紛繁奇麗的古茶具

唐代以前的茶具,文獻有所提及,但大都語焉不詳。改用有柄有嘴的茶銚、茶瓶,主要目的是為了“鬥茶”。鬥茶用的茶瓶,大多鼓腹細頸,單柄長嘴,嘴呈抛物線狀,便於注水時控制自如。建盞流行於宋代,其基本原因是為“鬥茶”所需。鬥茶時,茶湯呈白色,湯花更是色澤純白,與烏黑的建盞相配,黑白分明,便於看出水痕,區分茶質優劣。

中華茶藝,孕育於漢魏,濫觴於三唐,發展於宋元而成熟、光大於明清。由藥用而變為日常飲品,已逐步超越了自身的物質内容,而邁入一個精神領域,成為一種文化、一種修養、一種人格、一種境界的象徵。與此相應,茶具的發展,也表現為由大趨小,自簡趨繁,複又返樸歸真、從簡行事的過程。它與時代風氣相滌蕩,逐漸趨於藝術化和人文化。

唐代以前的茶具,文獻有所提及,但大都語焉不詳。蓋其時茶具與食器不甚分明,相混而用。且先從唐代說起。唐代茶具自從“茶聖”陸羽著了《茶經》後,“茶道大行”。中國的茶,也由此進入了一個新境界。其《器》章就列舉了28種煮茶和飲茶的器具。這套茶具,曾風靡朝野,以致“遠近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體現了以實用為主兼及情趣的特色。

宋代茶具如果說唐代茶具以古樸為特點,那麼,宋代茶具則以綺麗為時尚。宋代茶具,較之唐代,變化的主要方面是煎水用具改為茶瓶,茶盞尚黑,又新增了“茶筅”。這一切,都是與宋代風行的“鬥茶”(一種近乎遊戲的飲茶管道)時尚相適應的。

一、金銀銚瓶的興起。宋代的煮水器很少用,改用銚、瓶之類。銚,俗稱吊子,即有柄有嘴的烹器(今北方農村尚有這種陶或銅制的煮水器,亦稱吊子)。改用有柄有嘴的茶銚、茶瓶,主要目的是為了“鬥茶”。鬥茶用的茶瓶,大多鼓腹細頸,單柄長嘴,嘴呈抛物線狀,便於注水時控制自如。

二、黑釉建盞的流行。宋代飲茶多用茶盞,也是一種敞口小底厚壁的小碗。不同的是,宋代以通體施黑釉的“建盞”為上。建盞產於建州(今福建建甌),因其色呈黑紫,又名“烏泥建”、“黑建”、“紫建”。建盞流行於宋代,其基本原因是為“鬥茶”所需。鬥茶時,茶湯呈白色,湯花更是色澤純白,與烏黑的建盞相配,黑白分明,便於看出水痕,區分茶質優劣。盞壁較厚,宜於保持茶湯的溫度。這些都是建盞的實用效能。

明清茶具

明清茶具呈現一種返樸歸真的趨向,由宋代的崇金貴銀而轉為崇尚陶質、瓷質。但這類陶瓷茶具之精巧綺麗,又非唐人所能企及。

本文標題: 紛繁奇麗的古茶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154942954541
相关資料
松風堂霰文鐵壺
松風堂霰文鐵壺
標籤:
天津紫砂藝術節
近日,由團市委、今晚報社、天津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和天津市一商茶葉交易中心聯合主辦的“天津市首届紫砂文化藝術節”雖已臨近尾聲,但整個展會現場依然人頭攢動,廣大紫砂愛好者的熱情不减。在本次紫砂藝術節期間,很多紫砂愛好者們欣賞紫砂佳作,聽紫砂講座,
標籤: 紫砂 藝術 文化 天津
惠州龍門發現千年茶壺保存完好
茶壺是常見的生活用品,如今五花八門的茶壺令人目不暇接,可是古人用的茶壺是什麼樣子?龍門藏友湯創作的一件茶壺,可以透露出一些歷史資訊。他的這個茶壺為陶器,肩上有四系,造型古樸、簡單,為五代十國時期普通家庭所用,距今千餘年,保存依舊完好。
標籤: 文化
121件紫砂工藝精品亮相北京
121件紫砂工藝精品亮相北京高貴典雅的雲龍瓶、素樸親和的四方提梁壺……“紫砂七老藝人”以及5比特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10比特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的121件紫砂工藝精品,日前亮相北京金融街。除了“紫砂七老藝人”的作品,此次名為“魅力紫砂、人文西
標籤: 紫砂 藝術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