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覺得越貴的茶越好。
“現在越來越多的高價茶,除了滿足人們對口感的需求,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中國著名茶學者趙英立說:“茶的價格由品質和級別决定”。
品質主要指茶的產地和樹種,“比如大家都知道雲南的普洱茶好”;
級別主要和採摘時間、採摘部位有關,嫩芽、一芽一葉、一芽兩葉價格就相差不少,同樣是龍井,清明前採摘的明前茶就是最貴的。”

“老百姓其實不需要買高檔茶,完全可依據個人經濟能力和不同的口味進行選擇。”建議選擇100—300元一斤的茶比較合適。“這個價格,已可以買到品質非常好的茶。建議大家在購買的時候,重品質、輕級別。有些級別高的茶採摘時間太早、太嫩,而茶的一部分營養恰是在莖裏,有些便宜的茶養生效果更佳。”

二是只喝茶不品茶
茶有兩種,一種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茶,一種是“琴棋書畫詩酒茶”的茶。
第一種茶可滿足人們“養身”的需求,比如解渴、提神、祛火、消食等;第二種茶則可以滿足人們“養心”的需求,比如抒情、禮儀、悟道等。
茶對人來說最大的價值是養心為主、養身為輔。“尤其是中年人,工作忙、壓力大,更應該給自己一點時間,耐心地泡一壺茶、品一壺茶。人在煩躁時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决定,這時也不妨先慢慢品一壺茶,再做决定也不遲。”

按體質來喝茶
想通過喝茶養生,就必須對茶有所瞭解。“每種茶的性質不同,一定要選適合自己的茶。
比如,人人都說綠茶抗氧化功效好,但體寒的人喝了,反而會感到不適。”“喝茶還講究天時、地利。許多人一年四季都喝一種茶,這樣也不對,冬天冷,可多喝些性溫的茶;春夏季節易上火,可以多喝綠茶、花茶。”

看茶喝茶
中國的茶分為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六大類。六大茶類茶性不同,對人體的影響也不同。
例如:
綠茶性寒,適合體質偏熱、胃火旺、精力充沛的人飲用,綠茶有很好的防輻射效果,非常適合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
白茶性凉,適用人群和綠茶相似,但“綠茶的陳茶是草,白茶的陳茶是寶”,陳放的白茶有去邪扶正的功效。

黃茶性寒,功效也跟綠茶大致相似,不同的是口感,綠茶清爽、黃茶醇厚。
青茶(烏龍茶)性平,適宜人群最廣。
紅茶性溫,適合胃寒、手脚發凉、體弱、年齡偏大者飲用,加牛奶、蜂蜜口味更好。

黑茶(普洱茶)性溫,能去油膩、解肉毒、降血脂,適當存放後再喝,口感和療效更佳。
看季節喝茶
春起花茶和單從
春天重點在於疏通肝氣,而芳香類物質有通竅的功效,所以可多喝鳳凰單從和花茶。但新鮮綠茶在春季寒氣還太重,不宜多喝,體寒者尤其要注意。

夏爽綠茶和觀音
夏天消暑解渴首選綠茶。此外,鐵觀音、臺灣高山茶都是不錯的選擇,體質好的人也可以喝些存放3—5年的生普洱。
金秋烏龍正當令
秋天適合喝青茶,青茶的性、味介於綠茶、紅茶之間,不寒不溫,既能清除體內餘熱又能生津養陰。秋季最適合喝當年春天的鐵觀音和去年的武夷岩茶。

冬陽紅茶與熟普
紅茶冬天喝可以養陽氣,給人以溫暖的感覺;熟普洱可以暖胃驅寒,消食化積。
喝法錯誤損營養
說到現代人喝茶最大的“失誤”,一個大茶杯,一把茶葉泡一天最不可取,這樣品嘗不到茶的真味,且長期浸泡容易使茶中的重金屬析出,不利健康。“喝茶一定要做到茶、水分離,哪怕沒有專業茶具,也可準備一個帶濾網的茶壺或茶杯。”

此外,“新茶不洗、剩茶不扔、茶垢不清”也是人們喝茶中容易犯的錯誤。不論幼嫩的新茶還是珍貴的陳茶,表面上都可能有農殘、塵蟎污染,最好“洗”一下,頭遍茶倒掉不喝。有些人不願洗掉茶壺上的茶垢,認為這樣可以養壺,其實,茶垢不但對健康不利,還會影響茶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