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工藝流程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紫砂器燒成後還要磨光上蠟,上蠟是紫砂特有的工序。彩繪的紫砂器,需經過兩次裝燒。還有在燒成的紫砂器上施加特殊裝潢的。故宮博物館藏時大彬方壺,壺面髹漆並進行雕刻,集紫砂工藝和雕漆工藝於一身。

深礦采泥

自然風化

精練泥料

手工製作

入窑燒成

成品展示

紫砂器生產的工序大致如下:

原料的準備,包括挖泥、煉泥和選料。礦中挖出的硬塊狀的泥料經過搗碎、過篩、澄濾,所得細土下窑儲藏,叫作“養土”。

紫砂器成型的主要方法是手工捏作。先捏器身,然後挖足、開面,最後加柄、嘴、蓋等。從明代至清康熙年間,多用捏作的方法,清雍正、乾隆時期出現了大量的模制產品。嘉慶、道光年間,陳曼生重倡古法,又盛行捏作。李景康、張虹說得好:“就印模與捏造而論,印模之法易精,在工業為進步;捏造之法難精,在技能為絕詣。故印模之法便於仿行,捏造之法則庸工不易措手也。名家之壺俱以捏造見長,坐是故耳”。

早期的制坯工具主要是一種竹刀,後來逐步增添了木、角、石、金屬等質料的工具,並用陶輪來拉坯和修坯。到清代,工具有十多種,包括椎、碓、鏢、釵,有圭形、笏形、貝形、腎形、月形、蠍尾形等多種形狀。

制好的坯要經過細緻的修整,有些器物再加裝潢。裝潢方法有:貼花--堆塑山水、花草、人物、鳥獸等紋飾;繪寫--以氧化鋁、氧化鐵或氧化鎂等為呈色劑,在素坯上繪畫寫字;雕刻--在坯體上以陰文刻出書畫
。紫砂一般不上釉,也有少量用釉裝潢的,大件採取潑釉法,小件採取浸釉法。一般單色釉上一次,彩繪器上兩次。

器坯陰乾後裝匣缽進窑燒制。傳統方法燒制紫砂器的窑是“龍窯”,即頭低尾高的斜式窑。龍窯一般長達四十米,每隔一米為一節,燒爐在頭部,燃料為木柴和柴草。窑背兩側各有五十個燒火眼,從燒火眼投入燃料。窑身兩旁,每隔四到五米辟一個進出口,從這裡裝坯、取器。每窑需以1100℃到1200℃的窑溫燒40~42小時;燒成後,停15~24小時,再開窑取器。用龍窯燒制,窑工很辛苦。現在紫砂廠已改用燒重油的新式窯爐,既節省人力,又提高了燒造質量。

紫砂器燒成後還要磨光上蠟,上蠟是紫砂特有的工序。彩繪的紫砂器,需經過兩次裝燒。

還有在燒成的紫砂器上施加特殊裝潢的。

故宮博物館藏時大彬方壺,壺面髹漆並進行雕刻,集紫砂工藝和雕漆工藝於一身。清代道光年間,出現了包錫的工藝,但由於科技複雜,未能延續。還有拋光包銅的工藝,包銅多見於壺嘴頭、口蓋的邊緣等部位。金銀絲鑲嵌是新的裝潢工藝,吸取木器、漆器的雕飾手法,先在泥坯上將紋飾圖案刻成凹槽,燒成後將金銀絲嵌入槽內,敲實、磨平。

資料標籤: 紫砂 文化 龍窯
本文標題: 紫砂工藝流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154667343268
相关資料
喝茶就該瞭解茶歷史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我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為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西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但由於服用茶
標籤: 文化
古今紫砂壺名家大全
(三)民國時期的壺藝家李寶珍、吳虎根、楊蓮生、蔣燕亭、範大生、程金壽、光裕、馮桂林、汪寶根、陳少亭、王玉仙、吳純耿、沈孝鹿、邵陸大、範勤芬、劉福兆、江祖臣、金阿壽、汪生義、範臣甫、裴石民、顧景舟。
標籤: 紫砂壺 陳文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蔣蓉
自幼隨父輩研習紫砂,1955年到宜興紫砂工藝廠,為當代陶都第一位女紫砂工藝師。能精確的掌握紫砂工藝科技及泥料特性,自如地表現其靈活的創作意念。她自身過人的才思不僅將自然情趣寓於其中,更達到神形兼備的境界。使其作品雅俗共賞。而將小件象真瓜果,
標籤: 紫砂 美術 藝術 文化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顧景舟
1915年生於江蘇宜興川埠鄉上袁村,顧景舟可以說是歷代紫砂陶藝名家中,名號最多的一比特,他本名景洲,後改名為景舟、名號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荊南山樵及壺叟等。豐富的人文素養加上精練制壺技藝,蘊釀出其紫砂創作的獨特藝術風格,而顧景舟對於紫砂
標籤: 陶藝 顧景舟 紫砂 美術 藝術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