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原配的徐皇后,在歷史上有多溫柔大方?

朱棣喜歡徐皇后,是因為徐皇后不僅是自己的賢內助,也是精神上的伴侶。朱元璋雖然准許自己的皇后干預朝政,卻留下祖訓,今後不許後宮幹政。可是朱棣登基後,卻無視這條祖訓,仍然願意讓徐皇后參與政事。永樂五年,徐皇后去世,享年46歲。三個月後,朱棣為髮妻上諡“仁孝皇后”。

朱棣原配的徐皇后,在歷史上有多溫柔大方?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眾所周知明朝多賢後,這是因為一來有馬皇后為她們開了很好的頭,二來朱元璋留有祖訓:

“凡天子及親王、後、妃、宮人等,必須選擇良家子女,以禮聘娶,不拘處所;勿受大臣進送,恐有奸計。但是娼妓不許狎近。”

正因如此,明朝許多皇后才會出身民間仕宦之家,鮮少有出身功臣勳貴之家的,而今天的主人公,朱棣原配徐皇后就是其中一個。毫無疑問,徐皇后也是一比特賢後,她12歲便進宮侍奉朱棣,得到了周圍所有人的喜愛。後來當了皇后,天下百姓也對她十分敬服。

徐皇后是開國功臣徐達的長女,有了這一身份,能够嫁給朱元璋的兒子也就不奇怪了。出於籠絡,朱元璋將其指給自己第四子燕王朱棣。朱棣雖不是皇太子,但作為明朝九大塞王之一,將來會鎮守極其重要的北平,足見深受重用。

一個是位高權重的藩王,一個是開國功臣長女,可謂天作之合。而當徐氏知道自己會嫁給朱棣時,她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將來會母儀天下,因為朱元璋並沒有打算傳比特給朱棣。那麼嫁過去的徐氏,為何會得到所有人的喜歡呢?

公婆喜歡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是極其不好處理的一種關係,但徐氏和她的婆婆馬皇后,就相處非常融洽。之前筆者已經寫過,馬皇后本身就是端莊賢慧的人,根本做不了惡婆婆。再說面對徐氏這樣的好兒媳,疼都來不及,哪裡還會找她麻煩。

徐氏作為徐達的長女,自幼就得到父母悉心教育,徐達曾對夫人說:

“此女天賦非常,宜以經史充其知識。”

於是專門請了老師到家中來教導徐氏,沒想到徐氏不僅聰明,而且過目不忘,不管老師教什麼都能很快學會,囙此她自幼便有“女諸生”的美譽。

後來,朱元璋和馬皇后也聽聞了此事,兩人都對這個女孩十分滿意,就有意讓其做兒媳婦。有一次朱元璋便找到徐達,說願意與他結為姻親,表示第四子朱棣器宇不凡,與其長女徐氏正好相配。徐達一聽自然謝恩叩拜,就這樣,朱棣與徐氏的婚事被定了下來。

婚事定下後,二人並非直到成婚才見面,而是徐氏一早就入宮,早晚侍奉馬皇后,接受其教誨。所以徐氏這位兒媳,是得到公婆肯定的,她早早就受到准婆婆馬皇后的教誨,可以說深得馬皇后心意,史料記載她“獨被寵眷”,馬皇后也曾誇讚她:“燕王妃所行足以儀範宮闈”、“此吾孝婦也”等等。甚至馬皇后去世多年,徐氏仍能將其當年教誨悉數列出。

丈夫喜歡

徐氏一早就入宮,所以她與朱棣並非沒有感情基礎,反而是在成婚前就開始培養了。囙此成婚之後,二人之間感情已經非常深厚,朱棣登基後,甚至還時常與徐氏一同討論政事。有時候朱棣因為政事沒有吃飯,徐皇后也陪他餓著。

朱棣喜歡徐皇后,是因為徐皇后不僅是自己的賢內助,也是精神上的伴侶。比如二人都喜歡讀書,時常一同討論經史,他們也都對佛教有一定研究。朱棣曾誇讚妻子道:

“朕之良師善友,皇后也。”

作為中山王徐達的女兒,徐皇后文化不在話下,自然也接受過軍事方面的薰陶。囙此早年在朱棣還是藩王的時候,她就已經“內助藩國二十餘年”。後來在靖難之役中,徐氏更是發揮出將門虎女的風範。

當時朱棣親自帶兵襲擊大寧,命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沒想到李景隆帶兵前來圍攻北平。很多人都知道,朱高熾在敵眾我寡的情况下,成功守住了北平,這也成為他人生中極為光輝的一筆。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此次守城的總指揮,是朱高熾背後的徐氏。

城中兵力缺乏,大家自然士氣低落,朱高熾也不敢擅作主張,所以找到母親徐氏一同商議。徐氏臨危不亂,冷靜與朱高熾及諸位守城將領分析局勢,她甚至親自換上鎧甲,鼓勵城中婦女一同抗敵。最終眾人在其激勵下,勇敢與敵人展開殊死搏鬥,成功守住了北平。朱棣都說有了妻子,他“無內顧之憂”。

在任何情况下,男人都會喜歡能够幫到自己的妻子,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家事中。而徐皇后是二者都能幫到丈夫,自然在朱棣心中,也就無可替代了。

所以朱棣與徐皇后感情很深厚,在朱棣的九個孩子中,前七個都是徐皇后所生。而且後面兩個孩子常寧公主與朱高燨,都是因為徐皇后沒有再生育,朱棣才和別人生的。其中朱高燨幼殤,朱棣也沒有給他追封任何爵位。

順帶提一下,徐皇后在世時,朱棣從未册封過任何一個妃子,直到其去世,朱棣才正式册封後宮嬪妃。狗糧你吃到了嗎,反正筆者是吃飽了。

子孫喜歡

徐皇后為朱棣生了三子四女,她從不偏愛任何一個,而是注重對每個孩子的教育。在皇次子朱高煦、皇三子朱高燧還小的時候,徐皇后就已經讓朱棣為他們留意老師了。每當兒子們犯錯,她也會狠心責罰,因為她認為只有這樣,兒子們才會成才。

在母親的管教下,朱高煦和朱高燧雖然頑皮,卻也不敢太過出格。而對於母親的嚴厲教育,他們不但沒有抱怨,還十分感恩。朱高燧曾回憶過自己來朝歸國時,與母親分別的情形,他說母親當時看著他一直流淚,而他自己也悲傷地哭起來,說明十分捨不得母親。

不僅是兒子,就連嫡長孫朱瞻基,也十分尊敬祖母徐氏,朱瞻基曾說:

“皇祖妣同曆艱難,弼成國家,撫育朕躬,慈愛備至。”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知道,朱瞻基小的時候,便由祖母徐氏撫養,囙此朱瞻基十分敬愛自己慈祥的祖母。

百姓喜歡

想被稱之為“賢後”,光管理好家事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得到百姓認可。朱元璋在位的時候,他的妻子馬皇后就時常干預政事,不過因為她的“干預”,使得百姓生活更加安定,她也就得到百姓愛戴。

朱元璋雖然准許自己的皇后干預朝政,卻留下祖訓,今後不許後宮幹政。可是朱棣登基後,卻無視這條祖訓,仍然願意讓徐皇后參與政事。這是因為朱棣知道,徐皇后的“干預”與馬皇后一樣,都是為了讓百姓過得更好。

馬皇后曾經說過,自己是天下人的母親,母親應當關心自己孩子過得好不好。12歲進宮便接受婆婆教導的徐皇后,自然也十分認同這一點,囙此她也效仿婆婆,將天下人視為自己的孩子。

徐皇后最關心的有兩件事:一是百姓過得好不好;二是國家有沒有人才。針對這兩件事,她便時常“干預朝政”,要不勸朱棣休養生息,要不提醒朱棣注意培養和愛護人才。

儘管朱棣將這些話都聽進去了,徐皇后仍然不放心。她專門召見朝中重臣的夫人們,給她們賞賜,並對她們說,身為人家的妻子,不僅要在衣食住行上準備妥當,更重要的是幫助丈夫走在正道上。

想當初馬皇后干預朝政,朱元璋都有不耐煩的時候,結果被馬皇后給懟回去了。如今徐皇后也效仿婆婆,可朱棣卻沒有任何意見,反而非常贊同徐皇后給他的建議,甚至表示皇后所說皆為他所想。好吧,筆者表示又被這夫妻倆狠狠甜到了。

其實不知道大家是否與筆者感受一樣,在徐皇后的身上,看到了當年馬皇后的身影。有了馬皇后的悉心教導,加上徐皇后本身的優質條件,才使得明朝又迎來一比特賢後。這樣的皇后,自然是受到天下百姓敬仰愛戴的。

不僅如此,徐皇后還將婆婆當年的教誨,加以擴充寫成《內訓》,在後宮中傳閱,後又寫了《勸善書》頒行天下。這些都是徐皇后留下來的寶貴財富,她去世後,朱棣命人將《勸善書》收錄於《永樂大典》中。

永樂五年,徐皇后去世,享年46歲。與馬皇后一樣,徐皇后也是在臨終前,仍然不忘勸丈夫做個好皇帝,並勸他不要因為自己過於傷心,還是要以國家為重。除此之外,徐皇后還不忘告誡兒子、孫子,並讓朱棣一定好好培養朱瞻基這個長孫。

皇后去世後,朱棣難忍悲痛之情,他痛哭不止,邊哭邊說今後再也聽不到皇后的直言了。朱棣一生在位二十二年,徐皇后在永樂五年就去世了,可朱棣卻再沒有册立皇后,足見他對徐皇后的感情。

三個月後,朱棣為髮妻上諡“仁孝皇后”。朱高熾即位後,為母親上尊諡為“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

由於徐皇后去世時,朱棣還沒有建陵,所以她的靈柩在南京皇宮停放了整整六年。直到永樂十一年,徐皇后才正式入葬長陵地宮,囙此她也成為第一個,入葬明十三陵的人。

朱棣曾將徐皇后比作東漢明德馬皇后和唐代長孫皇后,其實要筆者來說,不用比那麼遠,因為徐皇后最像的,就是她的婆婆馬皇后了。徐皇后的去世,不僅對朱棣、朱高熾、朱瞻基等家人來說是悲痛,對國家來說,也是極大的損失。

本文標題: 朱棣原配的徐皇后,在歷史上有多溫柔大方?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9115233241604
相关資料
聖人孔子也會離婚?孔子婚姻失敗的理由解析
從來,力都是相互作用的,所以,孔子對妻子的怨言,多半也折射出妻子對孔子的不滿。這孔子最初與亓官氏結婚時,兩人感情也挺好,畢竟,孔子是個識時務的大才子。可惜,兩人離婚的始末和具體,史書的記載寥寥。後世也是通過這段歷史判斷,亓官氏與孔子確已離婚
標籤: 孔子 孔子的名言 國學 孔鯉 父親 儒家
四八三十一,體現出孔子的什麼智慧?
孔子是著名的儒家學派創始人,“大成至聖先師”。關於孔子有一則妙趣小故事,名為四八三十一,不知道各位清楚不清楚,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詳細講講,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一起來看看吧。戰國時期,子路曾隨孔子在陳國待了三年。有一次,子路去集市上買菜。稱好後,買
標籤: 孔子 國學
中國古代五大最出名醜女,嫁的一個比一個好
中國古代有四大美女,西施、貂蟬、楊貴妃、王昭君,讓人心嚮往之。嫫母長相難看莫名,醜陋無比。當時執政的齊宣王政治腐敗,綱紀不振,全國上下人心惶惶,怨聲載道。鐘離春為了拯救國家,冒著殺頭的危險,來到都城臨淄,見到了齊宣王。但品行極好,深得當時大
標籤: 三國 歷史 黃月英 諸葛亮 許允 齊宣王
王維和吳道子誰的繪畫水准更高?蘇軾是如何評估的?
王維與吳道子都是天賦極高的大畫家,二人誰的繪畫水准更高呢?並且,王維也是我國一千多年的歷史裏,唯一一比特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文人。實際上,在宋代,大文豪蘇軾曾同時欣賞過王維和吳道子的繪畫,然後做出了一首詩來點評兩人的畫作水准。
標籤: 王維 吳道子 蘇軾 藝術 宋朝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