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泡茶喝茶的茶具介紹

北京人雖不講究泡茶的水,也相當能分別水的佳劣的。北京人是喝茶,而不是品茶,所以茶具不能十分太小、太講究,但也有以喝茶為目標,而在小?北京喝茶,茶壺也以小為目標,但既為喝茶,自以能蓄茶為主,所以能有暖套為佳。北京泡茶,通稱為沏茶,以先放茶葉後注水為沏,先注水後放茶葉為泡,北京則無論用茶壺或蓋碗,皆用沏的管道。

北京人雖不講究泡的水,也相當能分別水的佳劣的。北京人是喝茶,而不是品茶,所以茶具不能十分太小、太講究,但也有以喝茶為目標,而在小?具、細瓷器上注意的。北京喝茶,茶壺也以小為目標,但既為喝茶,自以能蓄茶為主,所以能有暖套為佳。暖套例為藤編其外,內襯氈絮,以紅喀喇為裏,居家行旅,無不相宜,只茶館中不預備此物。茶壺通以瓷質,老家庭也有用銅壺的,而皆說錫茶壺貯茶不敗味。商店中也有小號生鐵壺沏茶的,即馳名四遠的“山西黑小子”,形作荸薺扁形,實為煮水之用。有一般似乎講究的,以用宜興紫砂壺為貴,宜興壺固佳,但難得精緻短劇,且多偽制,泥味歷久不退。也有用銀壺的,此風近年始盛。晚清興一種磁鐵壺及一種茶壺蓋碗兩用的茶具,實皆宜於靠茶,講究者不用?前清茶具,有所謂“折盅蓋碗”者,蓋碗為一蓋一底,蓋小於底,在其中泡茶,量小適於細飲。且用蓋碗,稍顯外行,則不但斟不出茶來,反要灑落身上,有時還要摔掉。必須以大指中指卡住兩面碗邊,食指圈回,頂住碗蓋,蓋前方稍下沉,即能一絲不灑的斟出茶來。折盅為令茶速凉,乃待客及對付婦孺之需,是僕婢的專差。一般不肖子弟,在蓋碗中也要出花樣,外繪花卉山水人物、名人手筆,內繪避火圖兩幅,六碗為一桌,裝一錦匣。以六碗內圖相同的為下品,六碗備异共十二式的為中品,十二碗二十四式的為上中品,二十四碗四十八式為上上品。有一暴發戶財?,也要玩玩名瓷,便買了一套上上品四十八式的,後其家敗落,此物獨得善價,此公也不為無見了。

關於茶碗,普通都是瓷碗,而舊稱為茶盅的緣故,一則物小,二則完全沒把似酒盅,其岔沿豆綠色、茶葉末色、芝麻色的,人則稱為茶碗。近年托茶碗的有茶碟,早年則有“茶託”、“茶船”,全為錫質,也有銅質。其圓形中央有一放碗足小圈的,或荷葉邊的,名為茶託;其為元寶形、兩頭高高翹起的,名為茶船。

北京泡茶,通稱為沏茶,以先放茶葉後注水為沏,先注水後放茶葉為泡,北京則無論用茶壺或蓋碗,皆用沏的管道。其專愛喝釅茶的,先沏成的茶,喝過幾遍,然後傾入砂壺中,上火熬煮,則茶的苦味黃色盡出,謂之“熬茶”。熬茶適用於山茶,所用砂壺,價值最廉,通稱為“砂包”,為中產以上所不睬、富貴人家所不識,而頗利於茶味,鄉間野茶館常用砂包為客沏茶,冬夏皆宜。和熬茶差不多的,有所謂靠茶,靠茶即將茶壺置於火傍,使其常溫,時久也靠出茶色來。熬茶可以用武火,靠茶不但用文火,簡直不必見火,只借火熱便可。

資料標籤: 茶具 北京人 茶壺 文化
本文標題: 北京人泡茶喝茶的茶具介紹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159204800818
相关資料
烏龍茶的香氣介紹
香氣是烏龍茶最大的亮點,烏龍茶的茶香,既有綠茶的清香又有紅茶的熟香,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香氣馥鬱,銳則濃長。可以說,只要泡茶時散發出濃郁、鮮明、悠長香氣的茶几乎都是烏龍茶,所謂“香氣高銳”,那種特殊的香氣足以令人駐足回望。洞頂烏龍茶有天然花
標籤: 烏龍茶 美食
烏龍茶的茶葉外觀
烏龍茶的外形,優質的水仙茶條索肥壯,結實,彎曲。烏龍茶呈幹茶樣的時候,它的外觀有條形,捲曲型,球型等優美的外形,顆料還較為鬆散,也有很多綠葉,有時裡面還夾有一兩個茶梗。烏龍茶進入紫砂壺內,茶葉在吸收一定的水份後,就有一種含香欲放的狀態,葉底
標籤: 文化
雲南滇紅簡介
滇紅是雲南紅茶的統稱,分為滇紅工夫茶和滇紅碎茶兩種。滇紅工夫茶芽葉肥壯,金毫顯露,湯色紅豔,香氣高醇,滋味濃厚。滇紅工夫茶於1939年在雲南鳳慶首先試製成功。當年生產15噸銷往英國,以後不斷擴大生產,西雙版納猛海等地也組織生產,產品品質優异
標籤: 工夫茶
宜茶之水滿足“清、輕、甘、冽、活”才稱得上泡茶好水
水之於茶,猶如水之於魚一樣,“魚得水活躍,茶得水更有其香、有其色、有其味”,所以自古以來,茶人對煮茶之水津津樂道,愛水入迷。一般認為,滿足“清、輕、甘、冽、活”五個標準的水,才稱得上宜茶好水。在茶具中,過濾網和濾網架是一對好搭檔,它們總是成
標籤: 茶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