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古越窑

想起古越窑不由得想到了兩句詩來——“九秋風露越窑開,奪得千峰翠色來!”至此,“千峰翠色”便成了古越窑的經典美譽!越窑青瓷窑系相當龐大,主要於今浙江省的上虞和余姚的上林湖至慈溪一帶,據考位於上林湖越窑窯址是我國青瓷的著名產地和發祥地,其詳細位置在慈溪滸山鎮東南約十公里。

起古越窑不由得想到了兩句詩來——“九秋風露越窑開,奪得千峰翠色來!”真是妙哉!可這也讓許多瓷器愛好者為難了。不知古人是故弄玄虛還是本身就沒有一個量化的標準,何謂“九秋風露”?何謂“千峰翠色”?無奈中!不過倒也好,反而給我們後輩留下了許多遐想的空間!思來想去,這或許就是中國古人充分體現其含蓄而又浪漫的人生觀的一種方法吧!時空在無情的變幻中,古越窑,隨著那浪漫的微笑緩緩地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帶著無限的神秘與無奈,曾有一比特大師說應該是些許“苦澀”……..或許是真的!

火創造了世間的萬物,也賦予了瓷器以靈性。說不清在人類制瓷的最初由於科技原因還是出於對大自然最基本色彩的認知,還是其他的偶然因素。一種後來被稱之為“青綠”色,能够通過高溫燒制而堅實的附著於粗糙陶器表面,且散發著誘人亮彩的物質——釉,被人類發明並廣泛的應用於制瓷工藝!至此,“千峰翠色”便成了古越窑的經典美譽!同時也給中國瓷器抹上了一層浪漫主義色彩,令世人無窮回味!

越窑青瓷窑系相當龐大,主要於今浙江省的上虞和余姚的上林湖至慈溪一帶,據考位於上林湖越窑窯址是我國青瓷的著名產地和發祥地,其詳細位置在慈溪滸山鎮東南約十公里。

其建窑時間也十分久遠,可追溯到東漢,在魏晋時期稍有停滯,盛極於唐代,

有“類玉”,“類冰”之說,文人貴族無不喜好,詩歌曲賦誇讚者比比皆是。至五代,部分產區被吳越國的錢氏宮廷所壟斷,造就了中國陶瓷歷史上最早的“官窑”,亦稱“貢窑”,而“臣庶不得用”之!其實早在盛唐時期,越窑青瓷便與宮廷、宗教大有聯系,眾所周知,陝西扶風法門寺地宮裏那令世人為之神魂顛倒的“秘色瓷”便是有力證據!在曹娥江畔,越窑遺址林立,訴說著那繁華而滄桑歲月,在上林湖港,“海上絲綢之路”承載著東方古國的文明奇迹而遠航。

最傷感的要屬是宋代了,歷經千年的古越窑窑火欲滅,雖未成絕響,卻也似圓月隕落。

後起之“龍泉”、“汝窑”、“耀州”……..脫穎而出,或許是越窑的墨守,抑或是資源的枯竭,還可能是…….在無跡可尋的無奈中,盛極一時的薪火慢慢走向了黑暗!千年之後的今天,曹娥江畔,那片片銘刻著古越窑人的創造、文明、心酸與浪漫的瓷片,還在為我們娓娓道來、細細傾訴,傾訴著那片青天、白雲、湖光、山色……..還有那九秋的風露和千峰的翠色!

本文標題: 青瓷--古越窑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154913412192
相关資料
紫砂有“寵”茶水滋潤
紫砂文化藝術節上確實有不少“寶貝”,1300件茶寵讓市民們大飽眼福——“噗、噗、噗”,女服務員用手中杯裏的茶水澆到桌上的紫砂“茶寵”。“茶寵,就是擺放於茶桌上一個個造型各异,或擬人、或仿獸,每日需用茶水滋養的擺件。茶寵中,以紫砂茶寵最為常見
標籤: 紫砂 文化
私家款姥口鐵瓶
私家款姥口鐵瓶
標籤:
茶具文化的發展
伴隨著茶文化的發展,茶具文化也是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的茶具發展歷來是與陶瓷器的發展密切相關的。製作茶具的主要資料,陶制茶具和瓷制茶具則進一步發展,形成了聞名世界的景德鎮瓷器和宜興紫砂陶器兩大系列。中國茶具在歷史的長河中發展創新,其
標籤: 茶具 文化 陶瓷 茶餅
陶藝表演醉鳶都
9月11日訊在第15届魯臺經貿洽談會期間,陶藝大師潘建明應邀來濰坊獻藝。他的精彩表演,讓市民大開眼界。1962年出生在江蘇陶都宜興的潘建明,自幼酷愛陶藝,1984年進修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潘建明說,宜興紫砂壺形制優美,顏色古雅,明清兩代,伴
標籤: 陶藝 紫砂壺 文化 宜興 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