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茶具

聞名中外的紫砂茶具,除具良好的材質外,特別注重外形的裝潢。紫砂茶具的創制始於北宋末年,興盛於明代正德年間,以紫砂茶壺最為著名。至明代正德年間,宜興進士吳頤山曾在金沙寺寓居攻讀詩文,時書憧名“供春”者,因閒暇無事,見寺僧在從事紫砂壺生產,就在暗中淘細土制坯仿效。

紫砂陶茶具


聞名中外的紫砂具,除具良好的材質外,特別注重外形的裝潢。融書、畫、詩、印諸藝為一爐,又集雕、琢、捏、塑、貼、絞、堆、繪、噴、嵌、釉、漆、鑲、包等諸般製作技藝為一體。可謂出類拔萃,巧奪天工。
紫砂茶具的創制始於北宋末年,興盛於明代正德年間,以紫砂茶壺最為著名。
宜興紫砂壺的系別可分為:創始、正始、大家、名家、雅流、神品、別派等。始創者為宜興“金沙寺”寺僧,專摶當地的特產--細陶土加以煆煉,手捏為坯,經幾道工序燒制而成,世代相傳至今。
至明代正德年間,宜興進士吳頤山曾在金沙寺寓居攻讀詩文,時書憧名“供春”者,因閒暇無事,見寺僧在從事紫砂壺生產,就在暗中淘細土制坯仿效。又經自己刻苦鑽研,日積月累,制壺技藝日精,終成為當時最負盛名的一代制壺高手,成為陽羨茗壺“正始”之首。據說當時供春在寺內學藝時,曾看到寺內一古銀杏樹上有樹癭,形狀古樸,奇拙,就模仿樹癭的造型,用手指捏為形,再用茶匙挖空內壁,做成幾把“樹癭壺”。這一獨樹一幟的紫砂壺,受到當時社會名流、雅士們的認同、欣賞和讚歎,為其起名曰:“供春壺”,供春遂成為歷史上第一位有名可考的制壺名家。
名家評供春其壺曰:“脫手則光能照面,出冶則資比凝銅”,“供春之壺勝於金玉”。歷代以來,供春壺均為極其名貴之物,名聞遐邇,存世極少,歷代藏壺名家競相搜求而不可得。
供春以後的制壺名家當為董翰、趙梁、元暢、時朋四家。四家之後制壺技藝最高者為一代制壺名家時大彬(時朋之子),時人謂其制的壺“不務妍媚而樸雅堅栗,妙不可思”。時大彬初仿供春製作大壺,後因人們品茗鬥趣之需而改制小壺,並以柄上拇指為標誌,流傳之廣,以致人人“幾案一具”。清人陸紹曾見時大彬所造之壺,有名為“六合一”者,即壺身、底、蓋都可分可合,“合之為一壺”、“離之乃為六”,水注其中“滴屑無漏”,可謂匠心獨運,巧奪天工。
至後來,時之弟子李仲芳與徐友泉也成為制壺名家。
明代的紫砂壺製作越發精巧絕倫。或像花果樹木、綴以草蟲,或似鳥獸蟲魚、各肖其形,或象商周鼎彝、古趣盎然,或似秀女壽翁、情態可掬……至今已成為各國公私收藏家作為藝術精品而競相搜羅收藏,極為名貴罕見。
清代著名的制壺名家當推陳鳴遠,他制壺技藝精湛,題材廣泛,在壺的造型上更為古樸自然。
至清代中葉以後,文人墨客參與了紫砂壺的設計製作,書畫名家,如近代的吳昌碩都親自參與、共同設計,他們將文學、書法、繪畫、篆刻諸藝術融為一體,裝潢於壺壁,使紫砂壺不但成為茶文化的主要載體,且在自身的藝術內涵上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其優秀作品,不僅僅是一件茶具,更是一件恒久的藝術品。
紫砂壺的品類與式樣
一把紫砂壺可分為鈕、壺蓋、壺腹、壺把、流嘴、足、氣孔等七個部位。
足有圈足、釘足、方足、平足之分。
鈕有珠鈕、橋式、物象鈕之分。
蓋有嵌蓋、壓蓋、截蓋三種。
把有單把、圈把、斜把、提梁把之分;圈把又有與嘴對稱式、傾斜式、三平式等。
歷代流傳的紫砂壺品類都有一定名稱,至今仍流行的還有數十種,如:洋桶、掇球、一粒珠、龍蛋、四方、八方、梅扁、竹段、魚兒龍、壽星等。
紫砂壺從造型上來區分,可分為:
(1)自然造型:以自然界中的瓜果花木、蟲魚鳥獸等自然形象加以簡化,結合實用而變形,如梅茶壺、蓮子壺、葵花壺、柿子壺、竹形壺等,統稱“花貨”。
(2)幾何造型:以不同的幾何形體為藝術造型,如各式方形壺、圓形壺、直筒壺、雙棱形壺等,統稱“光貨”。
(3)博古造型:取材古代文物的造型,如:仿青銅器、漢簡、玉器、秦漢瓦當等造型的茶壺,形象質樸、雅致,古趣盎然。
(4)微型刻壺:因紫砂中存有石英砂粒,歷代都有微型刻壺問世,且微刻技藝日益精臻。現今,在一把容量35O毫升的掇球壺上,琢刻茶聖陸羽七千餘字《茶經》全文的紫砂壺業已成功。
紫砂壺在造型上“方非一式,圓非一相”,幾近三千多種。在形體與線條的運用上變化無窮。通過壺線的運用,使原來的形體變得安穩、活潑、深厚,又富有輕巧感。紫砂壺的形體主要分高、矮兩種,依茶性而設,高壺徹紅茶,香濃醇厚;矮壺泡綠茶,色、香、味皆蘊。
資料標籤: 紫砂壺 茶具 文化 供春
本文標題: 紫砂陶茶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152610899355
相关資料
花草茶茶具
花草茶長久以來便是一種平民化的家庭飲料,囙此既未衍化成一種套制式的品飲禮儀,所用的茶具也不似喝紅茶、葡萄酒等飲料來得華麗繁複,但與紅茶的茶具多能通用。中國的陶瓷器舉世聞名,是茶具中的高級品。至於玻璃茶具通常比陶瓷茶具來得價廉,但上品不僅晶瑩
標籤: 茶具 陶瓷
茶具文化:寧德悠久的茶葉歷史
不過,隨著上世紀80年代霞浦縣多個文化遺址相繼出土晋代時期茶具,充分證實了寧德市早在東晋代就開始產制飲用茶葉。說起產茶史,還得先從寧德市歷史說起。經省文物考古專家鑒定為晋代彩繪兔毫盞飲茶用具。這些文物的出土,都充分證明了寧德市早在東晉時期就
標籤: 文物 文化 茶具 寧德 考古
陶瓷茶具|白瓷茶具|白瓷茶具的文化歷程
瓷器發明之後,陶質茶具就逐漸為瓷質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白瓷茶具唐代飲茶之風大盛,促進了茶具生產的相應發展,全國有許多地方的瓷業都很興旺,形成了一批以生產茶具為主的著名窯場。各窯場爭美鬥奇,相互競爭。
標籤: 茶具 陶瓷 文化 青花瓷 瓷器
茶荷|茶荷的作用
主要用途是將茶葉由茶罐移至茶壺。沒有茶荷時可用質地較硬的厚紙板折成茶荷形狀使用之。此外,也有人會在茶荷中將茶葉略為壓碎,以新增茶湯濃度。好的瓷質茶荷本身就是工藝品,奈何許多茶藝館略去茶荷不用,甚是可惜。
標籤: 文化 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