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紫砂業界「雙重師傅」名份現象

所謂「雙重師傅」名份現象,即藝徒二次拜師學藝,有二個正式師傅的現象。傳統從藝只師一人宜興紫砂業界,在宜興紫砂工藝廠成立以前,不存在「雙重師傅」名份現象。也發生先學制壺,後因工作需要,市場變化又學制盆的「雙重師傅」名份現象。

所謂「雙重師傅」名份現象,即藝徒二次拜師學藝,有二個正式師傅的現象。紫砂業界,自古以來門派紛立,門規森嚴,獨門技藝獨傳,有謂「秘不相授」之說。一般來說,一個藝人拜了師,學了這一路或那一路的技藝,一生一世就幹這一路活兒。即使是中途改業,亦只認其正宗師傅一個。至於你學紫砂「光貨」的,想學紫砂「花貨」,拿某個高手的「標本」摹仿,摹仿成功了,其後亦轉到「花貨」那一路去了,亦只認其正宗師傅,餘只能在心中默認,或叫做「崇拜偶像」「心理師傅」,終究不能公開或者公然稱其為師傅。否則,便是大逆不道。

傳統從藝只師一人

宜興紫砂業界,在宜興紫砂工藝廠成立以前,不存在「雙重師傅」名份現象。自1958年4月,蜀山陶業生產合作社,宜興合新陶瓷廠與上袁、潜洛28家紫砂手工業戶合併建立「宜興紫砂工藝廠」之後,才開始出現紫砂業界的「雙重師傅」名份現象。第一例即是学弟朱可心向師兄吳雲根借徒弟汪寅仙幫做下手活,朱可心發現其才可造,便同師兄商量並征得同意,將其收於門下。這就是汪寅仙二次學藝,先拜吳雲根為師,後拜朱可心為師的「雙重師傅」名份現象。這一現象發生在紫砂同類花貨技藝,又是同門師兄弟之間的轉認徒弟,在當時可說是情有可原的現象。

其後,又有發生先學紫砂光貨,後學紫砂花貨的「雙重師傅」名份現象。如何道洪,1958年先拜「光貨高手」王寅春為師,學制紫砂光貨。1965年又拜「花貨高手」裴石民為師,學制紫砂花貨。同樣,又發生先學陶刻書法,後學陶刻畫技的「雙重師傅」名份現象。如鮑志强,1959年先拜談堯坤為師,學習陶刻技藝。1963年又拜任淦庭為師,學習陶刻裝飾藝術。也發生先學制壺,後因工作需要,市場變化又學制盆的「雙重師傅」名份現象。如周尊嚴,1958年拜裴石民為師,學制紫砂壺。後又於1961年拜陳福淵為師,學制紫砂花盆。這種改行學藝的現象在當時時有發生,工作稍有調動,師傅就得跟著換。如吳鳴,1976年先拜李碧芳為師,學習制壺。1978年改行陶刻,於是又拜毛國强為師學習陶刻。

「雙重師傅」因時制宜

1978年以後,情况又發生了變化。由於老一輩藝人年事已高,急需培養下一代,使自己的技藝得到繼承,不致失傳,後繼有人,隨著紫砂研究所的成立,又出現了「雙重師傅」名份現象的新形式∶

一是考。即是在已經學藝滿師或獨立操作的青年藝人當中,挑選其優秀人材,憑自己的才學,憑自己的扎實基本功,憑過得硬的技藝,也憑自己拿得出的代表作品,讓廠裡的權威、專家、領導或管理層人員專門組成评审班子一致裁定∶考進研究所。由研究所裏的名家再帶徒,再授藝。這種「雙重師傅」名份現象,即是人才的普遍選擇,擇優錄取現象。如江建祥,1976年隨許成權學藝。1978年,憑自己的才智、聰敏,憑自己的作品和基本功,考進紫砂研究所,再拜汪寅仙為師,繼續學藝。

二是考、推薦、反復篩選相結合。這種形式發生在德高望重的巨匠們身上。這些巨匠在某一領域中卓有成就,有自己獨特的表現藝術手法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他們需要有根基好,悟性高,又富有事業性的年輕一代接他們的班。於是,除考試外,還要反復考核,反復篩選,由領導推薦,由本人稽核同意,再傳授技藝。如葛陶中,1972年拜李碧芳為師,1978年考入紫砂研究所,後再由紫砂廠廠長高海庚等人推薦,由壺藝泰斗顧景舟一次次反復權衡,挑選,最後收葛陶中為徒,傳授技藝。

三是領導同意,家長自帶。這種形式發生在八十年代後期以後,前二種形式基本停止以後,回到過去的「一脈相承」、「世代相襲」的老路上去,這在紫砂業界是較為普遍的。

這種二次學藝,「雙重師傅」名份現象,是歷史上特定年代的特有現象,是歷史上客觀存在的現象,也是師徒之間互相承認,雙方公認的歷史事實。

攀親帶故的假冒偽劣亂象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紫砂業界有一部分人利用特定年代存在的二次學藝,「雙重師傅」名份的特有現象,或掛靠;或自認師們,或假冒偽認;或明知是跟王氏學藝,卻偏要說是跟李氏學藝;或明知師傅是一般壺手,卻偏說師傅是大師、高工;有的從來未曾相識,或根本毫無瓜葛,卻莫明其妙地被套上「師徒關係」,還像煞有介事似地大談特談,大寫特寫其學藝經歷及親密關係。這些現象,絕非是二次學藝,「雙重師傅」名份現象,而是紫砂業界的一種徹頭徹尾的假冒偽劣現象,也是一種藝品藝德在部分藝人身上表現出來的混淆顛倒之叛逆現象,現作不指名的曝光如下∶×××,明知自己是隨吳雲根、朱可心學藝,但卻在簡歷中硬拉上跟蔣蓉、顧景舟學藝的經歷和過程。×××,明知自己是跟民間一般壺手學藝,但簡歷中既跟朱可心學藝,又跟顧景舟學藝,還跟王寅春和裴石民學藝。×××,明知自己是跟範洪泉學藝,但在其簡歷中卻變成了跟何道洪學藝。也有許多人,不但亂認師傅,自己一天也沒跟名家學過藝,但茶壺的印款上卻出現「可心門徒」「景舟門下」、「景舟首肯」、「可心首徒」等等印款,以此冒認師傅……(冒認師傅現象跟家族姓氏的冒認又不同,如「大亨後人」,只要自己姓邵,不管是不是邵大亨一族,是不是沾親帶故,都成了大亨後裔。)當然,也有一些不負責任的客商,為了贏得暴利,鼓勵和慫恿這一假冒行為,一些不知內情的「研究」、「學者」、「寫文章」、「喝墨水」的人,道聼塗説或偏聽偏信,也是「雙重師傅」名份這一現象被人利用假冒,氾濫成災的原因之一。特別是一些技不熟,藝不精的不入流藝人,為了金錢,為了名利,為了得到某些利益,今天認這個師傅,明天又換成了那個師傅,甚至矢口否認自己正宗的師傅,造成人性扭曲,藝德庸俗的不良後果。

清者自清史實終還真

一日授藝,終身為師。師傅的教誨之恩重如泰山,深如東海,這關係到一個藝人的修養貭素和藝品、藝德問題,絕對應該嚴肅慎重。紫砂業界的從業人員、經營人員,紫砂陶史的研究人員,應該對這一問題重視起來。這裡,筆者特別推薦周桂珍女士,這位紫砂業界著名的高級工藝師,1958年拜王寅春為師,在自己幾十年的創作生涯中,受其丈夫高海庚的啟發和指導,特別是接受高海庚的恩師顧景舟教誨,(當然亦接受其它前輩藝人的教導),但她從來不拿顧景舟當成一塊「金字招牌」,儘管心裡把顧景舟為作師傅,但其簡歷史正宗的師傅只有一個,那就是王寅春。這就是歷史事實,歷史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

這裡筆者也得提醒那些沒有經歷二次學藝「雙重師傅」名份現象的紫砂從藝人員,不必把那些大師巨匠的名頭掛靠到自己身上,也不必單單提出得到某個大師的「特別教誨」,因為在特定年代裏,大師巨匠前輩們哪一個不對下一代抱有殷殷期望?又哪一個不關心和培養下一代,傾囊相授呢?特別是沒有拜名家做師傅的,更不要假冒認,到處認名師,朝夕改名頭,紫砂這份工藝本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勤奮、刻苦、天份磨煉出來的,沒有名師照樣成材,這樣的事倒亦是有的。這裡,筆者也希望收藏界的朋友們,對假偽冒認名師名匠的人和壺,弃之不收,多考證,多核實,讓那些有意識招搖撞騙,自抬身價的投機經營者們最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背,以使走到規範的經營正道上來。

二次學藝,「雙重師傅」名份現象儘管存在,但發生在名家身上畢竟是少數。真正是師徒關係,那就更少。拿顧景舟舉例來說∶自1954年收徐漢棠為徒開始,幾十年中包括二次學生「雙重師傅」名份的亦不過是李昌鴻、沉巨華、高海庚、束風英、吳群祥、葛陶中等數人。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考證,紛雜繚亂的現象的息止,歷史將會露出本來的面目,還紫砂業界一個真實的二次學藝,「雙重師傅」名分現象事實,還紫砂業界一個真實的師徒關係史實。

資料標籤: 紫砂 顧景舟
本文標題: 漫談紫砂業界「雙重師傅」名份現象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155261936351
相关資料
祥雲堂古錢紋鐵壺
祥雲堂古錢紋鐵壺
標籤:
丁淑萍造壺定格心情
江蘇宜興的高級工藝美術師、陶藝家丁淑萍認為,「喝茶喝的是心態,玩壺玩的是心情」,自己製作的每一把紫砂壺都是一份心情的定格。以筋紋器立足壺界今年四十歲的丁淑萍為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造壺二十四年。出生在千年陶都宜興的丁
標籤: 陶藝 宜興紫砂壺 心情 宜興 中國工 文化
紫砂壺:鑒定真偽自有妙招
劉靜建議,收藏紫砂壺要有正確的心態,不要以急於掙錢的心態去購買,這樣容易被人欺騙。鑒定真偽有妙招很多人以為用火柴劃紫砂壺能劃出火就是真的、年代久遠的紫砂壺,劉靜認為這是一個誤區。
標籤: 紫砂壺 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