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在統一全國有積極的歷史意義,為什麼還要讚頌文天祥抗元

02元朝一統天下,的確有積極意義存在。因為元朝實實在在地統一了全中國,而且統治了接近一百年的時間。元朝的統治和中華文化的傳承,其實並沒有必然的衝突,沒有必要無端誇大兩者之間的衝突。這才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真相,元朝和清朝其實都存在一定的積極意義。文天祥愛國的情懷,在任何一個朝代,同樣都具有積極意義。

元朝在統一全國有積極的歷史意義,為什麼還要讚頌文天祥抗元

導語: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最廣闊的王朝,國力最强盛的王朝之一,它在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在中華文化史上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囙此它的統一具有很大的積極影響;而讚揚文天祥精神,是因為它為保衛國家政權、延續國家命脈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是國家統一的促進者,而不是阻礙者。

引用一段恩格斯《反杜林論》說:“比較野蠻的征服者,在絕大多數情况下,都不得不適應征服後存在的比較高的“經濟情况”;他們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不得不採用被征服者的語言”。文天祥愛國,和元朝一統天下的積極意義,這本身就沒有任何衝突的地方。立場不同,所做的事情當然也不會一樣。

為什麼很多抗戰名將,能够得到對手的敬重?雖然大家各為其主,可是都尊重彼此是英雄。如果這個基本的認知都沒有搞清楚的話,那的確無法理解文天祥和元朝對立統一的衝突關係。

01文天祥有心殺賊,卻無力回天。其實我們翻開歷史課本,會發現文天祥是一個非常無助的文人。他本身就是以文人的身份來帶兵,所以跟武將們比起來,自然要差很多。

他把家產都給變賣了,招攬了5萬勤王隊伍,前去保衛臨安城。可問題是他是打仗的料子嗎?顯然不是,他只是空有一副愛國情懷罷了。十月,天祥入平江,大元兵已發金陵入常州矣。天祥遣其將朱華、尹玉、麻士龍與張全援常,至虞橋,士龍戰死,朱華以廣軍戰五牧,敗績,玉軍亦敗,爭渡水,挽全軍舟,全軍斷其指,皆溺死,玉以殘兵五百人夜戰,比旦皆沒。全不發一矢,走歸。大元兵破常州,入獨松關。宜中、夢炎召天祥,弃平江,守余杭。---《宋史》這些人馬全都是沒有什麼戰鬥經驗的人,而元朝的大軍是久經戰陣,剛剛滅了西夏和金國,幾乎是所向披靡。

相比之下,文天祥的這支隊伍當然屬於低配。當時元軍分為三路南下,直奔臨安而來。文天祥的朋友們都勸文天祥不要自討沒趣,自己什麼本事難道自己還不清楚嗎?再說了,當時朝廷一再不採納文天祥的建議,現在有了禍端,你為何還要去救?文天祥表示,他雖然知道自己不是元軍的對手,可是他必須要前去保衛南宋的國都,這是他作為一個臣子的責任。而且,當時南宋遭難的時候,居然沒有勤王的隊伍願意保衛南宋,這是文天祥非常心痛的。他認為只有自己做出了表率,才能够真正意義上喚醒南宋的臣民,希望用自己的犧牲,換取大家的蘇醒。很可惜的是,文天祥顯然是不太懂得兵略的,所以指揮常州保衛戰的時候,幾乎全軍覆沒。無奈之下文天祥只好出使元朝,希望能夠通過和談為南宋爭取時間。結果文天祥卻被元朝給扣留了,要不是他機靈跑出來,可能後面就沒他什麼事兒了,也不會有《過零丁洋》了。

逃出來的文天祥繼續在南方組織力量反抗元朝,可惜這個時候已經無力回天了。文天祥再次被捕後,忽必烈表示要給他丞相做,希望他能投降,可惜文天祥寧死不降,最終捨身就義。

文天祥是南宋的精神領袖,只要文天祥投降,那元朝一統天下的速度會快很多,因為這會導致南宋喪失信心,很可惜忽必烈的計畫沒有奏效。

02元朝一統天下,的確有積極意義存在。如果你完全不承認元朝的合法意義,那麼你就是在自欺欺人。因為元朝實實在在地統一了全中國,而且統治了接近一百年的時間。

這是歷史上永遠都無法抹去的事實,就連朱元璋都表示,他們是元朝的人,要感恩元朝一統天下,所以說沒有必要烦乱元朝的合法性問題。

封建王朝歷史,乃至人類歷史,本身就是一個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只不過這個時期,你是被征服者而已。那麼元朝作為大一統王朝,有什麼積極意義呢?當然是非常顯著的[renwugushi.com]。我們看唐朝自從安史之亂以後,其實就已經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了。到了黃巢起義以後,唐王朝完全失去了地方管轄權。朱溫取代唐朝以後,開啟了紛亂的五代十國的歷史。石敬瑭為了自己的皇位,將燕雲十六州出賣給契丹,後來北宋一統中原地區,始終沒有能力收回這塊地方。西夏、大理都處於獨立狀態,北宋本身就不是大一統王朝。此後遼國被金國所滅,北宋也被金國所滅。南宋處於苟延殘喘的狀態,整整400年的歷史,全都處於混亂狀態之中。你覺得人民能過得好嗎?不可否認北宋經濟繁榮,可是戰事頻發的狀態下,他們一直都是戰敗的結果,這難道還不够反思的嗎?至元十九年,有閩僧言土星犯帝坐,疑有變。未幾,中山有狂人自稱“宋主”,有兵千人,欲取文丞相。京城亦有匿名書,言某日燒蓑城葦,率兩翼兵為亂,丞相可無憂者。時盜新殺左丞相阿合馬,命撤城葦,遷瀛國公及宋宗室開平,疑丞相者天祥也。---《宋史》他們不僅沒有反思,反而更加變本加厲,最終導致北宋亡國。400年的紛亂歷史,在元軍的掃蕩之下,終於結束。大一統時代的再次來臨,的確為中華領土的完整做出了貢獻。

03文天祥抗元是精忠報國,跟元朝一統天下沒什麼太大關係。表面上來看,文天祥抗元似乎阻礙了元朝一統天下,可事實上,他那點影響真的微不足道。文天祥愛國的精神,不僅感染了南宋臣民,也感染了元朝的上層社會,所以他雖然慷慨赴死,卻留下了愛國的精神。

這份精神,不僅南宋可以用,元朝也是可以用的,這跟元朝大一統又有什麼衝突呢?元朝一統天下,是大勢所趨,沒有人是元朝大軍的對手,這是當時鐵一般的事實。

但是我們不能說,因為元朝一統天下,那麼抗元的文天祥就站在了錯誤的那一方。這就完全誤解了這件事,元朝一統天下,是他們有本事。文天祥愛國抗元,那是文天祥有氣節。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複食。至燕,館人供張甚盛,天祥不寢處,坐達旦。遂移兵馬司,設卒以守之。時世祖皇帝多求才南官,王積翁言:“南人無如天祥者。”遂遣積翁諭旨,天祥曰:“國亡,吾分一死矣。儻緣寬假,得以黃冠歸故鄉,他日以方外備顧問,可也。若遽官之,非直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舉其平生而盡弃之,將焉用我?”---《宋史》兩者之間並不衝突和衝突,在我們思考文天祥慷慨赴死的時候,我們有沒有考慮過一件事,文天祥的大名為什麼能够流傳後世呢?

其實元朝的高層也是非常佩服文天祥的,他希望自己的臣子們也能够像文天祥一樣,保衛自己的國家。

這是政權和文化之間的關係,兩者並不衝突。元朝一統天下,雖然有過塗炭生靈的時候,可是哪個王朝開局沒有這種情況呢?

元朝的統治和中華文化的傳承,其實並沒有必然的衝突,沒有必要無端誇大兩者之間的衝突。你看,文天祥高大英勇的形象,不還是被元朝的高層給樹立起來了嗎?總結:民族融合的過程,才是中華文化傳承的過程。任何一個民族都絕對不是以單一形式存在下去的,尤其是在咱們這個國家,每個民族之間都有很多聯系。

這才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真相,元朝和清朝其實都存在一定的積極意義。文天祥愛國的情懷,在任何一個朝代,同樣都具有積極意義。就算是他曾經抗爭過的元朝,也會發揚光大這種愛國情懷。文天祥殺身成仁,捨身取義,乃中華民族的偉大價值觀,與元朝的統一無關

本文標題: 元朝在統一全國有積極的歷史意義,為什麼還要讚頌文天祥抗元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38975454096550
相关資料
以死明志的文天祥,在現代看來有什麼借鑒意義
以死明志的文天祥,在現代看來有什麼借鑒意義導語:時至今天,文天祥寧死不屈忠於自己祖國,不為利益和高官厚祿所動,捨身取義的大無畏精神,仍然值得今天的我們學習。
標籤: 文天祥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宋朝 明志
歷史上像文天祥一樣為民族氣節而死的文人名士有哪些
歷史上像文天祥一樣為民族氣節而死的文人名士有哪些導語:文天祥是南宋丞相,終生致力於抗擊蒙元,被俘後寧死不降,留下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但文天祥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忠君報國的文臣名士。明亡前先後在天啟、崇禎二朝為官。
標籤: 文天祥 黃道周 歷史
文天祥、史可法、於謙三比特歷史名臣之死,如何評估?
同文天祥、史可法相比,於謙的死,最為可惜,令人無比痛心。於謙之死,是皇權鬥爭的犧牲品,一身清白的於少保得到如此下場,實在是人神共憤。論才幹和歷史地位,文天祥可以排在於謙之後,位列第二。
標籤: 於謙 史可法 文天祥 歷史 明朝歷史
如何評估抗元英雄文天祥
如何評估抗元英雄文天祥導語:民族英雄文天祥是宋末三傑之一,他在《過零丁洋》一詩中所寫“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流傳千古的名句,也是文天祥本人一生為國家赤膽忠心,堅貞不屈的寫照。文天祥上書宋理宗,表示反對,並要求殺死董宋臣等敗類,以
標籤: 文天祥 宋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南宋 過零丁洋