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套裝圖片賞析

聞名中外的紫砂茶具,除具良好的材質外,特別注重外形的裝潢。可謂出類拔萃,巧奪天工。紫砂茶具的創制始於北宋末年,興盛於明代正德年間,以紫砂茶壺最為著名。時大彬初仿供春製作大壺,後因人們品茗鬥趣之需而改制小壺,並以柄上拇指為標誌,流傳之廣,以致人人“幾案一具”。

紫砂壺套裝

紫砂陶茶具

聞名中外的紫砂具,除具良好的材質外,特別注重外形的裝潢。融書、畫、詩、印諸藝為一爐,又集雕、琢、捏、塑、貼、絞、堆、繪、噴、嵌、釉、漆、鑲、包等諸般製作技藝為一體。可謂出類拔萃,巧奪天工。

紫砂茶具的創制始於北宋末年,興盛於明代正德年間,以紫砂茶壺最為著名。

宜興紫砂壺的系別可分為:創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別派等。始創者為宜興“金沙寺”寺僧,專摶當地的特產--細陶土加以煆煉,手捏為坯,經幾道工序燒制而成,世代相傳至今。

至明代正德年間,宜興進士吳頤山曾在金沙寺寓居攻讀詩文,時書憧名“供春”者,因閒暇無事,見寺僧在從事紫砂壺生產,就在暗中淘細土制坯仿效。又經自己刻苦鑽研,日積月累,制壺技藝日精,終成為當時最負盛名的一代制壺高手,成為陽羨茗壺“正始”之首。據說當時供春在寺內學藝時,曾看到寺內一古銀杏樹上有樹癭,形狀古樸,奇拙,就模仿樹癭的造型,用手指捏為形,再用茶匙挖空內壁,做成幾把“樹癭壺”。這一獨樹一幟的紫砂壺,受到當時社會名流、雅士們的認同、欣賞和讚歎,為其起名曰:“供春壺”,供春遂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制壺名家。

名家評供春其壺曰:“脫手則光能照面,出冶則資比凝銅”,“供春之壺勝於金玉”。歷代以來,供春壺均為極其名貴之物,名聞遐邇,存世極少,歷代藏壺名家競相搜求而不可得。

供春以後的制壺名家當為董翰、趙梁、元暢、時朋四家。四家之後制壺技藝最高者為一代制壺名家時大彬(時朋之子),時人謂其制的壺“不務妍媚而樸雅堅栗,妙不可思”。時大彬初仿供春製作大壺,後因人們品茗鬥趣之需而改制小壺,並以柄上拇指為標誌,流傳之廣,以致人人“幾案一具”。清人陸紹曾見時大彬所造之壺,有名為“六合一”者,即壺身、底、蓋都可分可合,“合之為一壺”、“離之乃為六”,水注其中“滴屑無漏”,可謂匠心獨運,巧奪天工。

資料標籤: 紫砂壺 文化 供春
本文標題: 紫砂壺套裝圖片賞析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156206895854
相关資料
紫砂壺收藏鑒定的幾個方面
紫砂壺收藏鑒定的幾個方面泥料胎土色象、顆粒度及光澤肌理。不同年代的不同礦脈各有特點,清後期的“天青泥”就與歷代泥料不同。造型風格各個時代對美的感受和形式要求均有特定的標準,造型風格,整體的比例,嘴、把、鈕的配製存在著差异。印章款式印章款式是
標籤: 紫砂 文化 文玩
愙齋款紫砂提梁壺
通高13.5cm,口徑6.55cm,足徑10.9cm。蓋內與壺底分別有“國良”、“愙齋”陽文印款。“愙齋”即吳大澂,號愙齋,清代著名金石學家。尤其酷愛紫砂壺,親自設計壺式,與當時制壺名家合作制壺,所作砂壺常有“愙齋”款。俞國良是清末民國初年
標籤: 提梁壺 紫砂 文化 吳大澂 隸書
精美茶杯圖片可做案頭
茶杯圖片精美茶杯圖片精美茶杯圖片,這幾款茶具圖片漂亮吧,可以做案頭,或者網站上圖片素材使用嘍.嘿愛老資料網剛剛收集到的.
標籤:
茶葉瓶|清代茶葉瓶|陶瓷茶葉瓶
瓶體一面用白釉繪一枝梅花,另一面繪荷花荷葉,構圖簡潔,花葉刻畫生動以上資訊由愛茶網收集整理。青花釉裡紅茶葉瓶高18.6釐米底徑15. 8釐米口徑4.4圓口,平肩,長方體瓶身。蓮心是明清兩代散茶中的一個品種,以茶葉採摘時的形狀來命名茶的類型,
標籤: 陶瓷 文化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