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胎畫珐琅,即珐琅彩瓷,是將畫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種釉上彩瓷。據清宮造辦處的文獻檔案記載,其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辦處珐琅作的匠師將銅胎畫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制的新瓷器品種。珐琅彩盛於雍正、乾隆年間,屬宮廷壟斷的工藝珍品。
雍正朝時間不長,但在彩繪瓷器上,卻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特別是粉彩瓷繪和珐琅彩瓷繪,以淡雅柔和的色彩和極强的立體感,逐漸取代了康熙時期一度取得迅猛發展的五彩瓷,成為彩繪瓷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品種。隨著國產珐琅彩料的成功配製,突破了進口珐琅彩繪料的色彩花色品種少的局限,使珐琅器具的彩繪色調更具中國民族特色,達到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歷史高峰。歷史上,名貴珐琅彩器物,均出於雍正朝,足以說明雍正朝在彩繪瓷上的成就不同尋常。
這件清雍正珐琅彩瓷茶壺,製作工藝之精,是其他幾個朝代所無法比擬的。茶壺的造型,一改清康熙時渾厚古拙之風,秀美而端莊,給人以高雅之感。此壺紋飾繪畫的內容是時時報喜,畫面由山石、梅樹、牡丹、喜鵲等構成,大面積利用瓷胎色之美,構圖疏朗,簡潔清晰,設色淺淡,用筆細膩、蒼潤、稚拙、意態清新俊逸。雍正珐琅彩瓷繪,揉合了紙本工筆繪畫技法,注重意境美,此康熙珐琅彩瓷繪壺清秀典雅。此壺上的山石錯落,梅樹枝葉相生,梅朵清香四溢,喜鵲筆墨酣暢,耐人尋味,充滿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