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茶葉,不得不說的十大真相!

其實,那層泡沫不但無害,反而對人體有益,產生於茶葉中的茶皂素。經科學家證實,茶皂素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等作用。而印度等地茶葉等產的歷史還不到二百年,囙此,茶樹的原產地,毫無疑問,應該是中國。

1、頭泡的泡沫有害?

真相:假的

解釋:沖頭泡茶的時候,表面常會浮著一層“泡沫”,有人誤以為是農殘或者雜質的殘餘。其實,那層泡沫不但無害,反而對人體有益,產生於茶葉中的茶皂素。經科學家證實,茶皂素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等作用。在古代這白沫被視為一種精華,杜育詩雲:“煥如積雪,曄若春敷”。

2、“安吉白茶”是白茶?

真相:假的

解釋:安吉白茶並非白茶,而是採集白化的芽葉,以綠茶工藝製成的綠茶。每年春季,低溫讓新生的“安吉白茶”茶樹葉片中的葉綠素合成受阻,出現階段性白化,該階段的茶葉胺基酸含量很高,從而保證了安吉白茶香鬱、滋味鮮醇的品質。

3、“純料”的普洱完全沒有經過拼配?

真相:假的

解釋:普洱茶的“拼配”概念具體包括六個方面:等級的拼配、茶山的拼配、茶種的拼配、季節的拼配、年份的拼配、發酵度的拼配。很多人提到的“純料”,是指由同一茶山同一季節的茶葉製作而成,占普洱茶拼配科技中的兩項。所以,不能簡單認為“純料”的普洱茶完全沒有經過拼配。

4、洗茶是為了洗茶塵?

真相:假的

解釋:很多人認為洗茶是為了洗去茶葉中不乾淨的夾雜物如茶灰、塵埃等,其實不然。多數情况下,“洗茶”的主要目的是浸潤茶葉,幫助茶葉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飲用者很快感覺到茶葉香味。有部分愛茶者更願意稱之為“醒茶”、“潤茶”或“溫茶”

5、老鐵需要定期複焙?

真相:假的

解釋:一些茶友認為陳年鐵觀音,一定要定期複焙高火工才有儲存價值,殊不知陳茶若多次走火,葉底就得碳化,品飲起來茶感水薄,空洞,也就不是老烏龍真味了。陳茶如果保存得當,是不需要再複焙的。

6、剩茶留在壺裏有助於養壺?

真相:假的

解釋:剩茶不能留在壺裏,隔夜的茶湯會有陳味,陳味滲進壺體,不但不能幫助養壺更是對紫砂壺的一種破壞,用這樣管道養出的壺喝茶,對身體有害。

7、紫砂壺不宜泡綠茶?

真相:真的

解釋:名優綠茶沖泡時水溫較低,在85度左右,過高的溫度和較長的浸泡時間會破壞綠茶的風味,所以一般不建議用紫砂壺沖泡綠茶。條件受限時,也可以考慮用紫砂壺短時間浸泡綠茶後立刻倒出茶湯,而且泡茶時壺蓋需要打開。

8、洞庭湖碧螺春出產於洞庭湖?

真相:假的

解釋: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洞庭湖碧螺春,屬於綠茶,實際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山,而並非產自於洞庭湖。

9、變色茶寵有毒?

真相:不一定

解釋:變色茶寵一般是感溫變色茶寵,以樹脂為主要原料,這些茶寵淋上熱茶水後會立即變得五顏六色,冷卻後恢復到原來的顏色。或者是在燒制好的茶寵上塗上一層遇熱就會發生顏色變化的化工材料,也能達到變色的效果。變色茶寵用來把玩沒問題,但喝茶時最好不要淋茶水到變色茶寵上。茶寵泥料裏的化學試劑淋上茶水後,遇高溫發生反應,容易產生對人體有危害的毒素。

10、茶的故鄉是中國?

真相:千真萬確

解釋:有的輿論認為印度是茶葉的故鄉。其實,中國才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19世紀末,英國人威爾遜在《中國西部遊記》中寫道,“在四川中北部的山坡間,曾經看到普遍高10尺左右的野生茶樹叢”。這是首次在我國發現野生茶樹的報導。而印度等地茶葉等產的歷史還不到二百年,囙此,茶樹的原產地,毫無疑問,應該是中國。

本文標題: 關於茶葉,不得不說的十大真相!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165422528442
相关資料
哪些茶不能喝?
所以,隔夜茶不宜飲用。燙茶:茶一般都是用高溫的水沖泡的,但是不能在水溫過熱時飲用。
標籤: 養生 健康 濃茶 茶葉
普洱茶的5大秘密你知道嗎?
“普洱茶不像其他食品,真正享用的人常常會自己去買。”從自身及眾多普洱茶愛好者的普洱茶消費習慣分析,普洱茶才是真正屬於自己想用的東西,不像烟酒之類的禮品。自己到茶莊品飲後挑選適合自己的普洱茶,而不是直接付錢匆匆拿走然後束之高閣。普洱茶對於真正
標籤: 普洱茶 文化 茶葉
茶懂你,你懂茶嗎?
雖然咱中華可稱得上“茶之國”,但時常與友們交流、及採訪中表示,人們對喝茶現時還存在兩個大誤解。茶有兩種,一種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一種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中國著名茶學者趙英立說,茶對人來說最大的價值是養心為主、養身為輔。有些人不願
標籤: 鐵觀音綠茶 綠茶
將身體託付給茶
如果一個人從上班的時候開始,一直到下班,都處於極度緊張和疲勞的狀態,可想而知,其工作效果並不是最佳的。因為人的注意力集中是有一個限度的。日本的藤井康南先生在《90分鐘集中注意法》一書中提到,一天當中,會讓他全神貫注的工作時間只有90分鐘,這
標籤: 睡眠 健康 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