釐米以下,也可將水塘填平,把通路改在茶園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