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良工---徐漢棠

而今76歲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從其祖輩、父輩手中傳承了紫砂技藝,又深得“壺藝泰斗”顧景舟之真傳,將一手壺藝絕活傳至徐門後兩代,被人譽為“紫砂良工出徐門”。“徐福康號”出了紫砂雙傑宜興蜀山鎮上一條不起眼的胡同中,年已古稀的徐漢棠將我們帶進了他的院子。


照片說明:


②徐漢棠近影。吳穀平


③傳授技藝。


④徐漢棠孫女徐曲之作“結組壺”:宜興陶藝新人新作展一等獎。


⑤徐漢棠之子徐達明之作陶木情系列:全國陶藝創新評比二等獎。

“人間珠玉安足取,豈如陽羨溪頭一丸土。”一把小小紫砂壺,自明代供春鼻祖開創天下之良工後,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丹青高手、玩家藏家、市井百姓癡迷其中?

五百多年來,宜興一代代的壺藝高手,將中國的陶文化與成熟於唐代的茶文化結合,以紫砂壺為載體,融造型、泥色、銘款、書法、繪畫、雕塑和篆刻諸多藝術於一體,創造出燦爛的中國文化“雅趣”。當今宜興,“漢棠壺”成為當代紫砂藝術的鮮明標記。

紫砂鑄就精彩,藝德傳承徐門。而今76歲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從其祖輩、父輩手中傳承了紫砂技藝,又深得“壺藝泰斗”顧景舟之真傳,將一手壺藝絕活傳至徐門後兩代,被人譽為“紫砂良工出徐門”。在去年國家授予徐漢棠“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後,前不久江蘇省又將“徐門紫砂”作為中國“申遺”項目,上報國家。“漢棠石瓢壺”,幾十萬元也難求一壺真品。不可思議的是,就在行情節節看漲之時,徐漢棠卻用高價,從境內外藏家手中,將其一生製作的三百多把壺中的百分之九十左右收了回來,他說,“我要用實物說話,讓後代更好地傳承這門絕活!”

富有藝術天才的徐漢棠,功底扎實,善複製傳統產品,也精於創新,工藝造型獨具匠心,以冰裂紋裝潢見長,其代表作《古獸窺今壺》、《四方冰裂壺》、《四方藏園》、《三代同堂壺》等作品似冰如玉,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被國內外多家著名博物館收藏。他還尤善製作各式微型小盆,每有手迹,均稱“漢棠盆”,多為上海盆栽界珍藏。

“徐福康號”出了紫砂雙傑

宜興蜀山鎮上一條不起眼的胡同中,年已古稀的徐漢棠將我們帶進了他的院子。

栽種在院子裏幾十盆大大小小的盆景,像個小小植物園,使人眼睛頓時一亮。上百平方米的院子裏,有雀梅、白皮黃楊、真柏、六月雪等諸多品種。

漢棠先生指著幾盆已經有點枯黃的大盆景說:“可惜了,今年年初一場罕見的大雪,將我幾十年辛苦栽培的盆景折磨得不成樣。去年,我還在宜興森林公園舉辦過盆景藝術展呢!你看,這麼結實的花棚架,都給大雪壓塌了!”

這是一座面積四五百平米的三層樓院落,一樓會客,二樓是漢棠先生的工作室,三樓是個小型工廠。整個樓室,藝術氣息甚濃。客廳裏有他收藏的各種造型的奇石,牆上掛著韓美林等名家筆墨丹青。

76歲了,漢棠先生身體大不如前。六十多年埋頭壺藝,他的眼睛患有白內障,前不久剛在上海動了手術。

漢棠先生稱自己的工作室為“自樂軒”。這個美妙的壺藝世界,讓人驚歎不已。四周紅木架上,陳列著他收藏的明清至當代壺藝大家以及大師本人約上百把各種造型的紫砂珍品。所珍藏的紫砂壺,質地古樸純厚,不媚不俗,正如奧玄寶《名壺圖錄》所評說的那些紫砂名器:“溫潤如君子,豪邁如丈夫,風流如詞客,麗嫻如佳人,葆光如隱士,瀟灑如少年,短小如侏儒,樸訥如仁人,飄逸如仙子,廉潔如高士,脫俗如衲子。”

“這僅僅是我收藏的一小部分!還有很多,我沒拿出來!”漢棠先生告訴我們。說完,他轉身離去。不一會兒,他從保險箱裏,拿出了兩把“漢棠石瓢壺”。

大師之作果然出眾。只見那“漢棠石瓢壺”,泥質肌理如同嬰兒皮膚,似冰如玉,光鮮錚亮,古樸典雅。線、面轉折過渡恰到好處,圓潤有力度,造型變化方中有圓,圓中寓方。“形、神、氣、態”,各有風韻。無怪乎海內外有人評估:“他的作品,意境深遠,功底深厚,造型端莊、見解獨到,所制紫砂陶器款式之廣至今無人能够企及!”

漢棠先生笑著對我們說:“這樣的壺,用不了幾天就可以養得很漂亮!”看了這壺,才知什麼是真正的紫砂名器。

漢棠先生從藝六十多年,共設計、創作紫砂作品三百多件套,《裙花提梁壺》、《菱花提梁壺》、《龍宮寶燈壺》等精品,成了他的代表作。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潜心創作的250餘種花盆,世稱“漢棠盆”。《十五頭嵌銀絲咖啡具》為中國故宮博物館收藏,《漢棠石瓢壺》被中國歷史博物館、南京市博物院、無錫市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比利時皇家博物館收藏,《微型什錦壺》被香港茶具文物館收藏。

可誰又想到,在紫砂業沉浮的歷史歲月中,一代紫砂工藝大師差一點弃業而去。

漢棠先生在憶及他藝術生涯時說:“我家世代以制陶業為生。祖父徐錦森當時開辦了‘徐福康號’經營紫砂,抗戰前生意比較興隆,下有我伯父徐祖安及我父徐祖純幫助經辦,伯父主要主持外事,聯系客戶,把天津?遼寧、營口等都市的店號全包了,都經銷徐福康產品。我父親在家首長內務,如驗收坯戶質量,安排號內工人生產等。

“在我懂事時,我家有住房四樓四底,廠房八九間,家裡常年雇用工人六七人,臨時工三四人,產品以壽星壺為主,其它還有洋桶?龍蛋等少量幾個品種。那時,父母親也做些花瓶?花盆等品種,伯母做些三套硯?墨羅等小件及供調色用的畫盤。我祖父很善經營,家中老小無論誰,每做一件就以大小等級發付獎金。於是,一到晚上和星期天,家中一片劈劈啪啪熱鬧之聲。由於徐福康號經營得法,全家生活過得比較富裕,家內十六七口人,吃穿多講究,有一部留聲機,一到傍晚,鄰居和親戚都喜歡上我家聽留聲機播放的京戲,頗為熱鬧。

“由於生長在紫砂陶藝世家,我從小耳濡目染,對紫砂的生產流程及看過的紫砂作品,至今耳熟能詳,凡經歷的事都離不開紫砂。我的啟蒙老師第一是父母,還有就是三舅邵茂章、五舅邵章,小舅邵全章。他們手藝很高超,與顧景舟並列。我父親認為我要學做紫砂,就必須拜一名師。當時顧景舟已相當出名,有一次顧老上我家來,我父親就向他提出讓我拜他為師學藝。顧景舟在考核我後感到很滿意,於是就收下了我。然而,解放初年,紫砂業大蕭條使得從業人員都難以謀生,家族中很多人轉行紛紛前去上海謀生,大批藝匠都弃紫砂而改行。老藝人吳雲根上山挑柴,邵六大做小販,範正根開泥塘挖泥,紫砂行業一片蕭條。在這非常時期,我卻跟隨顧景舟師傅堅持了下來。然而,在紫砂業再度陷入异常困境時,我與師傅顧景舟一度也曾幾次想轉行,可面對命運,我最後還是選擇了紫砂為終身事業。之後,在中國大地陰霾沉沉的十年中,我也埋頭壺藝,沒有虛度這十年!”

“現在想起來,藝術需要純真,藝術家只有對自己的事業感興趣和喜愛,才能深入藝術之中,才會有所作為!”漢棠先生說。

正因為對藝術有執著的追求,徐門技藝得到傳承,出了紫砂“雙傑”??徐漢棠、徐秀棠兩兄弟各自獨領風騷,徐漢棠精於制壺,徐秀棠擅長雕塑,成為一代有名望的大師……

早年:顧師門下偷學藝

漢棠先生的家族中,不僅以紫砂為業,而且還出現過多位頗有名氣的紫砂藝人,外曾祖父邵雲甫所制的紫砂烟具在南洋極富盛名;父親徐祖純則從事紫砂陶的生產,而三舅邵茂章、小舅邵全章更是當時著名的紫砂高手。

由於得自父母兩大家族的遺傳,漢棠先生對紫砂有天生稟賦,自幼耳濡目染。然而,父親並沒有讓他沉湎家族的技藝,而是讓他走出家族,吸收百家創新之法,拜“壺藝泰斗”顧景舟為師。

漢棠先生對我們說:“顧老德藝雙馨、學識淵博,書看得多。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如《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他都熟讀多遍,還能背出幾十首唐詩,這在當時的師傅中少見。他常常一面教學生,一面自己研究創新作品。1956年,他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高莊教授共同製作的《提璧壺》,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經典之作。他所製作的《石瓢壺》、《掇只壺》、《掇球壺》等,都超過了前輩大師。稱他為“紫砂泰斗”名至實歸。在我眼中,他是一比特德高望重的好老師,能跟他學制壺科技,是我一生的幸運!”

“我記得,當年我與師傅常常白天一起勞作,下班後兩人上飯店小吃,叫四五毛錢諸如牛肉、猪舌頭等菜小酌。我倆,上班是師徒,下班如同兄弟。師傅的母親很勤快,家前屋後種著各種蔬菜,還養豬。她對我特別厚愛,經常讓我在他家吃飯,我記得最香的是雪白的粳米飯、洋蔥頭炒鹹肉和‘活殺’青菜。這些事至今讓我回味無窮。”

顧景舟先生自己編有一本“科技全書”,上面記載著他所做過的所有品種的尺寸和科技要領,但師傅從不輕易拿出來,常年鎖在抽屜裏。有一天,師傅急著上廁所,來不及鎖抽屜,漢棠急忙將師傅的尺寸簿拿了出來,偷偷地記錄了一部分。就這樣,他掌握了很多關鍵要領。漢棠先生還博採眾長,從其他大師那兒學藝。王寅春擅長莖紋貨,他就吸收他的莖紋形,自己創新做了個《菱花壺》;朱可心善於松竹梅,他偷著學後又創作了一套《歲寒三友壺》;裴石民有一手做蠶蛹形的盆壺的絕活,漢棠先生揣摩後亦學做了好幾只盆,並以此構思創作了《靈芝提梁壺》。由於善於學習前輩的絕活,漢棠先生終成大家。

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此是金玉良言。要練就一身全面技藝,最關鍵還是用心!”

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漢棠先生偷偷地瞞著師傅、瞞著工廠,為上海盆景協會設計製作了200多個品種的中小型花盆。這就是讓世人驚羨的“漢棠盆”。那個年代,漢棠先生所制的大部分花盆,基本是無償贈予。有個大戶就收藏了百餘只。1992年,漢棠、秀棠兩兄弟去臺灣參加紫砂交流研討會。因為出書需要,想為這些“孤品”拍照,結果很失望,那批珍貴的“漢棠盆”已經不知了去向。幾年後,漢棠先生才得知,有140只“漢棠盆”已被藏家賣給一比特臺灣商人。得知這一消息後,他輾轉多方與這位台商聯系上,最後以50多萬元人民幣的價格,將這批花盆全部買回。有人說他傻,他說:“這批盆不論品種之多,還是製作之精,在中國紫砂花盆史上可以說是前無古人的,應該留在國內,用於研究,發展、傳承。”

徐門底線:“學好藝做好人”

漢棠先生的作品,有“一壺千金”之讚譽。他的《古獸窺今》、《寒江獨釣》、《龍宮寶燈》等作品,在紫砂藝術市場,深受藏家喜愛,一把壺往往價值幾十萬元。對此他曾說:“藝人不要向‘錢’看,而要向‘前’看。對於傳統要尊重,要深入鑽研,才能打下扎實的根基。承襲傳統並不可耻,重要的是能在承繼之中,推陳出新,並賦予作品新的時代意義。”

近年來,他正將自己親手製作的、散落在境內外的三百多件壺藝作品一件件往回收。漢棠先生說:“我現在只進不出!”

“當今,紫砂藝人長江後浪推前浪,這是好事,也是紫砂業興盛的幸事。但是,年輕藝人中,卻有著不同的價值觀,有人屬於炒作派,受名利驅動,急功近利。做壺才幾年,卻把自己吹成大師、陶藝家。只要有利可圖,就不惜一切手段去掙錢。這些人像個氣球,在一定壓力下必定自爆;還有一種屬於實幹派,他們心態平和,學藝嚴謹,科技不斷提高,壺藝愈做愈好,今後將挑起中國紫砂業的大樑,這是我最想看到的,也是最希望的。”漢棠先生說。

“我們徐門有底線:‘學好藝,做好人’。我現在不斷地回收自己的作品,目的就是為後代留下一些紫砂遺產,讓他們仔細鑽研琢磨前人技藝,只有這樣,紫砂藝術才能歷久彌新,不斷創造歷史新業績。”

漢棠先生的長孫女徐曲是徐門第五代傳人。四年前她從江南大學設計學院畢業後,開始跟隨爺爺學習與研究紫砂藝術。幾年下來,她已成為助理工藝美術師,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江蘇省陶藝專業委員會會員。她設計製作的“結組壺”,獲2006年第二届宜興陶藝新人新作展作品一等獎;她與丈夫鮑驤(壺藝大師鮑仲梅之子)合作的“律組壺”,獲全國第八届陶瓷藝術創作評比優秀獎。對她的悟性,徐漢棠深為賞識。

“你們家一直堅持手工製作壺?”我們問徐曲。

“我爺爺非常嚴格,他很傳統,堅持手工製作,不允許我們跨越傳統成批生產!”

“那你做的壺,蓋上你爺爺的章行不行?”

“這就是藝德問題了!我爺爺絕不允許這樣做!我們‘徐門’有底線,為藝做人。你比如,‘漢棠石瓢壺’是我家祖傳,嘴的細巧、把的細巧,古樸典雅。我在做壺時,有時爺爺過來眼睛一掃,說我差了幾毫米。頭髮絲那樣的差异,我們怎麼也看不出,爺爺卻一看就看出來了。所以爺爺常跟我說,哪怕是頭髮絲那樣的厚度,你也要有感覺,那才叫基本功。

就拿爺爺收回他的作品來說,我們做壺的人,看事物和看照片完全不一樣,我們對線條的認識必須是三維的。囙此,這些作品對我們的幫助是可想而知,他留給我們的是作品的直觀技藝,這比錢更重要。”

紫砂徐門,從漢棠先生的祖父算起,到徐曲已經傳承了整整五代。

現在,漢棠先生的大兒子徐達明、二兒子徐維明、長孫女徐曲、孫子徐光等家族內近三四十人,全部從事紫砂事業。他的兩個兒子,而今都已成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而漢棠先生的徒弟中,也出了範偉群?徐元明?房玉蘭?範早大?範其華等一批優秀的俊才。

漢棠先生說,“在宜興,靠做壺發財的壺藝師現在多的是。而徐門,不允許靠紫砂這塊牌子發財,要靠自己的才華,這就是底線!”

漢棠先生所言極是。

宜興紫砂是一篇永遠也做不完的大文章,有了漢棠先生的境界,徐門新一代傳人,一定會讓這顆“東方明珠”,發出更耀眼的光彩!

徐漢棠簡歷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陶瓷專業委員會顧問

國際茶文化研討會理事中日紫砂研究協會顧問無錫市第十届政協委員

■1932年:出生於江蘇宜興丁蜀鎮蜀山南街紫砂陶藝世家。

■1939至1948年:學讀期間,漸師從父母祖業紫砂陶藝作坊“福康”(字型大小)學習紫砂陶藝。

■1952年:拜紫砂陶藝名人顧景舟先生為師傅,成為顧老第一入室弟子。

■1975年:進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學院進修班學習。

■1976年:創作“禮花提梁壺”,後被故宮博物院和宜興陶瓷博物館各收藏一件。

■1984年:“什錦水准壺”等被香港茶具文物館收藏。

■1986年:作品“石瓢壺”被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收藏。

■1990年:獲高級工藝美術師職稱。

■1990年:榮獲中國輕工業部“工藝美術行業從事工作30年榮譽表彰”證書,並獲頒獎狀。

■1992年:與胞弟徐秀棠先生作為大陸紫砂界第一批藝術家赴臺灣進行海峽兩岸文化交流。

■1995年:臺灣歷史博物館舉辦“歷代紫砂瑰寶”展覽,作品“大彬提梁壺”參展並載入展覽圖錄;此次展覽彙集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北京藝術博物館、宜興紫砂工藝廠陳列館共同提供的200餘件紫砂藏品,與當代紫砂名匠共同展出。這是有史以來最具規模的一次重大展覽。

■1997年:中國輕工總會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1998年:紫砂藝術專著《中國紫砂》收錄作品“大虛扁壺”、“碧海明珠壺”、“漢棠盆”、“四方開片”、“提梁禮花壺”;並對顧景舟先生一脈師承及個人藝術簡歷作了詳盡的著錄。

■200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山谷編著《中國紫砂大師》,載入各時期代表作。

■2004年:榮獲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授予的“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

■2006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頒給“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榮譽稱號。

■2006年:作品“掇只壺”被中國美術館展出並被收藏。

■2007年: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頒給“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榮譽稱號。

本文標題: 紫砂良工---徐漢棠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154215774973
相关資料
歷代紫砂名家小傳
“四名家”後制壺名工,擅作小圓式壺,世稱“名玩”,樸實中具妍麗之態。為時大彬後一名手。吳騫《陽羨名陶錄?家溯》∶「徐令音,未詳其字,《宜興縣志》,豈即世所稱小徐者耶。」令音,疑為徐友泉子,即世稱小徐者。紫砂名師時大彬徒弟。李景康、張虹《陽羨
標籤: 時大彬 崇禎 楷書 紫砂 宜興 清朝
回紋丸形鐵壺
回紋丸形鐵壺
標籤:
柚形霰紋鐵壺
柚形霰紋鐵壺
標籤:
李存仁:用現代陶瓷詮釋茶文化
不經意間,就在福州市福飛路的公泰茶莊裏見到了臺灣著名的陶瓷藝術家、存仁堂藝瓷公司負責人李存仁先生。當時的李存仁正在跟公泰茶莊的老山談論一款茶器的製作方案,由於會面時間短暫,匆忙之間,也沒能够與他進一步交流。不過,僅僅過了不到一周的時間,記者
標籤: 陶瓷 文化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